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采光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采光顶中的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采光顶通常由多个玻璃3a和附框2a、室外压板4a拼接成的单元板块组成,该单元板块采用压码5a和螺栓固定在龙骨1a上。在安装和更换玻璃时,作业人员只能通过室外侧进行安装和更换,故受生产线和施工场地的影响较大。而且在运维过程中,例如当玻璃发生破碎时,特别是高空采光顶,由于室内侧无法进行更换,需要作业人员在室外使用器械辅助施工,因此存在较大地安全风险,另外,更换时间及成本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采光顶中,且既可以在室外安装更换,也可以在室内安装更换玻璃的支撑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机构,应用于采光顶中,用于支撑玻璃,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附框组件,其至少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采光顶的龙骨上的附框;
室内压板,其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附框上;以及
室外压板,其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附框上并与所述室内压板对应设置,用于与所述附框、室内压板配合形成用于限位固定所述玻璃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压板包括中空柱状的连接部以及由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室外压板的一端水平向外呈散射状延伸形成的承托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附框外并与所述附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附框及室外压板配合形成所述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附框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附框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同所述附框配合封盖所述室内压板的扣盖。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压板和所述玻璃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室外压板和所述玻璃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附框与所述龙骨间设有防噪音胶条。
作为优选,所述附框通过压码装设在所述龙骨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机构中通过在附框上设置了可独立拆卸的室内压板和室外压板来共同配合限位、固定玻璃,不仅可使玻璃安装稳固,而且在安装更换玻璃时,作业人员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选择在室内侧或室外侧进行安装更换,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风险,尤其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时,采用室内安装更换玻璃还可大大节约作业时间及成本,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光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应用于采光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龙骨;2-附框;3-扣盖;4-室内压板;5-玻璃;6-室外压板;7-第一密封胶垫;8-第二密封胶垫;9-压码;10-防噪音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构思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机构,应用于采光顶中,用于支撑玻璃5,该支撑机构包括:
附框2组件,其至少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采光顶的龙骨1上的附框2;
室内压板4,其可拆卸地装设于附框2上;以及
室外压板6,其可拆卸地装设于附框2上并与室内压板4对应设置,以与附框2、室内压板4配合形成用于限位固定玻璃5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机构中通过在附框2上设置了可独立拆卸的室内压板4和室外压板6来共同配合限位、固定玻璃5,不仅可使玻璃5安装稳固,而且在安装更换玻璃5时,作业人员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选择在室内侧或室外侧进行安装更换,尤其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时,例如雨雪天气等,作业人员便可选择在室内进行玻璃5的安装及更换,因而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风险,而且在该种情况下采用室内安装更换玻璃5还可大大节约作业时间及成本,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继续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附框2近似为柱状体,其通过压码9装设在龙骨1上。附框2上可预先设置一槽体,以用于更好地固定限位玻璃5。而室内压板4与室外压板6可配合该槽体进一步固定限位玻璃5,例如室内压板4与室外压板6可配合形成上述槽体的槽壁的一部分,使加大槽体用于安装限位玻璃5的空间及接触面积等。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室内压板4包括中空柱状的连接部以及由连接部朝向室外压板6的一端水平向外呈散射状延伸形成的承托部。其中,室内压板4通过连接部套于附框2外并与附框2可拆卸连接,例如该连接部通过螺栓装设在附框2上,承托部与附框2及室外压板6配合形成上述用于固定玻璃5的凹槽。
为了维护室内压板4,避免其受到外力影响而松动,同时提升美观度,本实施例中的附框2组件还包括与附框2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同附框2配合封盖室内压板4的扣盖3。继续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扣盖3为环形,且其截面近似为楔形状,当然,也可为其他形状,而且,扣盖3的数量也不唯一,只要其能够配合封盖室内压板4即可。例如,扣盖3为两个,并均呈圆弧形,两个扣盖3固定在附框2上后能够配合围成一圆环形等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室外压板6朝向玻璃5的一侧设有用于和玻璃5紧密贴靠的第一密封胶垫7。室内压板4朝向玻璃5的一侧设有用于和玻璃5紧密贴靠的第二密封胶垫9。附框2与龙骨1间设有防噪音胶条10。
具体应用时,例如作业人员需要在室内安装玻璃5时,可先将室外压板6通过螺柱与附框2连接,接着将附框2通过压码9固定在龙骨1上,安装玻璃5于附框2上,然后在室内压板4上装设第二密封胶垫8后通过螺栓将室内压板4与附框2连接,此时玻璃5基本完成固定。最后扣紧扣盖3,并安装第一密封胶垫7,使玻璃5分别与第一密封胶垫7和第二密封胶垫8紧密贴合。上述作业过程并不固定,可随实际情况而改变。
当需要在室内更换玻璃5时,首先拆卸扣盖3,然后松出室内压板4上的螺栓并拆卸室内压板4,此时更换玻璃5,之后再依次装设室内压板4及扣盖3。
当需要在室外安装玻璃5时,先将室内压板4上装设第二密封胶垫8并通过螺栓将室内压板4与附框2连接,接着将附框2通过压码9固定在龙骨1上,并将玻璃5装设在附框2上。之后,将室外压板6通过螺柱与附框2连接,并在室外压板6上设置第一密封胶垫7,使玻璃5分别与第一密封胶垫7和第二密封胶垫8紧密贴合,此时玻璃5完成安装,最后只需扣紧扣盖3即可,同样地,上述作业过程并不固定,可随实际情况而改变。
将需要在室外侧更换玻璃5时,首先松出螺柱,拆卸室外压板6,然后更换玻璃5,最后依次安装室外压板6及第一密封胶垫7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支撑机构,应用于采光顶中,用于支撑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附框组件,其至少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采光顶的龙骨上的附框;
室内压板,其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附框上;以及
室外压板,其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附框上并与所述室内压板对应设置,用于与所述附框、室内压板配合形成用于限位固定所述玻璃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压板包括中空柱状的连接部以及由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室外压板的一端水平向外呈散射状延伸形成的承托部;
其中,所述室内压板通过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附框外并与所述附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附框及室外压板配合形成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附框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同所述附框配合封盖所述室内压板的扣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压板和所述玻璃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压板和所述玻璃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与所述龙骨间设有防噪音胶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通过压码装设在所述龙骨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