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2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肽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多肽是一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类推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通常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都可以成为叫多肽。植物蛋白质经过酶水解后形成多肽,然后经过杀菌等处理后需要通过超滤膜过滤,在进行超滤前需要进行粗滤,然而粗滤时由于原液中固体经常贴附在滤网上,会造成滤孔的堵塞,影响粗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粗滤时由于原液中固体经常贴附在滤网上,会造成滤孔的堵塞,影响粗滤效果的缺点,而提出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储液箱与冷却机,所述底座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储液箱,且底座上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上端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旋转轴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且电机的旋转轴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有滤筒,所述滤筒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转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滤筒的内部,且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顶端螺钉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面固定有喷板,所述喷板的底面设置有喷头,且喷板的上端固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上,且进气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外侧,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储液箱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机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冷却机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底端一侧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滤筒的端面,且所述进水管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块上。

    优选的,所述喷板的内部中空,且所述喷板位于所述滤筒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外端与外部风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电机带动滤筒缓慢旋转,并由喷头在滤筒的外侧对滤筒的表面进行吹气,从而有效的防止原液中的固体黏附在滤孔中,造成滤孔的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中喷板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储液箱、3冷却机、4收集箱、5壳体、6电机、7安装板、8滤筒、9连接块、10进水管、11顶板、12喷板、13喷头、14进气管、15出气管、16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2,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储液箱2与冷却机3,底座1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储液箱2,储液箱2中储存有多肽原液,且底座1上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收集箱4,收集箱4的上端固定有壳体5,壳体5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旋转轴延伸至壳体5的内部,且电机6的旋转轴上安装有减速机,电机6的旋转轴上螺栓安装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另一侧螺钉固定有滤筒8,滤筒8的另一端螺钉固定有连接块9,连接块9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滤筒8的内部,且进水管10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5的外侧,并且进水管10固定在壳体5上,壳体5的顶端螺钉安装有顶板11,顶板11的底面通过连杆固定有喷板12,喷板12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便于对滤筒8的表面进行更好的喷气,喷板12的底面安装有喷头13,且喷板12的上端螺钉固定有进气管14,进气管14的一端延伸至喷板12的内部,进气管14螺钉固定安装在顶板11上,且进气管14的顶端延伸至顶板11的外侧,并且进气管14的外端与外部风机连接,顶板11上设置有出气管15,通过出气管15对内部气体排出。

    进一步的,冷却机3安装在底座1上,且储液箱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机3的进水端连接,冷却机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进水管10连接,并且管道上安装有泵体。

    进一步的,收集箱4底端一侧设置有排液管16,排液管16上设置有阀门,通过排液管16对内部液体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连接块9通过螺栓安装在滤筒8的端面,且进水管10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连接块9上,放置滤筒旋转时带动进水管10旋转。

    进一步的,喷板12的内部中空,且喷板12位于滤筒8的正上方,便于对滤筒8进行喷气。

    进一步的,出气管15的内部设置有滤网,防止灰尘从出气管15中进入壳体5。

    本实施例中,通过打开储液箱2出水管道上的阀门,使多肽原液进入冷却机3中进行冷却,保证其内部活性,并通过泵体把原液通过进水管输送到滤筒8内部,由滤筒8对多肽原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原液通过滤筒8掉落到收集箱4内,并且当收集箱4内的原液到达一定程度时,通过排液管16对内部液体进行收集,在过滤时,打开电机6,电机6带动安装板7缓慢旋转,同时使滤筒8缓慢旋转,并且打开外部风机,由风机通过进气管14、喷板12,并由喷头把气体喷出,从而对滤筒8表面进行喷气,防止原液中的固体黏附在滤孔中,造成滤孔的堵塞,提高过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储液箱(2)与冷却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储液箱(2),且底座(1)上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收集箱(4),所述收集箱(4)的上端固定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旋转轴延伸至所述壳体(5)的内部,且电机(6)的旋转轴上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另一侧固定有滤筒(8),所述滤筒(8)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上转动安装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滤筒(8)的内部,且进水管(1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5)的外侧,所述壳体(5)的顶端螺钉安装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的底面固定有喷板(12),所述喷板(12)的底面设置有喷头(13),且喷板(12)的上端固定有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11)上,且进气管(14)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板(11)的外侧,所述顶板(11)上设置有出气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储液箱(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机(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冷却机(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管(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4)底端一侧设置有排液管(16),所述排液管(16)上设置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9)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滤筒(8)的端面,且所述进水管(10)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块(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板(12)的内部中空,且所述喷板(12)位于所述滤筒(8)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5)的内部设置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4)的外端与外部风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肽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多肽低温粗滤回收装置,解决了粗滤时由于原液中固体经常贴附在滤网上,会造成滤孔的堵塞,影响粗滤效果的问题,包括底座、储液箱与冷却机,底座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储液箱,且底座上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收集箱,收集箱的上端固定有壳体,壳体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旋转轴延伸至壳体的内部,且电机的旋转轴上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有滤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滤筒的内部,壳体的顶端螺钉安装有顶板,顶板的底面固定有喷板,喷板的底面设置有喷头,由喷头在滤筒的外侧对滤筒的表面进行吹气,从而有效的防止原液中的固体黏附在滤孔中,造成滤孔的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臧林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药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3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