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复合滤芯大多是采用pp/折纸 活性炭复合滤芯,ro膜 后置口感滤芯等,很少是单独配置一个滤芯,同时又具备3种过滤功能的复合滤芯结构;而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整合具有多种过滤功能的复合滤芯,从而实现整机尺寸结构的小型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复合滤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复合滤芯,包括壳体,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滤芯组件,端盖,口感滤芯和转接件,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净水口和废水口;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预过滤滤芯,滤芯支架和精细过滤滤芯,所述预过滤滤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腔室,所述滤芯支架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精细过滤滤芯内形成第三腔室,所述滤芯支架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之间设置有止水部,所述止水部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滤芯支架包括主体架和分支架,所述主体架置于所述预过滤滤芯和所述精细过滤滤芯之间,且所述主体架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所述分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架的下端,所述分支架和所述端盖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纳腔室,所述口感滤芯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端盖的外部之间形成第六腔室,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依次穿过所述端盖和所述滤芯连通所述下腔室和废水口,所述第二中空部连通所述第六腔室和所述净水口。
较佳的,所述口感滤芯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较佳的,所述进水口内设置有一单向阀。
较佳的,所述分支架包括第一分支架和第二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架和所述端盖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中空部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与所述端盖和滤芯支架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较佳的,所述第一分支架包括承载台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预过滤滤芯位于所述承载台上端;所述第二分支架包括本体和支部,所述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支架配合形成容置部,所述口感滤芯设置于所述容置部内。
较佳的,所述端盖包括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外周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口感滤芯之间,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本体配合固定所述口感滤芯。
较佳的,所述进水口,净水口和废水口并列设置。
较佳的,所述止水部为止水垫圈。
较佳的,所述容纳腔室被所述口感滤芯分隔成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五腔室连通于所述第六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滤芯通过将预过滤滤芯和精细过滤滤芯由外向内设置,该口感滤芯与该预过滤滤芯轴向设置,同时将该精细过滤滤芯置于该口感滤芯内侧(即该口感过滤滤芯至少与该精细过滤滤芯的投影部分重叠),使得该复合滤芯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而使得该复合滤芯的整体结构外观更小巧,十分有利于提高产品外观制作的灵活性;进一步的,该种结构也能进一步降低整机设计的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从而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性强;此外,在不降低过滤性能的前提下,该结构也能实现减少滤芯级数,使客户在进行更换时更加简单便捷,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水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水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滤芯用于净饮水路系统的水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一种复合滤芯9,包括壳体1,滤芯组件,端盖3,口感滤芯4,转接件5,具体来说,该滤芯组件,端盖3,口感滤芯4,转接件5均位于该壳体1内,该滤芯组件的一端与滤芯上盖1a连接,该滤芯上盖1a与壳体1的一端进行连接固定,该壳体1的另一端则设置有进水口11,废水口12和净水口13,该进水口11位置设置有一单向阀110,较佳的,参照附图3,该壳体1上的进水口11,废水口12和净水口13并列设置,该净水口13设置于该进水口11和废水口12的中部。
具体来说,该滤芯组件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预过滤滤芯20,滤芯支架21和精细过滤滤芯23,其中该预过滤滤芯20可以预先过滤掉水中的铁锈,泥沙及部分有机物,确保进入该精细过滤滤芯的水的水质,有利于该滤芯组件的寿命延长,例如该预过滤滤芯可为pp棉和活性炭的复合滤芯构成;该精细过滤滤芯23可以进一步拦截水中的细菌病毒等,例如该精细过滤滤芯为反渗透膜。
其中,该预过滤滤芯20和该精细过滤滤芯23置于滤芯支架21的相对两侧,且该预过滤滤芯20位于该壳体1和滤芯支架21之间,同时该预过滤滤芯20与该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室61,该滤芯支架21与该精细过滤滤芯23之间形成第二腔室62,该精细过滤滤芯内部则形成一第三腔室63;该滤芯支架21包括主体架21a,第一分支架21b和第二分支架21c,其中,该主体架21a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b,该主体架21a置于该预过滤滤芯20和精细过滤滤芯23之间,该第一分支架21b和第二分支架21c均设置于该主体架21a的下端,该第一分支架21b,第二分支架21c和端盖3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纳腔室7,该容纳腔室7与第三腔室63连通;该第一分支架21b包括承载台211和延伸部212,该延伸部212和壳体1之间形成连通腔a,该连通腔a与第一腔室61连通,该预过滤滤芯20则位于该承载台211上端,该口感滤芯之间位于该承载台的下端,即该预过滤滤芯位于该承载台211未设置有口感滤芯4的相对一侧;该第二分支架21c包括本体213和支部214,该本体213的一侧与第一分支架21b配合形成容置部71,该口感滤芯4则设置于该容置部71内,该口感滤芯4可为活性碳棒,该口感滤芯4可进一步去除残余余氯等其他物质,并可以保留微量钙等矿物质,使得口感更佳甘甜;同时该本体213的另一侧与精细过滤滤芯23配合将第二腔室62分为上腔室621和下腔室622,举例来说,该精细过滤滤芯23的外端可凸出设置有一止水部231,该止水部231例如为止水垫圈与该本体213或主体架21a进行密封配合,同时,该支部214与精细过滤滤芯23之间例如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此外,该支部214上还开设有第一开口216;该端盖3包括主体部30,设于主体部外周的第一突出部31和于该主体部30的中部设置的第二开口33,该第二开口33与第一开口216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第二开口33朝容纳腔室7方向设置有第二突出部,其中,该第一突出部31设置于延伸部212和口感滤芯4之间进而与第二分支架21c配合将该口感滤芯4固定在该容置部71内,从而保证该口感滤芯稳定的设置于该容置部内,同时该口感滤芯4和第二分支架21c之间还形成一第四腔室64,该第四腔室64与该第三腔室63两者连通设置,该口感滤芯4和该延伸部212之间形成一第五腔室65,即该容纳腔室7被口感滤芯4分隔成第四腔室64和第五腔室65。
进一步的,该转接件5与该端盖3的外部之间形成第六腔室66,该转接件5包括突出的第一中空部5a和第二中空部5b,其中,该第一中空部5a凸出于该转接件5的上下两侧设置,该第二中空部5b凸出于该转接件5的下侧设置,该些中空部的外周均设置有若干密封垫圈,该第一中空部5a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开口33与第一开口216进而与端盖和滤芯支架密封连接固定,该第一中空部5a的另一端则与壳体1的废水口通道密封连接,连通该壳体的废水口12;该第二中空部5b则与该壳体的净水口通道密封连接,进而分别连通该壳体的第六腔室66和净水口13。
参照附图4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滤芯的工作过程。参照附图4(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原水从该壳体1的进水口11中流入,再经过连通腔a流入第一腔室61中,紧接着,该原水经过预过滤滤芯20进行初步过滤后通过滤芯支架21上的过水孔b流入上腔室621中,进而预过滤后的水再通过精细过滤滤芯23进一步过滤,此时,经过该精细过滤滤芯过滤的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净水,另一部分为废水,该部分净水从精细过滤滤芯内的第三腔室63流入第四腔室64中,并经过口感滤芯4进行进一步过滤,之后该过滤完的净水即依次通过第五腔室65,第六腔室66,第二中空部5b,最终从净水口13中流出;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废水则直接沿精细过滤滤芯23流入下腔室622中,并通过第一中空部5a后,最终从废水口12中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预过滤滤芯和精细过滤滤芯由外向内设置,该口感滤芯与该预过滤滤芯轴向设置,同时将该精细过滤滤芯置于该口感滤芯内侧(即该口感过滤滤芯至少与该精细过滤滤芯的投影部分重叠),使得该复合滤芯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而使得该复合滤芯的整体结构外观更小巧,十分有利于提高产品外观制作的灵活性;进一步的,该种结构也能进一步降低整机设计的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从而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性强;此外,在不降低过滤性能的前提下,该结构也能实现减少滤芯级数,使客户在进行更换时更加简单便捷,体验感更好。
参考说明书附图5至附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一种复合滤芯9’,包括壳体1,滤芯组件,端盖3,口感滤芯4,第一转接件51和第二转接件52,具体来说,该滤芯组件,端盖3,口感滤芯4,第一转接件51和第二转接件52均位于该壳体1内,该滤芯组件的一端通过滤芯焊接盖2a与装饰盖2b进行连接,该装饰盖2b与壳体1进行连接设置,该壳体1的另一端则设置有进水口11’,废水口12’和净水口13’,优选的,该净水口13’内可设置有一中空的净水杆131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持净水的纯净度,该净水口13’的出水端位置安装有一单向阀132。较佳的,参照附图7,该壳体1上的进水口11’,废水口12’和净水口13’是同心设置的,优选的,该废水口12’围绕该净水口13’分布,该进水口11’围绕该废水口12’的外周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合理优化该复合滤芯的整体布局,有利于整机结构更加小巧,设计更加的灵活多变。
具体来说,该滤芯组件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预过滤滤芯20,滤芯支架21和精细过滤滤芯23,其中该预过滤滤芯20可以预先过滤掉水中的铁锈,泥沙及部分有机物,确保进入该精细过滤滤芯的水的水质,有利于该滤芯组件的寿命延长,例如该预过滤滤芯可为pp棉和活性炭的复合滤芯构成;该精细过滤滤芯23可以进一步拦截水中的细菌病毒等,例如该精细过滤滤芯为反渗透膜。
其中,该预过滤滤芯20和该精细过滤滤芯23置于滤芯支架21的相对两侧,且该预过滤滤芯20位于该壳体1和滤芯支架21之间,同时该预过滤滤芯20与该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室61,该滤芯支架21与该精细过滤滤芯23之间形成第二腔室62,该精细过滤滤芯23的内部则形成一第三腔室63;该滤芯支架21包括主体架21a,第一分支架21b和第二分支架21c,其中,该主体架21a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b,该主体架21a置于该预过滤滤芯20和精细过滤滤芯23之间,该第一分支架21b和第二分支架21c均设置于该主体架21a的下端,该第一分支架21b,第二分支架21c和端盖3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纳腔室7,该容纳腔室7与第三腔室63连通;该第一分支架21b包括承载台211和延伸部212,该延伸部212和壳体1之间形成连通腔a,该连通腔a与第一腔室61连通,该预过滤滤芯20则位于该承载台211上端,即位于该承载台211未设置有口感滤芯4的相对一侧;该第二分支架21c包括本体213和支部214,该本体213的一侧与第一分支架21b配合形成容置部71,该口感滤芯4则设置于该容置部71内,该口感滤芯4可为活性碳棒,该口感滤芯4可进一步去除残余余氯等其他物质,并可以保留微量钙等矿物质,使得口感更佳甘甜;同时该本体213的另一侧与精细过滤滤芯23配合将第二腔室62分为上腔室621和下腔室622,举例来说,该精细过滤滤芯23的外端可凸出设置有一止水部231,该止水部231例如为止水垫圈与该本体213或主体架21a进行密封配合,该支部214与精细过滤滤芯23的一端之间例如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此外,该支部214上还开设有第一开口216;该端盖3包括主体部30,设于主体部外周的第一突出部31和于该主体部30的中部设置的第二开口33,该第二开口33与第一开口216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第二开口33朝容纳腔室7方向设置有第二突出部,其中,该第一突出部31设置于延伸部212和口感滤芯4之间进而与第二分支架21c配合将该口感滤芯4固定在该容置部71内,从而保证该口感滤芯稳定的设置于该容置部内,同时该口感滤芯4和第二分支架21c之间还形成一第四腔室64,该第四腔室64与该第三腔室63两者连通设置,该口感滤芯4和该延伸部212之间形成一第五腔室65,即该容纳腔室7被口感滤芯4分隔成第四腔室64和第五腔室65。
进一步的,该第一转接件51与该端盖3的外部之间形成第六腔室66,该第一转接件51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突出的第一中空部511和第二中空部512,该些中空部的外周均设置有若干密封垫圈,该第一中空部511依次穿过第二开口33与第一开口216进而与端盖和滤芯支架密封连接固定,进而与下腔室连通;该第二转接件52则设置于该第一转接件51的下端,该第二转接件52包括进水过水道521,净水过水道522和废水过水道523,该废水过水道523与第一中空部511连通,较佳的,可将中空的净水杆131穿过壳体与净水过水道522的一端进行连接,该净水过水道522的另一端则与第一转接件的第二中空部512进行密封连接进而连通第六腔室66,第二中空部512和净水过水道522;该进水过水道521连通进水口11和第一腔室61,且该进水过水道521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520,该第一和第二单向阀内均设置有弹簧,进而能够在滤芯进行更换时自动切断水路,实现不断水换滤芯,方便快捷。
参照附图8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滤芯的工作过程。参照附图8(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原水从该壳体1的进水口11’中依次通过进水过水道521,连通腔a流入第一腔室61中,紧接着,该原水经过预过滤滤芯20进行初步过滤后通过滤芯支架21上的过水孔b流入上腔室621中,进而预过滤后的水再通过精细过滤滤芯23进一步过滤,此时,经过该精细过滤滤芯过滤的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净水,另一部分为废水,该部分净水从精细过滤滤芯内的第三腔室63流入第四腔室64中,并经过口感滤芯4进行进一步过滤,之后该过滤完的净水即依次通过第五腔室65,第六腔室66,净水过水道522,最终从净水杆131中流出;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废水则直接沿精细过滤滤芯流入下腔室622中,并依次通过第一中空部511和废水过水道523后,最终从废水口12’中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预过滤滤芯和精细过滤滤芯由外向内设置,该口感滤芯与该预过滤滤芯轴向设置,同时将该精细过滤滤芯置于该口感滤芯内侧(即该口感过滤滤芯至少与该精细过滤滤芯的投影部分重叠),使得该复合滤芯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使得该复合滤芯的整体结构外观更小巧,十分有利于提高产品外观制作的灵活性;进一步的,该种结构也能进一步降低整机设计的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从而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性强;此外,在不降低过滤性能的前提下,该结构也能实现减少滤芯级数,使客户在进行更换时更加简单便捷,体验感更好;同时,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和第二转接件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产品的设计更为灵活多变。
下面将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来描述其在净饮水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参照附图9,一种净饮水路系统,包括过滤模组81,内水箱模组82和加热显示出水模组83,该过滤模组81包括进水管路a1,废水管路a2,净水管路a3和复合滤芯(上文中的9或9’),该进水管路a1,废水管路a2和净水管路a3分别与复合滤芯的进水口,废水口和净水口连通,同时该进水管路a1和废水管路a2上还分别串接有一增压泵和废水电磁阀,该增压泵用于提高进水压力,该废水电磁阀用于控制调节该废水管路a2的废水比例;紧接着,原水经过该复合滤芯过滤后的净水通过净水管路a3流入内水箱模组82中,该内水箱模组82上设置有第一出水管路a4和第二出水管路a5,该第一出水管路a4与加热显示出水模组中的厚膜加热器83a连通,且该第一出水管路a4上可同时串接有水泵和流量计,利于观察和控制;经过该厚膜加热器83a加热后的水路从该厚膜加热器上的第三出水管路a6中流出,进而该第三出水管路a6与第二出水管路a5在两者之间设置有一换向阀来控制不同温度的净水出水,最终使得净水从出水口中流出,较佳的,该换向阀和出水口之间还设置有一水汽分离盒,该水汽分离盒上还设置有一出气管路a7,该出气管路a7与内水箱模组之间直接通过一管路a8进行连接,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烫伤用户。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净饮水路系统将该复合滤芯配置在该水路系统中,不但能够减少滤芯级数,提高空间利用率,利于消费者进行更换使用且更换成本低,同时也能够使得该水路系统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小巧,降低整机设计的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滤芯组件,端盖,口感滤芯和转接件,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净水口和废水口;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预过滤滤芯,滤芯支架和精细过滤滤芯,所述预过滤滤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腔室,所述滤芯支架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精细过滤滤芯内形成第三腔室,所述滤芯支架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之间设置有止水部,所述止水部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滤芯支架包括主体架和分支架,所述主体架置于所述预过滤滤芯和所述精细过滤滤芯之间,且所述主体架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所述分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架的下端,所述分支架和所述端盖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纳腔室,所述口感滤芯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端盖的外部之间形成第六腔室,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依次穿过所述端盖和所述滤芯连通所述下腔室和废水口,所述第二中空部连通所述第六腔室和所述净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感滤芯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内设置有一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架包括第一分支架和第二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与所述精细过滤滤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架和所述端盖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中空部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与所述端盖和滤芯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架包括承载台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预过滤滤芯位于所述承载台上端;所述第二分支架包括本体和支部,所述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支架配合形成容置部,所述口感滤芯设置于所述容置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外周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口感滤芯之间,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本体配合固定所述口感滤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净水口和废水口并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为止水垫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被所述口感滤芯分隔成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五腔室连通于所述第六腔室。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