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6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和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材料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建筑材料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材料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有的模板体系整体安装在高空造楼机上钢结构平台下方,在建造过程中是整体上升、下降或者分组上升、下降,从而达到转运模板的目的。但这种方式是高空造楼机模板始终悬挂于高空,出现故障难以维修,人员危险性大。模板整体落模时,模板定位难度大,整体下落定位过程不可控、无法观测,一旦有部分锥配合无法穿入,极易对楼面造成内伤。此外,建筑材料在生产后,工作人员通常利用转运装置对建筑材料进行运输,但是大部分的转运装置没有固定功能,当工作人员利用转运装置对建筑材料进行运输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利用绳子将建筑材料栓柱,非常的麻烦,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可快速的、自动的将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输送到预定位置,实现精准移动和定位控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包括:建筑平台、支撑架以及连接所述建筑平台和所述支撑架的爬架,所述建筑平台设置至少两个窗口用于建筑材料的通行,设置在所述建筑平台上面第一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爬架内侧面的折叠式托盘,滑设于所述建筑平台下方的第二转运装置,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具有回转支承;

    其中,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具有x/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和xy平面内360旋转的运动能力。

    优选地,所述建筑材料设置有吊环,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转运装置进行临时固定。

    优选地,所述窗口设置于所述折叠式托盘上方。

    优选地,所述窗口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建筑材料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运装置为龙门吊。

    另一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运装置为水平运输装置与垂直吊装装置配合使用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运装置为所述回转支承下方设置剪叉式升降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运装置上方与运输小车连接,运输小车在所述建筑平台上沿轨道行驶。

    本实用新型还没提供一种根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转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第一转运装置与分类放置在建筑平台上的建筑材料固定,第一转运装置将所述建筑材料运送窗口上方;

    s2爬架内侧面的折叠式托盘由折叠状态变为伸展状态,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将所述建筑材料降下通过所述窗口,并放置在所述折叠式托盘上;

    s3所述第一转运装置与所述建筑材料分离,所述第一转运装置上升通过所述窗口,最终位于所述建筑平台水平面以上;

    s4第二转运装置滑动到所述建筑材料上方,旋转角度,并与所述建筑材料固定;

    s5所述第二转运装置运送所述建筑材料到指定地方,旋转角度到预设位置;

    s6所述第二转运装置与所述建筑材料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具有x/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和xy平面内360旋转的运动能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转运装置与所述建筑材料固定采用自动插销式锁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材料包含建筑内模板、建筑外模板、钢筋笼、预制构件、整体厨卫。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建筑材料放在建筑平台上,若建筑材料出现故障,便于维修,且不会对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将建筑材料通过第一吊装平台先运送到折叠式托盘上,再经过带旋转的第二转运装置运送到制定位置,满足建筑材料任意角度放置的需求,实现精准定位。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模板的安全性,定位精确,减少建筑材料的周转时间,提升建筑材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提升作业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工使用率及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运装置收缩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运装置展开时示意图;

    附图标记:1-建筑平台、2-支撑架、3-爬架、4-窗口、5-建筑材料、6-第一转运装置、61-龙门吊、7-折叠式托盘、8-第二转运装置、81-剪叉式升降机构、9-回转支承、10-运输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4,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包括:建筑平台1、支撑架2以及连接建筑平台1和支撑架2的爬架3,建筑平台1设置至少两个窗口4用于建筑材料5的通行,设置在建筑平台1上面第一转运装置6,设置在爬架3内侧面的折叠式托盘7,滑设于建筑1平台下方的第二转运装置8,第二转运装置8具有回转支承9;

    其中,第一转运装置6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第二转运装置8具有x/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和xy平面内360旋转的运动能力。

    具体的,建筑平台1为钢结构平台,由若干钢框架固接成水平平台,其覆盖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要建筑住宅的面积,建筑平台周围设置围栏,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支撑架2设于所要建筑的地基上;爬架通过升降传动机组使得建筑平台1能随楼层的增加向上抬升,整个建筑平台1只需搭建一次就能完成整栋楼的施工,当一层楼修建好后,升降传动机组使得爬架3和建筑平台1向上增加一个楼层高度,为下一个楼层的浇筑做准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以在建筑平台1进行建筑材料5的制造、维修、清洗等操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利用第一转运装置6将建筑材料5临时放置在折叠式托盘7上,第一转运装置6可以继续吊装下一个建筑材料5,同时第二转运装置8将建筑材料5运送到制定位置,通过回转支承9将建筑材料5精确定位,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折叠式托盘7根据需要才展开,解决折叠式托盘7下部模板吊装空间问题和整机下落问题。拆模时,上述过程执行相反操作,将使用过的模板运送到建筑平台1上,进行清洗或维修。

    进一步,建筑材料5设置有吊环,用于与第一转运装置6和所述第二转运装置8进行临时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建筑材料5可以牢固地与第一转运装置6和第二转运装置8固定,不易脱钩,安全性大幅提高。

    进一步,窗口4设置于折叠式托盘7上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运装置6可以轻易地将建筑材料5放置在折叠式托盘7上。

    进一步,折叠式托盘7上设置下落定位销钉,实现建筑材料5的精确定位。

    进一步,窗口4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建筑材料5的长度和宽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建筑材料5可以轻松通过窗口4。

    进一步,第一转运装置6为龙门吊61。龙门吊61滑设于建筑平台1上,龙门吊61沿着建筑平台1上的轨道进行移动,龙门吊61上设置吊钩和起重小车,起重小车能将建筑材料5吊起和放下,而且可以沿着龙门吊61上的横梁进行横向移动。龙门吊61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满足建筑材料5的运送要求,即从建筑平台1运送到折叠式托盘7上。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运装置为水平运输装置与垂直吊装装置配合使用的组合。水平运输装置将建筑材料5运送到窗口4旁,然后垂直吊装装置将建筑材料5运送到折叠式托盘7上。本实施例采用的水平运输装置为皮带输送机、斗车、平板车、轨道车、辊式输送机、叉车、电动托盘车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采用的垂直吊装装置为起重机、轮滑组、电动葫芦、手拉葫芦、卷扬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请参照图3-4,第二转运装置8为回转支承9下方设置剪叉式升降机构81。

    具体的,剪叉式升降机构81由液压气缸驱动,本装置的上升与下降都是平稳运动,即使发生断管现象,液压系统没有安全自锁的情况下,同样慢速下降,仅仅浪费液压油而已,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事故。所以本装置是一种十分安全、发生故障的概率低、维修保养费用低的升降工具。

    进一步,第二转运装置8上方与运输小车10连接,运输小车10在建筑平台1上沿轨道行驶。

    具体地,回转支承9的内圈与运输小车10连接,外圈具有齿圈,外圈由动力装置驱动,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驱动的驱动方式为电机驱动、液压装置驱动、气动装置驱动之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运装置8具有x/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和xy平面内360旋转的运动能力,满足建筑材料5的运送要求,即从折叠式托盘7上运送到指定位置,通过回转支承9旋转,调整建筑材料5的角度,实现精准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控制运输小车10行驶、第一转运装置6、第二转运装置8、折叠式托盘7折叠与展开、自动插销上销与解销的电气元件及系统(图中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剪叉式升降机构81,可以上、下起吊建筑材料5,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行程,而且受风载荷的影响较小,不易发生摆动,吊装过程比较稳固,构件定位精确;采用动力装置驱动齿圈,使得提升装置具有0-360度的旋转功能,满足构件任意角度放置的需求,实现精准定位。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吊装效率,最大限度提升作业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工使用率及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没提供一种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第一转运装置6与分类放置在建筑平台1上的建筑材料5固定,第一转运装置6将建筑材料5运送窗口4上方;

    s2爬架3内侧面的折叠式托盘7由折叠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第一转运装置6将建筑材料5降下通过所述窗口4,并放置在折叠式托盘7上;

    s3第一转运装置6与建筑材料5分离,第一转运装置6上升通过窗口4,最终位于建筑平台1水平面以上;

    s4第二转运装置8滑动到建筑材料5上方,旋转角度,并与建筑材料5固定;

    s5第二转运装置8运送建筑材料5到指定地方,旋转角度到预设位置;

    s6第二转运装置8与建筑材料5分离。

    其中,第一转运装置6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第二转运装置8具有x/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和xy平面内360旋转的运动能力。

    进一步,第一转运装置6和第二转运装置8与建筑材料5固定采用自动插销式锁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销自动锁定,不需要人员去手动插,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控制第一转运装置6、第二转运装置8、折叠式托盘7折叠与展开、自动插销上销与解销的电气元件及系统(图中未画出)。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元件,通过程序实现上述步骤自动化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材料包含建筑内模板、建筑外模板、钢筋笼、预制构件、整体厨卫。

    本实用新型将建筑材料5放在建筑平台1上,若建筑材料5出现故障,便于维修,且不会对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将建筑材料5通过第一吊装平台先运送到折叠式托盘7上,再经过带旋转的第二转运装置8运送到制定位置,满足建筑材料任意角度放置的需求,实现精准定位。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建筑材料5的安全性,定位精确,减少建筑材料5的周转时间,提升建筑材料5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提升作业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工使用率及人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平台、支撑架以及连接所述建筑平台和所述支撑架的爬架,所述建筑平台设置至少两个窗口用于建筑材料的通行,设置在所述建筑平台上面第一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爬架内侧面的折叠式托盘,滑设于所述建筑平台下方的第二转运装置,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具有回转支承;

    其中,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具有x/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和xy平面内360旋转的运动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材料设置有吊环,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转运装置进行临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设置于所述折叠式托盘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建筑材料的长度和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装置为龙门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装置为水平运输装置与垂直吊装装置配合使用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运装置为所述回转支承下方设置剪叉式升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运装置上方与运输小车连接,运输小车在所述建筑平台上沿轨道行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转运装置与所述建筑材料固定采用自动插销式锁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包括:建筑平台、支撑架以及连接所述建筑平台和所述支撑架的爬架,所述建筑平台设置至少两个窗口用于建筑材料的通行,设置在所述建筑平台上面第一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爬架内侧面的折叠式托盘,滑设于所述建筑平台下方的第二转运装置,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具有回转支承;其中,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具有X/Z三个方向的运动能力和XY平面内360旋转的运动能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材料转运方法。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模板的安全性,定位精确,减少建筑材料的周转时间,提升建筑材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提升作业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工使用率及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汪鼎华;武旭龙;丁宁;董善白;仲继寿;朱毅敏;王小安;常淋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协鹏建筑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福田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5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