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目前,针织面料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双面针织面料是针织面料的一种,现有的双面针织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时间久了容易发生变形,降低了双面针织面料的美观程度,同时当面临受到外部拉力时,容易使针织面料出现抽丝或者断丝现象,降低了针织面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包括抗拉层、纬线和经线,所述抗拉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变形层,防变形层远离抗拉层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远离抗拉层的一侧设置有绒面层;所述抗拉层内上下均布设置有多根纬线,上下设置的多根纬线分布呈水平分布的两排,且上排的纬线与下排的纬线位置相互交错排布,上下两排的纬线上均缠绕有经线;所述纬线由第一缠绕线、第二缠绕线、包裹纱和线芯组成,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相互平行缠绕在包裹纱上,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的捻向相同,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均匀s捻,包裹纱包裹在线芯的外侧;所述经线由第一抗拉线和第二抗拉线组成,第一抗拉线和第二抗拉线相互平行,第一抗拉线和第二抗拉线通过缠绕的方式将左右两侧的相邻的纬线缠绕连接;所述防变形层内的上下两侧均布设置有多个存储腔,上下两侧的存储腔位置相互交错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缠绕线为聚酰胺纤维线束,第二缠绕线为竹纤维线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包裹纱为亚麻纤维,线芯为纯棉线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抗拉线为棉麻纤维线束,第二抗拉线为剑麻纤维线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存储腔呈半球型腔体,存储腔内填充有弹性橡胶颗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平行缠绕在纬线上,使针织面料受到外部拉力时,第一抗拉线和第二抗拉线对纬线受力进行牵制,提高针织面料的抗拉性;通过设置在存储腔内的填充弹性橡胶颗粒使得针织面料在发生变形时,弹性橡胶颗粒能够通过自身回弹使针织面料的变形消除;通过设置的耐磨层能够对存储腔内的弹性橡胶颗粒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弹性橡胶颗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中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中纬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拉层;2、防变形层;3、耐磨层;4、绒面层;5、纬线;51、第一缠绕线;52、第二缠绕线;53、包裹纱;54、线芯;6、存储腔;7、经线;71、第一抗拉线;72、第二抗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包括抗拉层1、纬线5和经线7;所述抗拉层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变形层2,防变形层2远离抗拉层1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3,耐磨层3远离抗拉层1的一侧设置有绒面层4。
所述抗拉层1内上下均布设置有多根纬线5,上下设置的多根纬线5分布呈水平分布的两排,且上排的纬线5与下排的纬线5位置相互交错排布,上下两排的纬线5上均缠绕有经线7。
所述纬线5由第一缠绕线51、第二缠绕线52、包裹纱53和线芯54组成,第一缠绕线51和第二缠绕线52相互平行缠绕在包裹纱53上,第一缠绕线51和第二缠绕线52的捻向相同,第一缠绕线51和第二缠绕线52均匀s捻,包裹纱53包裹在线芯54的外侧,第一缠绕线51为聚酰胺纤维线束,聚酰胺纤维线束具有良好的纳尘效果,第二缠绕线52为竹纤维线束,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包裹纱53为亚麻纤维,亚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线芯54为纯棉线芯,纯棉线芯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所述经线7由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组成,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相互平行,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通过缠绕的方式将左右两侧的相邻的纬线5缠绕连接,第一抗拉线71为棉麻纤维线束,第二抗拉线72为剑麻纤维线束,棉麻纤维和剑麻纤维均具有较高的抗拉性,通过将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缠绕在纬线5上,当针织面料受到拉力时,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对纬线5受力进行牵制,提高针织面料的抗拉性。
所述防变形层2内的上下两侧均布设置有多个存储腔6,上下两侧的存储腔6位置相互交错分布,存储腔6呈半球型腔体,存储腔6内填充有弹性橡胶颗粒,通过在存储腔6内填充弹性橡胶颗粒能够在针织面料发生变形时,通过弹性橡胶颗粒自动回弹消除变形,通过在防变形层2远离抗拉层1一侧设置的耐磨层3能够对存储腔6的弹性橡胶颗粒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弹性橡胶颗粒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过程中,当针织面料受到挤压发生变形时,通过存储腔6填充的弹性橡胶颗粒作用,弹性橡胶颗粒通过自动回弹的方式消除变形,当针织面料受到外部拉力时,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对纬线5受力进行牵制,提高针织面料的抗拉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包括抗拉层(1)、纬线(5)和经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层(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变形层(2),防变形层(2)远离抗拉层(1)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3),耐磨层(3)远离抗拉层(1)的一侧设置有绒面层(4);所述抗拉层(1)内上下均布设置有多根纬线(5),上下设置的多根纬线(5)分布呈水平分布的两排,且上排的纬线(5)与下排的纬线(5)位置相互交错排布,上下两排的纬线(5)上均缠绕有经线(7);
所述纬线(5)由第一缠绕线(51)、第二缠绕线(52)、包裹纱(53)和线芯(54)组成,第一缠绕线(51)和第二缠绕线(52)相互平行缠绕在包裹纱(53)上,第一缠绕线(51)和第二缠绕线(52)的捻向相同,第一缠绕线(51)和第二缠绕线(52)均匀s捻,包裹纱(53)包裹在线芯(54)的外侧;所述经线(7)由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组成,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相互平行,第一抗拉线(71)和第二抗拉线(72)通过缠绕的方式将左右两侧的相邻的纬线(5)缠绕连接;所述防变形层(2)内的上下两侧均布设置有多个存储腔(6),上下两侧的存储腔(6)位置相互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线(51)为聚酰胺纤维线束,第二缠绕线(52)为竹纤维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纱(53)为亚麻纤维,线芯(54)为纯棉线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拉线(71)为棉麻纤维线束,第二抗拉线(72)为剑麻纤维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防变形双面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腔(6)呈半球型腔体,存储腔(6)内填充有弹性橡胶颗粒。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