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洞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3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洞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为安装门窗、开设通风口、释放墙体内应力需要在墙体上开设洞口,在墙体施工过程中为方便施工需要对已开设洞口进行加固封堵,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普通内撑木块进行加固。本发明人发现内撑木块容易发生涨模变形,不能与洞口良好的契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洞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撑木块与洞口契合度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洞支撑装置,包括:基架、活动架和丝杆;所述活动架与所述基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架的体积小于所述基架;所述丝杆与所述基架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活动架螺纹连接;通过旋动所述丝杆能使所述活动架在所述基架的长度方向上伸出或缩回。

    优选地,所述活动架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架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丝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活动架分别螺接在所述丝杠两端的螺纹上。

    优选地,所述丝杆两端与所述基架之间还设置有滚珠轴承。

    优选地,所述丝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扳手。

    优选地,所述丝杆还设置有防松螺栓,所述防松螺栓位于所述活动架外侧且更靠近所述活动架插入所述基座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基架和所述活动架均为长方体框架,且所述活动架外径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基架内径的形状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活动架远离所述基架的一端为四根立柱,四根所述立柱为所述活动架的棱边。

    优选地,四根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基架的一端的端部形状呈半球形。

    优选地,所述活动架远离所述基架的一端为封闭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洞支撑装置,采用机械收缩结构代替常用的内撑木块,有效的避免了内撑木块发生涨模变形后与洞口契合度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墙洞支撑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墙洞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中1、基架;2、活动架;3、丝杆;4、滚珠轴承;5、扳手;6、防松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洞支撑装置,包括:基架1、活动架2和丝杆3;活动架2与基架1滑动连接,活动架2的体积小于基架1;丝杆3与基架1转动连接,丝杆3与活动架2螺纹连接;通过旋动丝杆3能使活动架2在基架1的长度方向上伸出或缩回。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洞支撑装置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利用机械收缩结构代替形状、大小固定的内撑木块,避免了由于内撑木块发生涨模变形与洞口契合度降低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活动架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活动架2设置在基架1的两端;相较于仅一端设置有活动架2,通过对两端的活动架2收缩调节,调节的范围更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丝杆3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活动架2分别螺接在丝杠两端的螺纹上;墙洞通常是轴对称结构,通过正反转丝杠对两端的活动架2进行同步的顶出或缩回,便于使用者造作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丝杆3两端与基架1之间还设置有滚珠轴承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丝杆3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扳手5,基架1中部开口使用者通过扳手5正向、反向调节丝杆3旋转控制基座两端的活动架2收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丝杆3还设置有防松螺栓6,防松螺栓6位于活动架2外侧且更靠近活动架2插入基座的一端;在丝杆3把活动架2顶出到极限位置后旋动防松螺栓6能够有效维持墙洞支撑装置的支撑强度,同时防松螺栓6能够减轻活动架2与丝杆3之间的应力强度提高墙洞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基架1和活动架2均为长方体框架,且活动架2外径的形状、大小与基架1内径的形状大小相同,基架1与活动架2之间构成套管结构,能够有效保障活动架2收缩过程运动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活动架2远离基架1的一端为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为活动架2的棱边;当墙洞的边缘为弧形时,采用立柱式的支撑方式能能够对墙洞进行更加有效的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四根立柱远离基架1的一端的端部形状呈半球形,半球型端部能够降低立柱在支撑过程中对墙体造成的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活动架2远离基架1的一端为封闭的平面,当墙洞为方型洞时平面端的支撑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1)、活动架(2)和丝杆(3);

    所述活动架(2)与所述基架(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架(2)的体积小于所述基架(1);

    所述丝杆(3)与所述基架(1)转动连接,所述丝杆(3)与所述活动架(2)螺纹连接;

    通过旋动所述丝杆(3)能使所述活动架(2)在所述基架(1)的长度方向上伸出或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架(2)设置在所述基架(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活动架分别螺接在所述丝杆两端的螺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两端与所述基架(1)之间还设置有滚珠轴承(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扳手(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还设置有防松螺栓(6),所述防松螺栓(6)位于所述活动架(2)外侧且更靠近所述活动架(2)插入所述基架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和所述活动架(2)均为长方体框架,且所述活动架(2)外径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基架(1)内径的形状大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2)远离所述基架(1)的一端为四根立柱,四根所述立柱为所述活动架(2)的棱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基架(1)的一端的端部形状呈半球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洞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2)远离所述基架(1)的一端为封闭的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洞支撑装置,涉及房屋建设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撑木块与洞口契合度不佳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基架、活动架和丝杆;所述活动架与所述基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架的体积小于所述基架;所述丝杆与所述基架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活动架螺纹连接;通过旋动所述丝杆能使所述活动架在所述基架的长度方向上伸出或缩回。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支撑装置与墙洞的契合度。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宁;陈鹏;张鹏;宋启华;杨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4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