一种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智能公交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公交站是指公共交通线路上供乘客上下车或兼办运营业务的处所。传统的识别方法是将摄像头安装在公交车上,但是条件的限制,如网速等,会使得画面不能时时回传,使其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包括公交站台与识别装置,所述公交站台呈车厢状,所述公交站台的侧面上设置有进客口与出客口,所述识别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与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以及车站主机,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进客口处,且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公交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公交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车站主机电性连接,所述车站主机与后台主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摄像头为kinect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进客口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门,所述出客口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门,所述第一自动门与所述第二自动门均与所述车站主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站主机电性连接有警报器。

    一种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报警平台将嫌疑人照片下发至所述后台主机,所述后台主机将嫌疑人照片下发至所述车站主机;

    步骤s2:所述车站主机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门打开,乘客进入到所述公交站台内,所述第一摄像头对乘客的面部进行拍照,并上传到所述车站主机;

    步骤s3: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公交站台的乘客进行拍照,并上传到所述车站主机;

    步骤s4:所述车站主机对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与其存储的嫌疑人照片进行比对,进行面部识别,同时所述车站主机对所述第二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与其存储的嫌疑人进行比对,进行骨骼识别;

    步骤s5:所述车站主机将所述第二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上传至所述后台主机,所述后台主机分析照片进行行为识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将摄像头安装在公交车站,而且设置有两种类型的摄像头,从而可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高,同时不仅可以对乘客进行面部识别与骨骼识别,而且可以对乘客进行行为识别,防止具有暴力倾向的乘客进入公交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公交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部分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公交站台,2.识别装置,11.进客口,12.出客口,13.第一自动门,14.第二自动门,21.第一摄像头,22.第二摄像头,3.后台主机,4.报警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包括公交站台1与识别装置2,所述公交站台1呈车厢状,所述公交站台1的侧面上设置有进客口11与出客口12,以供乘客进出所述公交站台1。所述识别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21与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22,以及车站主机23,所述第一摄像头21位于所述进客口11处,且所述第一摄像头21与所述公交站台1固定连接,其优选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21用于对乘客的面部进行拍照。所述第二摄像头22与所述公交站台1固定连接,其优选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22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所述第一摄像头21、所述第二摄像头22与所述车站主机23电性连接。所述车站主机23与后台主机3电性连接,所述后台主机3用于控制所述车站主机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摄像头22为kinect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22用于骨骼识别与行为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进客口11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门13,用于自动进客,所述出客口12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门14,用于自动下客,所述第一自动门13与所述第二自动门14均与所述车站主机23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站主机23电性连接有警报器,用于发出声光报警,所述警报器的安装位置与安装方法均按照实际需要选择,优选为:所述警报器与所述公交站台1内腔的顶部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报警平台4将嫌疑人照片下发至所述后台主机3,所述后台主机3将嫌疑人照片下发至所述车站主机23;

    步骤s2:所述车站主机23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门13打开,乘客进入到所述公交站台1内,所述第一摄像头21对乘客的面部进行拍照,并上传到所述车站主机23;

    步骤s3:所述第二摄像头22对所述公交站台1的乘客进行拍照,并上传到所述车站主机23;

    步骤s4:所述车站主机23对所述第一摄像头21拍摄的照片与其存储的嫌疑人照片进行比对,进行面部识别,同时所述车站主机23对所述第二摄像头22拍摄的照片与其存储的嫌疑人进行比对,进行骨骼识别;

    步骤s5:所述车站主机23将所述第二摄像头22拍摄的照片上传至所述后台主机3,所述后台主机3分析照片进行行为识别;

    其中:面部识别与骨骼识别后符合嫌疑人照片时,所述车站主机23将位置信息与进站时间等信息发送至所述报警平台4,同时所述车站主机23可以根据嫌疑人的危险等级,确定是否关闭所述第二自动门14防止嫌疑人逃窜。

    所述后台主机3对乘客进行行为识别,当发现乘客有暴力倾向,如摔东西、打人等,所述后台主机3通过所述车站主机23使所述警报器发出声光报警,防止发生意外。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公交站台与识别装置,所述公交站台呈车厢状,所述公交站台的侧面上设置有进客口与出客口,所述识别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与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以及车站主机,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进客口处,且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公交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公交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车站主机电性连接,所述车站主机与后台主机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头为kinect摄像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客口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门,所述出客口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门,所述第一自动门与所述第二自动门均与所述车站主机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机电性连接有警报器。

    技术总结
    一种智能公交站的识别系统,包括公交站台与识别装置,所述公交站台呈车厢状,所述识别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与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以及车站主机,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进客口处,且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公交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公交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车站主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摄像头安装在公交车站,而且设置有两种类型的摄像头,从而可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高,同时不仅可以对乘客进行面部识别与骨骼识别,而且可以对乘客进行行为识别,防止具有暴力倾向的乘客进入公交车。

    技术研发人员:魏斌;邱心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手指智能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5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