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提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580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姿矫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姿提醒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坐姿不仅影响人的骨骼和形体的发育,还对视力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儿童或青少年尤为明显。

    为了解决人们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因坐姿不正确而引发的上述问题,现已存在采用矫正器、矫正架或矫正背带等已知方案。然而,这些已知方案均采用物理矫正的方式,通过对佩戴者的身体施加力的方式,来直接干涉并辅助佩戴者保持正确坐姿。虽然能保证佩戴者的坐姿正确,但长期使用时会导致佩戴者养成依赖性。并且,这种依靠对佩戴者施加物理作用力的方式来矫正坐姿的方案,使佩戴者的身体处于被勒紧的状态,容易引发身体的不适感,从而让佩戴者尤其是好动的儿童或青少年产生抵触心理。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借助对佩戴者的身体施加力的方式来矫正坐姿的方案所带来的问题,现有技术还存在不与人的身体发生物理接触的方式来提醒人们矫正坐姿的方案。这些方案大体原理是,通过超声测距,来测量人的头部与摆放在书桌或者办公桌上的书本或者显示装置等书写目标物之间的距离,来判定人的坐姿是否正确。当测量人的头部与书本或者显示装置等书写目标物之前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发出提醒信息。

    依据上述原理的非接触式矫正坐姿装置,一般是作为一个功能模块被整合在台灯等设备中。这样,其体积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且适用的范围比较有限,难以被转移至其他场景中。例如,孩子练习弹钢琴时,也有可能涉及到坐姿不正确的问题。那么,将整合了上述非接触式矫正坐姿装置的设备由书桌搬运至钢琴上,很不方便,也很那有足够大的空间来放置这一设备。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姿提醒器,其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和任意摆放;且不受环境限制,使用灵活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坐姿提醒器,包括:

    壳体,其前端侧壁设置有两个开口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开口之间的显示窗口;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上配置有处理单元;

    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上并容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之间,且所述电池包上设置与之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及所述超声波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分别嵌入两个所述开口中,所述显示屏对应所述显示窗口;

    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警示单元,所述警示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设置在连接电路板上,所述连接电路板通过拔插式接线端子与所述主电路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包上方,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连接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柔性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的尺寸大于所述显示窗口的尺寸,所述显示屏的边缘顶触所述壳体内壁位于所述显示窗口周围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壳体顶壁位于两个所述开口边缘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形成扶正限位套,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扶正限位套中。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的外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警示单元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优选地,所述壳体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壳体能被收纳于所述底座中。

    优选地,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弹性爪,至少部分弹性爪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凸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壁形成有多个间隔的第二凸棱;所述转动轴插设在对应的所述轴孔中,所述第一凸棱嵌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棱之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前端侧壁设置有报警窗口;所述警示单元还包括发光条,所述发光条设置在所述报警窗口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通过将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电池包及显示屏整合设置在主电路板上,并将承载有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电池包及显示屏等构件的主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中。与现有技术非接触式矫正坐姿装置被作为一个功能模块被整合在台灯等设备中的已知实施例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是一个完整且独立的装置,其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和任意摆放。且不受环境限制,使用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和人群更广。

    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可放在书桌上,用于提醒儿童或青少年在书写或阅读时保持健康的坐姿;还可以放在琴台上,用于提醒儿童或青少年练琴时保持健康的坐姿;也可以放在办公桌上,用于提醒常坐的白领人士保持健康的坐姿,等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可以将壳体折叠收纳于底座中,并可放在衣物的口袋中、孩子的书包里、行李箱中等等,且不占据较大的空间,便于随身携带,并可随时随地取出使用。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俯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说明书中,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在折叠收纳状态下,背离地面的方向定义为“上”,与之相反,将指向地面的方向定义为“下”。将使用时(即打开状态)面对人脸的方向定义为“前”,将背对人脸的方向定义为“后”。

    值得注意的是,本说明书对各方向定义,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方便,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在包括但不限定于使用、测试、运输和制造等等其他可能导致坐姿提醒器方位发生颠倒或者位置发生变换的场景中的方向。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可以包括:

    壳体1,其前端侧壁设置有两个开口101以及位于两个开口101之间的显示窗口102;

    设置在壳体1中的主电路板2,主电路板2上配置有处理单元(未示出);设置在主电路板2上并容置于壳体1中的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及电池包5;电池包5位于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之间,且电池包5上设置与之电连接的显示屏6;显示屏6与处理单元信号连接,处理单元与超声波发射器3及超声波接收器4信号连接;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分别嵌入两个开口101中,显示屏6对应显示窗口102;

    与电池电连接的警示单元,警示单元与处理单元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后端开口的空心结构,该后端开口与设置有两个开口101和显示窗口102的前端侧壁相对应。并且,后端开口中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端盖103,以将主电路板2及设置在主电路板2上的电子元器件以及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电池包5、显示屏6等构件封装并限位在壳体1中。

    壳体1的前端侧壁为坐姿提醒器处于折叠收纳状态时壳体1的顶壁,或者,为坐姿提醒器处于打开状态时面对使用者人脸的前壁。壳体1的整体形状为矩形空心状,其前端侧壁为矩形,两个开口101沿矩形的前端侧壁(如图3所示)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个开口101位于矩形前端侧壁靠近边缘的位置。这样,可以尽可能利用壳体1的前端侧壁的尺寸,籍此小尺寸的壳体1即可实现两个开口101的设置,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得以缩小。

    显示窗口102呈长条矩形状,并位于两个开口101之间。两个开口101的截面形状呈圆形,与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壳体1前端侧壁在位于两个开口101边缘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形成有与两个开口101的直径相同的扶正限位套104,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分别穿设在两个扶正限位套104中。扶正限位套104可以对穿设在其中的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起到限位和扶正的作用,以避免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发生晃动。

    此外,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的外端部与壳体1的外表面平齐。这样,壳体1的前侧前端较为平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具有美学舒适的外观。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大致呈矩形,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及电池包5设置在主电路板2的上表面,其下表面的上端设置有充电插口201、开关拨扭202、菜单按钮203、增量按钮204及减量按钮205。其中,增量按钮204及减量按钮205位于最外侧,用于对相关的变量例如:距离阈值、声音、灵敏度阈值、报警灯、累计时、报警次数等进行设置。具体为,当操作菜单按钮203选择相应的变量目录后,可以操作增量按钮204及减量按钮205,对该变量进行设置。例如,将距离阈值/灵敏度阈值调大/调小、声音或报警灯关闭/打开、设置报警灯为常亮/闪烁模式、将累计时或报警次数清零,等等。

    相应的,壳体1的顶壁(即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坐姿提醒器在打开状态下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上述外接口结构和按钮相配合的开孔结构及操作按钮结构。例如:用于供充电插口201露出的充电口105;与开关拨扭202配合的操作移动件106,该操作移动件106位于壳体1内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加持片,用于将开关拨扭202夹持在其中,这样当操作移动件106被人为操作移动时,可带动开关拨扭202移动;分别与菜单按钮203、增量按钮204及减量按钮205相对应的按压操作钮107。

    此外,在壳体1的顶壁对应上述结构的位置旁边,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标识该结构功能的提示文字。例如:充电口105的旁边设置有dc5v,表示充电电压为直流电5v;操作移动件106的左右两侧设置on和off,分别表示打开和关闭;与菜单按钮203对应的按压操作钮107旁边设置有m,为菜单英文menu首字母;与增量按钮204及减量按钮205对应的按压操作钮107旁边分别设置有 号和-号,分别表示增加和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用于测距,其可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放在某一平台上(例如书桌、办公桌、琴台,等等)时,超声波发射器3向前方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人脸或面部反射,反射的超声波向超声波接收器4方向传播,并最终被超声波接收器4所接收或感知。主电路板2上配置的处理单元根据超声波发射器3发出超声波的时间点t1与超声波接收器4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点t2,可计算得到超声波在坐姿提醒器与人脸之间的传播时间t=t2-t1。已知超声波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基于超声波的传播时间t,即可得到人脸与坐姿提醒器的距离l=vt/2,亦即人脸与书桌、办公桌、琴台等平台之间的大致距离。基于该距离,判断人的坐姿是否正确。

    具体的,处理单元将根据超声波在坐姿提醒器与人脸之间的传播时间t得到的人脸与坐姿提醒器的距离l与设定的距离阈值l’相比较,并基于该比较结果,决定是否触发警示单元操作。当人脸与坐姿提醒器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距离阈值l’时,判断人的坐姿正确,此时不触发警示单元操作,警示单元处于静默状态。当人脸与坐姿提醒器的距离l小于距离阈值l’时,判断人的坐姿不正确,此时触发警示单元操作,警示单元向外发出声和/或光信号,以提醒人们调整坐姿。

    警示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中蜂鸣器,其可以发出间断性的蜂鸣声,以达到提醒的目的。进一步地,警示单元还可以包括发光组件(即下文所述的发光条11)。发光组件的设置位置将在下文做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距离阈值l’可根据上文所述的方式进行设定。即人为操作与菜单按钮203相对应的按压操作钮107,选择距离阈值的设置目录下,通过按压与增量按钮204及减量按钮205对应的按压操作钮107,来增大或减小距离阈值l’。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具体的,例如,处理单元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和嵌入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的形式,上述模块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单元:arc625d、atmelat91sam、microchip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labsc8051f320。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所述处理单元的功能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单元等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

    电池包5用于为设置在主电路板2上的所有电子元器件以及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和显示屏6等构件提供电能,其与上述充电插口201电连接。显示屏6用于实时显示人脸与坐姿提醒器之间的距离,并在操作菜单按钮203时,实时展示相应的变量目录。显示屏6设置在电池包5上,从而充分利用间隔设置的超声波发射器3和超声波接收器4之间的空间。籍此,主电路板2上所有体积较大的结构的设计和排布趋于最大合理化,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所有功能的前提下,结构较为紧凑,体积得以缩小。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显示屏6设置在一连接电路板7上,连接电路板7不仅为显示屏6提供设置支撑,还与显示屏6电连接,起到中间电连接的桥接作用。连接电路板7通过拔插式接线端子与主电路板2可拆卸连接,拔插式接线端子为两个,包括设置在连接电路板7上的插脚以及设置在主电路板2上并与插脚配合的插座。连接电路板7位于电池包5上方,显示屏6与连接电路板7之间设置有柔性缓冲层8(例如泡棉),显示屏6通过该柔性缓冲层8粘贴固定在连接电路板7的上表面。从而,连接电路板7连同固定在其上的显示屏6和插脚可形成一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可通过插脚与插座的配合,实现显示屏6与主电路板2的电连接,更具体的为与设置在主电路板2上的处理单元连接。

    显示屏6的尺寸大于显示窗口102的尺寸,其边缘顶触壳体1内壁位于显示窗口102周围的部分。由于显示屏6与连接电路板7之间设置有柔性缓冲层8,这样,当主电路板2设置在壳体1中后,盖上端盖103,通过具有弹性的柔性缓冲层8,可以将显示屏6压紧在壳体1的内壁上。并且,借助柔性缓冲层8,还可以达到保护显示屏6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的便携性,当其不工作时,便于收纳和携带,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设计为可折叠式的。

    具体的,壳体1与一底座9转动连接配合,壳体1能被收纳于底座9中。当需要使用时,可以操作壳体1和底座9,使两者处于打开状态,随后将底座9放置在平台上,壳体1与底座9倾斜,壳体1的前端侧壁或者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面对人脸。当不需要使用或者完成使用时,操作壳体1和底座9,将壳体1收纳于底座9中。

    如图1至图5所示,该底座9可以包括底壁901、一体设置在底壁901上表面的左右侧壁902和前侧壁903。当壳体1收纳于底座9中时,壳体1的上表面与左右侧壁902和前侧壁903的上表面平齐。从而,坐姿提醒器整体结构进一步缩小,方便收纳和携带。

    为了方便调节壳体1的打开角度,壳体1与底座9之间的转动可停留在0-90°之间的任意角度上,以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具有较佳的适用性。如图4至图6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壳体1与底座9之间采用挡位旋转的结构设计。

    具体的,壳体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端部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弹性爪1001。如图4所示,壳体1的下端位于中央的位置向下凸伸从而一体形成有台阶108,台阶108的两端可以设置有安装孔(未示出),转动轴10可以设置在安装孔中。为了对转动轴10进行周向限位,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键槽,转动轴10的外壁设置有限位键1002,限位键1002嵌入键槽中,实现对转动轴10的周向限位。

    转动轴10可由树脂或塑料材质制成,从而其端部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爪1001具有弹性可恢复性。具体形成方式可以为,转动轴10靠近外端为至少部分空心结构,在外端沿周向均匀开设多个缺口,相邻缺口之间形成弹性爪1001。通过采用缺口的结构设计形成弹性爪1001,则缺口可以为弹性爪1001的径向收缩提供形变空间,保证弹性爪1001能顺利的完成弹性变形及恢复。

    至少部分弹性爪1001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凸棱1003。具体可以为,弹性爪1001优选为2n个,即偶数个,例如6个或8个。第一凸棱1003的数量为n个,n个第一凸棱1003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爪1001的端面呈圆弧状,其外表面为光滑过渡的圆弧。这样,可以避免未形成有第一凸棱1003的弹性爪1001在转动过程中与其他结构(主要为下文所述的轴孔904)之间发生干涉。第一凸棱1003的端面呈部分圆形,以使转动轴10在转动过程中,减小第一凸棱1003与之接触的结构(为下文所述的第二凸棱907)之间的摩擦阻力。

    底座9上设置有与两个转动轴10相配合的轴孔904,具体可以为,底座9的前侧壁903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块905,两个连接块905之间的距离与台阶108的宽度相适配,轴孔904设置在两个连接块905中。轴孔904为贯穿连接块905的通孔,其外侧可嵌设端盖906,以盖合轴孔904,并且端盖906与连接块905的外表面平齐。籍此,不影响整个坐姿提醒器的美观,还可以隔挡外界的灰尘或杂质等进入轴孔904中。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轴孔904的内壁形成有多个间隔的第二凸棱907,相邻的两个第二凸棱907之间形成有凹槽。同样的,第二凸棱907的端面也呈部分圆形,转动轴10插设在对应的轴孔904中,第一凸棱1003嵌入相邻两个第二凸棱907之间形成的凹槽中。

    在操作壳体1与底座9发生旋转时,由于弹性爪1001具有弹性收缩性,第一凸棱1003可在第二凸棱907的表面滑动,并可嵌入相邻两个第二凸棱907之间的凹槽中。当壳体1被调节至适合的角度后,通过第一凸棱1003与第二凸棱907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壳体1可以被限位在相应的角度位置而不会因重力作用下落。当不再使用时,向下按压操作壳体1,使其收纳进底座9中。

    承接上文描述,警示单元包含的发光条11可设置在底座9上。具体的,底座9的前端侧壁设置有报警窗口908,发光条11设置在报警窗口908中。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条11可以为led灯,其与蜂鸣器配合作用。具体的,当测得人脸与坐姿提醒器的距离l小于距离阈值l’时,发光条11和蜂鸣器中的至少一个被触发操作。进一步地,发光条11在操作时,可以被配置为具有闪烁和常亮这两种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通过将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电池包5及显示屏6整合设置在主电路板2上,并将承载有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4、电池包5及显示屏6等构件的主电路板2设置在壳体1中。与现有技术非接触式矫正坐姿装置被作为一个功能模块被整合在台灯等设备中的已知实施例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是一个完整且独立的装置,其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和任意摆放。且不受环境限制,使用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和人群更广。

    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可放在书桌上,用于提醒儿童或青少年在书写或阅读时保持健康的坐姿;还可以放在琴台上,用于提醒儿童或青少年练琴时保持健康的坐姿;也可以放在办公桌上,用于提醒常坐的白领人士保持健康的坐姿,等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可以将壳体1折叠收纳于底座9中,并可放在衣物的口袋中、孩子的书包里、行李箱中等等,且不占据较大的空间,便于随身携带,并可随时随地取出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前端侧壁设置有两个开口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开口之间的显示窗口;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上配置有处理单元;

    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上并容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之间,且所述电池包上设置与之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及所述超声波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分别嵌入两个所述开口中,所述显示屏对应所述显示窗口;

    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警示单元,所述警示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设置在连接电路板上,所述连接电路板通过拔插式接线端子与所述主电路板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包上方,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连接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柔性缓冲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尺寸大于所述显示窗口的尺寸,所述显示屏的边缘顶触所述壳体内壁位于所述显示窗口周围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壁位于两个所述开口边缘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形成扶正限位套,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扶正限位套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的外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单元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壳体能被收纳于所述底座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弹性爪,至少部分弹性爪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凸棱;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壁形成有多个间隔的第二凸棱;所述转动轴插设在对应的所述轴孔中,所述第一凸棱嵌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棱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端侧壁设置有报警窗口;所述警示单元还包括发光条,所述发光条设置在所述报警窗口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坐姿提醒器,包括:壳体,其前端侧壁设置有两个开口及位于两个开口之间的显示窗口;设置在壳体中的主电路板,主电路板上配置有处理单元;设置在主电路板上并被收纳于壳体中的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接收器及电池包,电池包位于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之间,且电池包上设置与之电连接的显示屏;显示屏通过处理单元与超声波发射器及超声波接收器信号连接;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分别嵌入两个开口中,显示屏对应显示窗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姿提醒器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随便携带和任意摆放;且不受环境限制,使用灵活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任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正田美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4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