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地现场,有很多的墙体还是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砌筑。在砌体填充墙施工时,竖向灰缝的控制基本采用的是后勾缝工艺。因工人的手法不同,勾缝深度深浅不一且砌体竖向灰缝宽窄不一,竖向灰缝过大或过小容易影响砌体的强度、抗渗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省去施工人员进行后勾缝工艺,同时有利于保证灰缝大小均匀一致、饱满密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包括握持管、砖块卡固件以及灰缝限位件;
所述砖块卡固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顶板两侧的竖向限位板,所述第一顶板与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之间形成可卡住砖块的空腔,所述握持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
所述灰缝限位件包括第二顶板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二顶板两侧的灰缝限位板,所述第二顶板与两个所述灰缝限位板形成上料口;
所述第二顶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灰缝限位板的侧壁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砌砖块的过程中,先将底层的砌体砌好,此时该砌体的顶部涂覆有砂浆,再将一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放置在该砌体的顶部,使得加气混凝土砌块放置在砂浆上,然后,施工人员使竖向灰缝控制器中的砖块卡固件卡住该加气混凝土砌块,此时第一顶板的下表面顶住该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顶部,下一步再往上料口加入斗头灰,斗头灰附着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侧面,此时灰缝限位件对斗头灰起到限位定位作用,使得砌体的竖向灰缝均匀一致,饱满密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砌体的强度、抗渗等性能,同时也提升了砌体工程质量和观感效果。
优选的,所述灰缝限位板的厚度在1.5mm-3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灰缝限位板的厚度在1.5mm-3mm之间,有利于保证灰缝限位件的结构强度,使得灰缝限位板不容易发生形变,有利于延长灰缝限位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竖向限位板、所述灰缝限位板、所述第一顶板以及所述第二顶板的均为不锈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限位板、灰缝限位板、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均为不锈钢板,有利于延缓斗头灰对砖块卡固件与灰缝限位件的腐蚀,同时有利于增强砖块卡固件与灰缝限位件的结构强度,并延长砖块卡固件与灰缝限位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顶板的上表面组合形成一阶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在保证竖向灰缝控制器的结构强度的条件下,有利于节省竖向灰缝控制器的制作成本。
优选的,所述握持管为不锈钢管,所述握持管的直径在2.5cm-3.5cm之间,所述握持管的长度在140mm-160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便于施工人员通过握住握持管进行施工。
优选的,所述握持管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管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顶板连接,实现握持管固定与第一顶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板的表面开设有可供所述握持管插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顶部开设有抵接槽,所述握持管的外侧壁固设有凸沿,当所述握持管与所述插槽插接时,所述凸沿抵触于所述抵接槽的槽壁,且所述凸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凸沿可通过一沉头螺栓固定于所述抵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管插入插槽后,此时凸沿的下表面与抵接槽的槽壁抵接,凸沿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施工人员再使用沉头螺栓将凸沿固定在抵接槽中,从而实现将握持管固定在第一顶板上。
优选的,所述插槽的槽壁固设有一层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设置有利于增强插槽与握持管之间的插接强度,使得握持管与插槽之间插接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将使竖向灰缝控制器中的砖块卡固件卡住加气混凝土砌块,再往灰缝限位件的上料口加入斗头灰,斗头灰进入上料口并附着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侧面,此时灰缝限位件对斗头灰起到限位定位作用,使得砌体的竖向灰缝均匀一致,饱满密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砌体的强度、抗渗等性能,同时也提升了砌体工程质量和观感效果;
2、灰缝限位板的厚度在1.5mm-3mm之间,有利于保证灰缝限位件的结构强度,使得灰缝限位板不容易发生形变,有利于延长灰缝限位件的使用寿命;
3、竖向限位板、灰缝限位板、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均为不锈钢板,有利于延缓斗头灰对砖块卡固件与灰缝限位件的腐蚀,同时有利于增强砖块卡固件与灰缝限位件的结构强度,并延长砖块卡固件与灰缝限位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竖向灰缝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竖向灰缝控制器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竖向灰缝控制器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竖向灰缝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握持管与第一顶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握持管;2、第一顶板;3、竖向限位板;4、空腔;5、第二顶板;6、灰缝限位板;7、上料口;8、阶梯槽;9、插槽;10、抵接槽;11、凸沿;12、沉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参见图1,包括竖直设置的握持管1、砖块卡固件以及灰缝限位件。其中,砖块卡固件基本呈倒u字型,具体的,砖块卡固件包括一块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2以及分别固设于第一顶板2两侧的竖向限位板3,竖向限位板3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顶板2与两个竖向限位板3之间形成可卡住砖块的空腔4,握持管1固定设置于第一顶板2,在本实施例中,握持管1的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顶板2的上表面。灰缝限位件基本呈倒u字型,其中,灰缝限位板6包括一块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板5以及分别固设于第二顶板5两侧的灰缝限位板6,灰缝限位板6呈竖直设置,灰缝限位板6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顶板5的下表面,且第二顶板5与两个灰缝限位板6形成上料口7。第二顶板5上表面的部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灰缝限位板6侧壁的部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竖向限位板3的侧壁固定连接,使得上料口7与砖块卡固件的空腔4连通。
参见图2,灰缝限位板6的厚度设为d,d的取值范围在1.5mm-3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灰缝限位板6的厚度d优选为2mm,有利于保证灰缝限位件的结构强度,使得灰缝限位板6不容易发生形变,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灰缝控制器的结构强度,竖向限位板3、灰缝限位板6、第一顶板2以及第二顶板5均设置为不锈钢板,有利于延长竖向灰缝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握持管1为不锈钢管,握持管1的直径为d,d的取值范围在2.5cm-3.5cm之间,握持管1的长度设为l,l的取值范围在140mm-160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握持管1的直径d优选为3.18cm,握持管1的长度l优选为150mm。这样设置有利于施工人员握住握持管1进行施工操作。
参见图1和图3,第一顶板2的侧面与第二顶板5的上表面组合形成一阶梯槽8,该阶梯槽8的宽度为w,w取值为15mm,高度为h,h的取值为5mm,这样设置在保证灰缝控制器的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可节约制作灰缝控制器的材料。
具体工作过程:
施工人员砌砖块的过程中,先将底层的砌体砌好,此时该砌体的顶部涂覆有砂浆,再将一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放置在该砌体的顶部,使得加气混凝土砌块放置在砂浆上,然后,施工人员使竖向灰缝控制器中的砖块卡固件卡住该加气混凝土砌块,使得加气混凝土砌块位于空腔4内,此时第一顶板2的下表面顶住该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顶部,两个竖向限位板3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两侧抵触;下一步再往上料口7加入斗头灰,斗头灰进入上料口7并附着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侧面,而且此时灰缝限位件的两个灰缝限位板6以及第二顶板5对上料口7内的斗头灰起到定位作用,使得砌体的竖向灰缝均匀一致,饱满密实。
实施例二:
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握持管1与第一顶板2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2的表面开设有可供握持管1插接的插槽9,插槽9的顶部开设有抵接槽10,握持管1的外侧壁固设有凸沿11,当握持管1的下端与插槽9插接,且握持管1的底部与插槽9的槽底抵触时,凸沿11的下表面抵触于抵接槽10的槽壁,且凸沿11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凸沿11可通过一沉头螺栓12固定于抵接槽10内。另外,插槽9的槽壁固设有一层橡胶层(图中未示出),橡胶层设置有利于增强插槽9与握持管1之间的插接强度,使得握持管1与插槽9之间插接更加稳定。
当握持管1插入插槽9后,此时凸沿11的下表面与抵接槽10的槽壁抵接,凸沿11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施工人员再使用沉头螺栓12将凸沿11固定在抵接槽10中,从而实现将握持管1固定在第一顶板2上。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握持管(1)、砖块卡固件以及灰缝限位件;
所述砖块卡固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2)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顶板(2)两侧的竖向限位板(3),所述第一顶板(2)与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3)之间形成可卡住砖块的空腔(4),所述握持管(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2);
所述灰缝限位件包括第二顶板(5)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二顶板(5)两侧的灰缝限位板(6),所述第二顶板(5)与两个所述灰缝限位板(6)形成上料口(7);
所述第二顶板(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灰缝限位板(6)的侧壁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竖向限位板(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口(7)与所述空腔(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灰缝限位板(6)的厚度在1.5mm-3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竖向限位板(3)、所述灰缝限位板(6)、所述第一顶板(2)以及所述第二顶板(5)的均为不锈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顶板(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顶板(5)的上表面组合形成一阶梯槽(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握持管(1)为不锈钢管,所述握持管(1)的直径在2.5cm-3.5cm之间,所述握持管(1)的长度在140mm-16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握持管(1)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顶板(2)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顶板(2)的表面开设有可供所述握持管(1)插接的插槽(9),所述插槽(9)的顶部开设有抵接槽(10),所述握持管(1)的外侧壁固设有凸沿(11),当所述握持管(1)与所述插槽(9)插接时,所述凸沿(11)抵触于所述抵接槽(10)的槽壁,且所述凸沿(1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板(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凸沿(11)可通过一沉头螺栓(12)固定于所述抵接槽(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竖向灰缝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槽(9)的槽壁固设有一层橡胶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