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55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上层建筑分段在制造结束后,需要脱离胎架进行吊运,在吊运时,目前都是通过在分段结构上安装吊环(吊耳)及附属吊环进行吊运,吊运结束之后,吊环便不再需要,那么就要将吊环及其附属加强结构割掉,割掉之后还需要对吊环安装位置的船体结构进行打磨修补,往往浪费很多工时,同时对船体油漆破坏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所述上层建筑的舱壁板上固定有多个纵向骨材、甲板上固定有与所述纵向骨材相对应且位于纵向骨材下方的垂向骨材,所述纵向骨材和垂向骨材的连接处固定有肘板,肘板的板面上附有重磅板,所述肘板与纵向骨材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肘板的第一加强板,肘板与垂向骨材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肘板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底部焊接在上层建筑的甲板上、两端部分别焊接在前后两个垂向骨材上。

    优选地,所述肘板的中部开设有直径为60mm-80mm的吊孔,重磅板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吊孔相重合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肘板的厚度为15mm-25mm,重磅板的厚度为10mm-20mm。

    优选地,所述重磅板的形状与肘板的形状相匹配,重磅板的板角呈倒圆角状。

    优选地,所述肘板为一个三角形板,肘板的端部延伸出一个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的长度为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由一个矩形板、以及从矩形板的顶部延伸出的凸起构成,所述凸起的侧面开设有豁口,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形状与第一加强板的形状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厚度均为15mm-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层建筑的平吊特点和结构形式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实施,通过将纵向骨材和垂向骨材连接处的肘板作为吊运过程的受力构件,便于施工和修补工作的进行,可以节省大量的建造工时,提高了船舶的建造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效益可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为纵向骨材,2为垂向骨材,3为肘板,4为重磅板,5为第一加强板,6为第二加强板,7为上层建筑甲板,8为吊孔,9为延伸部,10为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该吊运装置根据上层建筑的平吊特点和结构形式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实施,便于施工和修补工作的进行,可以节省大量的建造工时,效益可观。

    上层建筑在建造时为反态建造,其形状为如图2所示的上端开口的长方体。

    所述上层建筑的舱壁板上固定有多个纵向骨材1,纵向骨材1等间隔分布,上层建筑的甲板7上固定有与所述纵向骨材1相对应且位于纵向骨材1下方的垂向骨材2。所述纵向骨材1沿船长方向设置,垂向骨材2沿船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向骨材1和垂向骨材2的连接处固定有肘板3。

    所述肘板3为一个三角形钢板,肘板3的端部延伸出一个延伸部9,肘板3的中部开设有一个直径为60mm-80mm的吊孔8,肘板3的踵部没有r形的切孔。考虑吊运时的吊装强度,肘板3选择边角不带弧度的三角形板,肘板3的大小和厚度根据平吊时肘板的承重大小而具体设计,本实施例中,当单个肘板的承重不超过30吨的情况下,肘板3的厚度设计为15mm-25mm,肘板3的臂长可设置在200mm-500mm之间,延伸部9的长度为15mm。

    所述肘板3的板面上附有重磅板4,重磅板4可增加肘板的结构强度,其厚度为10mm-20mm,重磅板4上也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吊孔相重合的通孔。重磅板4的形状可与肘板3的形状相匹配,重磅板4与肘板3之间可采用搭接的焊接形式,为了使吊装时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均匀,重磅板4的板角设置成倒圆角状。

    所述肘板3与纵向骨材1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肘板3的第一加强板5,肘板3与垂向骨材2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肘板3的第二加强板6,所述第二加强板6的底部焊接在上层建筑的甲板7上且其两端部分别焊接在前后两个垂向骨材2上。

    所述第一加强板5由一个矩形板、以及从矩形板的顶部延伸出的凸起构成,所述凸起的侧面开设有豁口10,所述第二加强板6的形状与第一加强板5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加强板5和第二加强板6的厚度均为15mm-20mm。

    吊装上层建筑时,将吊钩固定在相应位置的肘板的吊孔内,即可开始吊运工作。吊运完成后,肘板3和重磅板4均可保留在上层建筑上,第一加强板5和第二加强板6可根据需要保留,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切割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建筑的舱壁板上固定有多个纵向骨材(1)、甲板上固定有与所述纵向骨材(1)相对应且位于纵向骨材(1)下方的垂向骨材(2),所述纵向骨材(1)和垂向骨材(2)的连接处固定有肘板(3),肘板(3)的板面上附有重磅板(4),所述肘板(3)与纵向骨材(1)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肘板的第一加强板(5),肘板(3)与垂向骨材(2)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肘板的第二加强板(6),所述第二加强板(6)的底部焊接在上层建筑的甲板(7)上且其两端部分别焊接在前后两个垂向骨材(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板(3)的中部开设有直径为60mm-80mm的吊孔(8),重磅板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吊孔相重合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板(3)的厚度为15mm-25mm,重磅板(4)的厚度为10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磅板(4)的形状与肘板(3)的形状相匹配,重磅板(4)的板角呈倒圆角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板(3)为一个三角形板,肘板(3)的端部延伸出一个延伸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9)的长度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5)由一个矩形板、以及从矩形板的顶部延伸出的凸起构成,所述凸起的侧面开设有豁口(10),所述第二加强板(6)的形状与第一加强板(5)的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层建筑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5)和第二加强板(6)的厚度均为15mm-2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所述上层建筑的舱壁板上固定有多个纵向骨材、甲板上固定有与所述纵向骨材相对应且位于纵向骨材下方的垂向骨材,纵向骨材和垂向骨材的连接处固定有肘板,肘板的板面上附有重磅板,肘板与纵向骨材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板,肘板与垂向骨材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施,通过将纵向骨材和垂向骨材连接处的肘板作为吊运过程的受力构件,便于施工和修补工作的进行,可以节省大量的建造工时,提高了船舶的建造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郝黎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瀚涛软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