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8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内循环过滤器。



    背景技术:

    循环水过滤器是一种利用滤网直接拦截水中的杂质,去除水体悬浮物、颗粒物,降低浊度,净化水质,减少系统污垢、菌藻、锈蚀等产生,以净化水质循环水再利用,水由进水口进入自清洗过滤器机体,由于智能化(plc、pac)设计,系统可自动识别杂质沉积程度,给排污阀信号自动排污。

    但是,现有的循环水过滤器在对污水进行过滤后进行自循环清理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内循环过滤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内循环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循环水过滤器在对污水进行过滤后进行自循环清理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内循环过滤器,包括过滤罐,所述过滤罐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架,所述过滤罐的上方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的一侧设置有上排气水口,所述上排气水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设置有原水入口,所述原水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清洗出口,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设置有外视镜,且外视镜有两个,所述过滤罐的一侧设置有入孔,且入孔有三个,所述过滤罐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管的一侧设置有下排气水口,所述第二循环管的另一侧设置有清洗空气入口,所述第二循环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排空口,所述第二循环管的一端设置有清洗入口,所述清洗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清洗出口,所述过滤罐的内侧设置有增压口,所述过滤罐的内部设置有净水管,所述净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控转轴,所述净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内过滤网层,所述内过滤网层的外侧设置有外过滤网层。

    优选的,所述原水入口和第一清洗出口与第一循环管通过转换阀连接,所述清洗入口和第二清洗出口与第二循环管通过转换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与净水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电控转轴与净水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过滤网层与电控转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过滤网层与外过滤网层组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洗空气入口与增压喷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增压喷口与过滤罐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罐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滑轨与过滤罐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罐内部的内过滤网层和外过滤网层对污水进行过滤,首先经过粗滤芯组件滤掉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到达细滤网,通过细滤网滤除细小颗粒的杂质后,清水会进入到内侧的净水管中,在过滤过程中,细滤网的外层杂质逐渐堆积,它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当这个压差达到预设值时,这时外部的控制水泵就会通过清洗入口将水注入到循环管中,之后由清洗空气入口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增压喷口中,启动电机使电控转轴进行转动,通过过气压对水的增压影响从而将附着的污染物进行清理,这样可以在保障不影响清理的效果的情况下减少水的消耗,提升水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罐;2、上排气水口;3、挂耳;4、入孔;5、增压喷口;6、外视镜;7、第一循环管;8、滑轨;9、原水入口;10、第一清洗出口;11、清洗入口;12、第二清洗出口;13、排空口;14、清洗空气入口;15、支撑脚架;16、下排气水口;17、转换阀;18、第二循环管;19、内过滤网层;20、净水管;21、电控转轴;22、外过滤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内循环过滤器,包括过滤罐1过滤罐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架15,过滤罐1的上方设置有挂耳3,挂耳3的一侧设置有上排气水口2,上排气水口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循环管7,第一循环管7的一端设置有原水入口9,原水入口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清洗出口10,第一循环管7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8,滑轨8的一侧设置有外视镜6,且外视镜6有两个,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清洗进度,过滤罐1的一侧设置有入孔4,且入孔4有三个,过滤罐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循环管18,第二循环管18的一侧设置有下排气水口16,第二循环管18的另一侧设置有清洗空气入口14,第二循环管18的外表面设置有排空口13,第二循环管18的一端设置有清洗入口11,清洗入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清洗出口12,过滤罐1的内侧设置有增压口,过滤罐1的内部设置有净水管20,净水管20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控转轴21,净水管20的外侧设置有内过滤网层19,进行二次过滤,内过滤网层19的外侧设置有外过滤网层22,进行初次过滤。

    进一步,原水入口9和第一清洗出口10与第一循环管7通过转换阀17连接,清洗入口11和第二清洗出口12与第二循环管18通过转换阀17连接,便于污水和净水的排放。

    进一步,第一循环管7和第二循环管18与净水管20通过法兰连接,增强密封性电控转轴21与净水管2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外过滤网层22与电控转轴21通过螺栓连接,内过滤网层19与外过滤网层22组合连接,便于进行安装使用。

    进一步,清洗空气入口14与增压喷口5通过管道连接,便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增压喷口5与过滤罐1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过滤罐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提供动力,滑轨8与过滤罐1通过螺栓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污染水从过滤罐1的入孔4处进入到内部,而在过滤罐1的内部设置有内过滤网层19和外过滤网层22对污水进行过滤,首先经过外过滤网层22滤掉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到达外过滤网层22,通过外过滤网层22滤除细小颗粒的杂质后,清水会进入到过滤网层内侧的净水管20中,在过滤过程中,内过滤网层19的外层杂质逐渐堆积,它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当这个压差达到预设值时,这时外部的控制水泵就会通过清洗入口11将水注入到循环管中,之后由清洗空气入口14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增压喷口5中,再启动电机使电控转轴21进行转动,带动两个过滤层进行旋转,从而进行全面的清洗操作,通过过气压对水的增压影响从而将附着在过滤层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开可以通过外视镜6观察内部的清洗情况,在清理结束后,循环管的上的转换阀17会进行转换,这时清理水就会从清洗出口排出,同时通过排气水口将罐体内部残余的气体和水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内循环过滤器,包括过滤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架(15),所述过滤罐(1)的上方设置有挂耳(3),所述挂耳(3)的一侧设置有上排气水口(2),所述上排气水口(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循环管(7),所述第一循环管(7)的一端设置有原水入口(9),所述原水入口(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清洗出口(10),所述第一循环管(7)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8),所述滑轨(8)的一侧设置有外视镜(6),且外视镜(6)有两个,所述过滤罐(1)的一侧设置有入孔(4),且入孔(4)有三个,所述过滤罐(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循环管(18),所述第二循环管(18)的一侧设置有下排气水口(16),所述第二循环管(18)的另一侧设置有清洗空气入口(14),所述第二循环管(18)的外表面设置有排空口(13),所述第二循环管(18)的一端设置有清洗入口(11),所述清洗入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清洗出口(12),所述过滤罐(1)的内侧设置有增压口,所述过滤罐(1)的内部设置有净水管(20),所述净水管(20)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控转轴(21),所述净水管(20)的外侧设置有内过滤网层(19),所述内过滤网层(19)的外侧设置有外过滤网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入口(9)和第一清洗出口(10)与第一循环管(7)通过转换阀(17)连接,所述清洗入口(11)和第二清洗出口(12)与第二循环管(18)通过转换阀(1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7)和第二循环管(18)与净水管(20)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电控转轴(21)与净水管(2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过滤网层(22)与电控转轴(2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过滤网层(19)与外过滤网层(22)组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空气入口(14)与增压喷口(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增压喷口(5)与过滤罐(1)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滑轨(8)与过滤罐(1)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内循环过滤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过滤器在对污水进行过滤后进行自循环清理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过滤罐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架,所述过滤罐的上方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的一侧设置有上排气水口,所述上排气水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设置有原水入口,所述原水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清洗出口,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设置有外视镜,且外视镜有两个,所述过滤罐的一侧设置有入孔,且入孔有三个,所述过滤罐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管的一侧设置有下排气水口,所述第二循环管的另一侧设置有清洗空气入口。

    技术研发人员:余成;邵杰;路学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霞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4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