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
背景技术:
在抗震救灾、采矿等场所,需要快速搭建起住房供人们居住。在可预见的未来,应环保的要求,城市内利用建筑原料搭建房屋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建材(混凝土、沙子等)进入城市将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将房屋提前进行模块化生产好后运入城市进行搭建将成为一条出路。目前能够拼装搭建的房屋只有板房,通过板房的部件拼接可以快速的搭建起住所,但是此类板房强度较低,保温与耐热性能均较差,居住环境并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它提供一种快速搭建住房与其搭建方法,该住房强度较高,房屋整体可拆卸可搬迁,运输方便,搭建过程极为环保,保温与隔热性能优异,一年四季均可施工。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包括圈梁,所述圈梁顶部设置两圈相对应的孔洞,所述圈梁顶面设置底部保温层,所述圈梁外侧设置外墙,所述底部保温层顶部设置内墙,所述外墙与内墙之间设置填充保温层,所述内墙顶部设置支撑保温板,所述支撑保温板顶部设置顶板,所述外墙顶部与顶板底面相接触。
所述顶板、支撑保温板、内墙/外墙上均设置与孔洞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顶板、支撑保温板、内墙/外墙的通孔与圈梁的孔洞内设置插杆。
所述外墙上设置外门与外窗,所述内墙上设置内门与内窗,所述外门与内门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所述外窗与内窗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
所述外墙、内墙、顶板均为拼接式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
所述支撑保温板内带支撑钢筋。
所述顶板为楼层承重板或斜面房顶。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杆将底部保温层、外墙/内墙、支撑保温板和顶板依次固定在圈梁上,房屋较之板房强度较高,整体可拆卸,便于运输,保温与隔热性能优异,一年四季均可施工。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房屋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房屋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房屋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圈梁;2、孔洞;3、底部保温层;4、外墙;5、内墙;6、填充保温层;7、支撑保温板;8、顶板;9、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包括圈梁1,所述圈梁采用砂石、混凝土或者钢材建造。所述圈梁1顶部预置两圈相对应的孔洞2,所述圈梁1顶面设置底部保温层3,所述圈梁1外侧设置外墙4,所述外墙底面与圈梁顶面相接处,所述保温层3顶部设置内墙5,所述内墙底面与保温层顶面相接触,所述内墙相对于外墙位于圈梁靠近中心的一侧。所述内墙与外墙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所述外墙4与内墙5之间设置填充保温层6,所述内墙5顶部设置支撑保温板7,所述支撑保温板7顶部设置顶板8,所述外墙顶部与顶板8底面相接触,使所述外墙作为主要的承重部件。所述顶板可作为房顶或者上层建筑的地板。本房屋通过底部保温层、填充保温层和支撑保温板将房屋完全包裹,保温与隔热性能优异。此房屋较之板房强度更高,整体可拆卸,便于运输,保温与隔热性能优异,一年四季均可施工。
优选的,所述顶板8、支撑保温板7、内墙5/外墙4上均设置与孔洞2相对应的通孔,通过通孔与空洞的对应,可以利用固定装置利用通孔与孔洞将顶板、支撑保温板、内墙5/外墙4、圈梁1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8、支撑保温板7、内墙5/外墙4的通孔与圈梁1的孔洞2内设置插杆9,所述插杆与圈梁上内外两圈孔洞相对应,将底部保温层、外墙/内墙、支撑保温板和顶板依次固定在圈梁上。
优选的,所述外墙4上设置外门与外窗,所述内墙5上设置内门与内窗,所述外门与内门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所述外窗与内窗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通过双层门与双层窗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外墙4、内墙5、顶板8均为拼接式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通过建筑构件的组合构建房屋,使本房屋模块化,拆卸、组装与运输更为方便。
优选的,所述支撑保温板7内带支撑钢筋。使支撑保温板的强度更高,可以对其上铺设的顶板进行更稳固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顶板8为楼层承重板或斜面房顶。
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的建造方法,方法如下:
s1:建造圈梁,在建造圈梁的同时预留孔洞;
s2:将底部保温层铺垫在圈梁上,使所述底部保温层上的通孔与孔洞相对应;
s3:将内墙搭建在底部保温层上,使内墙的通孔与底部保温层内侧的通孔相对应,并在通孔与孔洞内插入插杆,通过插杆将内墙固定在圈梁上;
s4:将填充保温层铺设在内墙外侧;
s5:将外墙搭建在圈梁外侧,使外墙的通孔与圈梁外侧的孔洞对应,并在通孔与孔洞内插入插杆,将外墙固定在圈梁上,此时所述填充保温层位于外墙与内墙之间;
s6:将支撑保温板搭建在内墙顶面上,将顶板搭建在支撑保温板顶面上,使外墙对顶板边缘进行支撑,同时使所述插杆穿过支撑保温板和顶层上的通孔。
实施例1:
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包括圈梁1,本实施例中所述圈梁为混凝土圈梁,所述混凝土圈梁建造在地面上。所述圈梁1顶部预置两圈相对应的孔洞2,所述圈梁1顶面铺设底部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为岩棉、聚苯保温板或聚氨酯材质,本实施例中采用聚苯保温板。所述圈梁1外侧设置外墙4,所述圈梁1内侧设置内墙5,所述所述外墙4、内墙5、顶板8均为拼接式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所述建筑构件上预置与孔洞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外墙4与内墙5之间设置填充保温层6,所述填充保温层为岩棉材质。所述内墙5顶部设置支撑保温板7,所述支撑保温板7边缘与外墙内侧面相接触,所述支撑保温板7内带支撑钢筋。所述支撑保温板7顶部设置顶板8,所述外墙顶部与顶板8底面相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8为楼层承重板或斜面房顶。所述顶板8、支撑保温板7、上均设置与孔洞2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顶板8、支撑保温板7、内墙5/外墙4的通孔与圈梁1的孔洞2内设置插杆9,所述插杆为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墙4上设置外门与外窗,所述内墙5上设置内门与内窗,所述外门与内门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所述外窗与内窗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
针对上述实施例,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的建造方法如下:
s1:建造圈梁,在建造圈梁的同时预留孔洞;
s2:将底部保温层铺垫在圈梁上,使所述底部保温层上的通孔与孔洞相对应;
s3:将内墙搭建在底部保温层上,使内墙的通孔与底部保温层内侧的通孔相对应,并在通孔与孔洞内插入插杆;
s4:将填充保温层铺设在内墙外侧;
s5:将外墙搭建在圈梁外侧,使外墙的通孔与圈梁外侧的孔洞对应,并在通孔与孔洞内插入插杆,此时所述填充保温层位于外墙与内墙之间;
s6:将支撑保温板搭建在内墙顶面上,将顶板搭建在支撑保温板顶面上,使外墙对顶板边缘进行支撑,同时使所述插杆穿过支撑保温板和顶层上的通孔。
实施例2:
针对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圈梁为钢圈梁,所述钢圈梁可以构建在插入地表之下的桩基柱或地基上,以起到更为稳固的支撑效果。当圈梁下方具有地基时,所述插杆插入地基之下。
1.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包括圈梁(1),其特征是:所述圈梁(1)顶部设置两圈相对应的孔洞(2),所述圈梁(1)顶面设置底部保温层(3),所述圈梁(1)外侧设置外墙(4),所述底部保温层(3)顶部设置内墙(5),所述外墙(4)与内墙(5)之间设置填充保温层(6),所述内墙(5)顶部设置支撑保温板(7),所述支撑保温板(7)顶部设置顶板(8),所述外墙(4)顶部与顶板(8)底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顶板(8)、支撑保温板(7)、内墙(5)/外墙(4)上均设置与孔洞(2)相对应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顶板(8)、支撑保温板(7)、内墙(5)/外墙(4)的通孔与圈梁(1)的孔洞(2)内设置插杆(9)。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外墙(4)上设置外门与外窗,所述内墙(5)上设置内门与内窗,所述外门与内门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所述外窗与内窗之间无连接且无冷桥。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外墙(4)、内墙(5)、顶板(8)均为拼接式建筑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保温板(7)内带支撑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顶板(8)为楼层承重板或斜面房顶。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圈梁为现场浇筑成型的或/和在工厂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圈梁为现场浇筑成型的或/和在工厂预制好的钢结构圈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被动式节能房屋,其特征是:所述圈梁为设置在地表上的或埋入地表下的圈梁或是部分埋入地表下、部分裸露在地表上的圈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