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96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吸油布。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更注重健康,人们对现在的食物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食物中的食用油含量有较高的要求。当餐盘内食物所含食用油量较多时,人们通常通过吸油布将食物上的食用油吸附,降低食物中食用油的含量,达到健康标准。

    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787282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次性吸油布,吸油布采用pp不织布制成,其形状与其被用于的煮锅锅身截面形状相匹配,吸油布上破切若干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划缝。在实际使用中,将吸油布覆盖于锅面,并在锅盖掀开的状况下,食物油渣或油沫通过划缝上窜至吸油布的表面并沉淀于该表面,同时利用其吸油布材质吸油性,吸附油脂。

    这种吸油布在使用时,利用不织布本身的吸油能力吸附油脂,吸附的油脂储存在不织布中;但是,仅利用不织布储存吸收的油脂,储存油脂量少,储油能力差。在吸油过程中,使用者需要使用多张吸油布重复多次进行吸油作业,导致吸油作业过于繁琐,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油布,利用设置的储油层,大大提升单张吸油布的吸油能力,方便使用者吸油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油布,包括吸油层,所述吸油布上破切有用于使吸油布贴合食材的划缝,所述吸油层一侧设置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设置有多层,且各所述纤维层依次层叠形成储油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吸油布放置在待吸油的食物表面上,利用设置在吸油布上的划缝,使吸油布更紧密的贴合在待吸油食物表面,有助吸油布吸附食物上的油脂;食物上的油脂通过吸油布上的吸油层吸收后,油脂将会被储油层中的纤维层进行吸附,并储存在聚酯纤维中。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升单张吸油布的油脂储存能力,从而减少使用者在吸油作业中,吸油布的使用次数,大大提升吸油作业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油层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背离储油层的一侧设置有呈波浪形的褶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吸油层设置成无纺布,有助于提升吸油布的吸油能力;同时,将其表面设置成波浪形的褶皱,增加吸油层的吸附面积,提高吸油效率,加快吸油作业进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纺布上设置有直径介于1μm至20μm的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在无纺布上的1μm至20μm微孔,使无纺布利用毛细现象,使食物中的油脂更易吸入吸油布中,增加吸油布的吸油能力,从而加快吸油作业进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纤维层上设置有直径50μm至100μm的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聚酯纤维上的50μm至100μm微孔,利用毛细现象,提高聚酯纤维的吸油能力;同时,纤维层上的微孔大于无纺布上的微孔直径,从而有利于保证吸油布的锁油能力,避免纤维层上的油脂从无纺布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纤维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布,所述支撑布隔开两块相邻纤维层,使其之间形成储油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脂被纤维层吸收后,当油脂纤维层的吸收油脂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油脂从纤维层中溢出,并储存在两纤维层中的储油空腔中。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增加储油层的储油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纤维层表面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有若干条,各所述支撑条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支撑条间形成储油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支撑条以及各支撑条之间形成的储油间隙,使单层纤维层在吸收油脂的时候,部分油脂将直接进入储油间隙中储存起来。进一步增加单层纤维层的储油量,从而提高单张吸油布的储油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支撑条相互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支撑条相互交错设置在聚酯纤维侧的表面,从而增强单层纤维层的强度,从而提高单张吸油布的强度,有助于延长单张吸油布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层背离吸油层的一侧设置有隔油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隔油层,使用者在取出吸油布时,通过隔油层将吸油布取出,避免夹持吸油布的工具上粘附大量的油脂,当夹持工具误触食物时,有效避免其上油脂粘附在食物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油层为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背离吸油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塑料薄膜上设置有防滑纹路,有助于保证使用者在取出塑料薄膜时,增加薄膜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吸油布与夹持工具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吸油布从夹持工具中滑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设置在吸油布上的储油层,提升单张吸油布储油能力,使用者在吸油作业中,极大降低吸油布的使用次数,有助于保证吸油作业的便捷性;

    利用在纤维层上设置的支撑条,使单层纤维层上形成储油间隙;以及在相邻聚酯纤维之间设置的支撑布,形成储油空腔;通过储油间隙以及储油空腔,进一步提高储油层的储油能力;

    利用设置在吸油布上的隔油层,以及设置在隔油层的防滑纹路,吸油布在取出时,有效避免吸油布上的油脂粘附在夹持工具上,同时避免其从夹持工具中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吸油布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油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吸油布的纤维层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吸油层;2、储油层;3、隔油层;4、划缝;41、第一划缝;42、第二划缝;43、第三划缝;5、褶皱;6、支撑布;7、储油空腔;8、支撑条;9、储油间隙;10、塑料薄膜;11、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一种吸油布,包括吸油层1,吸油层1为纤维材质的无纺布,吸油层1一侧设置有纤维层,纤维层设置有多层,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层纤维层,各纤维层依次层叠形成为储油层2,储油层2背离吸油层1的一侧设置有隔油层3,隔油层3为塑料薄膜10,塑料薄膜10为聚丙烯材质。吸油布形状为圆形,与餐盘、煮锅截面形状相匹配。吸油布上的吸油层1、储油层2及隔油层3通过热粘的方式进行固定。

    结合附图2,吸油布上破切有便于吸油布贴合在食材上的划缝4,划缝4包括在圆形吸油布直径上破切的两条间隔设置的条形第一划缝41,以及垂直条形第一划缝41所在直线并穿过圆形吸油布圆心的条形第二划缝42;同时,关于条形第一划缝41所在直线对称设置的两弧形第三划缝43。通过这种方式设置,当餐盘中食材较多,堆积在餐盘中时,吸油布通过划缝4,使其形状直可随着食材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有助于保证吸油布与待吸油食材表面紧密贴合,提高吸油布的吸油效果。

    为了提高吸油层1的吸油效果。将吸油层1的无纺布背离储油层2的一侧挤压形成褶皱5,褶皱5呈波浪形设置。使吸油层1在接触油脂时,增加吸油层1与油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油布的吸油能力。

    在无纺布上开设有直径介于1μm至20μm的微孔,优选的,微孔设置为10μm。吸油层1利用毛细现象,进一步提高吸油布的吸油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吸油布吸油能力。

    结合附图3,为了提高吸油布的储油能力。两相邻纤维层之间设有方形支撑布6,支撑布6的材质为聚丙烯。支撑布6设置有五块,其中四块支撑布6分别设置在靠近纤维层圆周边缘位置,四块支撑布6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支撑布6间距离相等;还有一块支撑布6设置在纤维层圆心位置。同时,因支撑布6的设置,使相邻纤维层之间形成空腔,即该空腔为储油空腔7。吸油布在使用的过程中,油脂进入纤维层后,大部分油脂直接被纤维层吸收,还有部分油脂被储存在储油空腔7中。从而提高储油层2的储油能力,有助于调高单张吸油布的吸油能力。

    纤维层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条8,支撑条8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支撑条8相互交错设置在纤维层表面,提高纤维层的抗拉强度,从而有助于保证吸油布的抗拉性,延长吸油布的使用寿命。同时,各相互交错设置的支撑条8围成的间隙,吸油布储油时,部分油脂储存在该间隙中,进一步提高储油层2的储油能力,即该间隙为储油间隙9。

    纤维层上还开设有直径介于50μm至100μm的微孔,优选的,微孔直径为75μm。利用毛细现象提高聚酯纤维的吸油能力。同时,无纺布上的微孔直径小于纤维层上的微孔直径大小,提高吸油布自身的锁油能力,降低纤维层上的油脂从无纺布上溢出的量。

    如附图1所示,塑料薄膜10的设置,吸油布在使用时,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手(或夹持工具)拿取吸油布,有助于保证吸油布使用的便捷性。同时,塑料薄膜10可有效隔开储油层2中的油脂,避免使用者双手(或夹持工具)上粘附油脂。

    塑料薄膜10上背离吸油层1的一侧还一体成型设置有条纹状的凸条,形成防滑纹路11。增加塑料薄膜10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有助于提高夹持工具与吸油布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吸油布从夹持工具中滑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将吸油布放置到待吸油的食物上,通过吸油布上的划缝4,放置在食物上的吸油布慢慢与食物贴合;首先吸油布上的油脂被吸油布上的吸油层1吸附;然后,进入吸油层1上的油脂被储油层2中的聚酯纤维吸附并储存在纤维层中;同时,一步分油脂储存在纤维层中的储油间隙9中,还有一部分油脂储存在储油空腔7中;最后,使用者取出已经油脂吸附饱和的吸油布。重复此操作过程,直至食物中的油脂含量符合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单张吸油布的储油能力,从而保证在吸油作业过程中,降低吸油布的使用次数,大大提升吸油作业的便捷性。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油布,包括吸油层(1),所述吸油布上破切有用于使吸油布贴合食材的划缝(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层(1)一侧设置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设置有多层,且各所述纤维层依次层叠形成储油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层(1)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背离储油层(2)的一侧设置有呈波浪形的褶皱(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上设置有直径介于1μm至20μm的微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上设置有直径50μm至100μm的微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纤维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布(6),所述支撑布(6)隔开两块相邻纤维层,使其之间形成储油空腔(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表面设置有支撑条(8),所述支撑条(8)设置有若干条,各所述支撑条(8)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支撑条(8)间形成储油间隙(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条(8)相互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层(2)背离吸油层(1)的一侧设置有隔油层(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层(3)为塑料薄膜(10),所述塑料薄膜(10)背离吸油层(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油布,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包括吸油层,吸油布上破切有用于使吸油布贴合食材的划缝,吸油层一侧设置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设置有多层,且各纤维层依次层叠形成储油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储油能力强,有效防滑落以及降低吸油作业中吸油布的使用次数,大大提高吸油作业便捷性的一种吸油布。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锋;李燕;钟建佳;邓婷雯;王钰;李忠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希丝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42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