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漆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零件又称机械元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它是机械的基本单元。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材料及其选择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是钢和铸铁,其次是有色金属合金。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在机械制造中也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使用钢及铸铁材料时,为防止零件生锈,增加零件的使用寿命,通常要对零件的非工作面进行喷漆。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来对零件进行喷漆,效率比较低,漆层不均匀,此外,油漆对人体伤害比较大。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有利于实现机械零件喷漆。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u形板的两个竖板下侧,所述u形板的横板中心固定连接u形块的两个竖块下侧,所述u形块的横块上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铰接所述u形块的横块中心,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齿轮一的一侧中心,所述齿轮一的中心轴铰接所述u形板的中心,所述齿轮一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连杆二的一端,所述u形板的横板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u形杆的竖杆上端,对称的所述u形杆的横杆分别穿过连杆一的一端,所述连杆一内设置有直口槽一,所述直口槽一内设置有圆杆一的下部,所述圆杆一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所述连杆一的下侧固定连接圆桶二,所述圆桶二固定连通一组喷头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齿轮二分别铰接所述u形板,对称的所述齿轮二分别啮合所述齿轮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齿轮二上侧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二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二分别设置在连杆三的直口槽二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连杆三的一侧中心分别固定连接t形杆的长杆一端,对称的所述t形杆的长杆分别穿过t形块的横块中心,对称的所述t形杆的短杆两端分别铰接连杆四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连杆四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圆杆三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圆杆三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连杆五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连杆五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桶一的上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组对称的所述圆桶一分别铰接所述u形板的横板一角,每个所述圆桶一分别固定连通一组喷头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t形块的竖块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上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将零件的工作面放到底板上,u形板的正下方,使用隔板放置到u形板的两侧,隔板与u形板及底板形成密封区域,打开电机及增压泵,电机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一带动连杆二往复转动,连杆二带动圆杆一转动同时沿直口槽一移动,圆杆一带动连杆一沿u形杆的横杆往复移动,连杆一带动圆桶二往复移动,圆桶二带动喷头二往复移动,齿轮二带动圆杆二转动同时沿直口槽二移动,圆杆二带动连杆三移动,连杆三带动t形杆沿t形块的横块中心往复移动,t形杆带动连杆四往复摆动,连杆四带动圆杆三摆动,圆杆三带动连杆五摆动,连杆五带动圆桶一往复转动,圆杆一带动喷头一往复摆动,与此同时,增压泵将漆箱中的油漆从漆箱经过管子流到圆桶一和圆桶二中,从喷头一及喷头二中喷出,喷到零件上,效率比较高,漆层均匀,减少对人体伤害。喷漆一段时间,关闭电机及增压泵。过一段时间,拿走隔板,等漆晾干,取出零件。本实用新型为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有利于实现机械零件喷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电机,2、u形块,3、u形板,4、圆桶一,5、喷头一,6、底板,7、圆桶二,8、喷头二,9、连杆一,10、u形杆,11、t形块,13、齿轮一,14、直口槽一,15、连杆二,16、圆杆一,17、齿轮二,18、连杆三,19、圆杆二,20、t形杆,21、连杆四,22、连杆五,23、圆杆三,24、直口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的上侧固定连接u形板3的两个竖板下侧,所述u形板3的横板中心固定连接u形块2的两个竖块下侧,所述u形块2的横块上侧固定连接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铰接所述u形块2的横块中心,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齿轮一13的一侧中心,所述齿轮一13的中心轴铰接所述u形板3的中心,所述齿轮一13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连杆二15的一端,所述u形板3的横板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u形杆10的竖杆上端,对称的所述u形杆10的横杆分别穿过连杆一9的一端,所述连杆一9内设置有直口槽一14,所述直口槽一14内设置有圆杆一16的下部,所述圆杆一1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二15的另一端,所述连杆一9的下侧固定连接圆桶二7,所述圆桶二7固定连通一组喷头二8。
对称的齿轮二17分别铰接所述u形板3,对称的所述齿轮二17分别啮合所述齿轮一13。
对称的所述齿轮二17上侧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二19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二19分别设置在连杆三18的直口槽二24内。
对称的所述连杆三18的一侧中心分别固定连接t形杆20的长杆一端,对称的所述t形杆20的长杆分别穿过t形块11的横块中心,对称的所述t形杆20的短杆两端分别铰接连杆四21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连杆四2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圆杆三23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连杆五22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连杆五2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桶一4的上部。
两组对称的所述圆桶一4分别铰接所述u形板3的横板一角,每个所述圆桶一4分别固定连通一组喷头一5。
对称的所述t形块11的竖块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3的上侧。
所述圆桶一4和所述圆桶二7分别通过管子连接漆箱(图上未画出),所述漆箱上设置有增压泵(图上未画出)。
本装置是针对现有人工使用喷枪或刷子刷漆等落后的喷漆方式进行的改进,本装置结合现有的废气处理系统使用更加合适。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将零件的工作面放到底板6上,u形板3的正下方,使用隔板放置到u形板3的两侧,隔板与u形板3及底板6形成密封区域,打开电机1及增压泵,电机1带动齿轮一13转动,齿轮一13带动齿轮二17转动,齿轮一13带动连杆二15往复转动,连杆二15带动圆杆一16转动同时沿直口槽一14移动,圆杆一16带动连杆一9沿u形杆10的横杆往复移动,连杆一9带动圆桶二7往复移动,圆桶二7带动喷头二8往复移动,齿轮二17带动圆杆二19转动同时沿直口槽二24移动,圆杆二19带动连杆三18移动,连杆三18带动t形杆20沿t形块11的横块中心往复移动,t形杆20带动连杆四21往复摆动,连杆四21带动圆杆三23摆动,圆杆三23带动连杆五22摆动,连杆五22带动圆桶一4往复转动,圆杆一4带动喷头一5往复摆动,与此同时,增压泵将漆箱中的油漆从漆箱经过管子流到圆桶一4和圆桶二7中,从喷头一5及喷头二8中喷出,喷到零件上,效率比较高,漆层均匀,减少对人体伤害。喷漆一段时间,关闭电机1及增压泵。过一段时间,拿走隔板,等漆晾干,取出零件。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包括底板(6),其特征是:所述底板(6)的上侧固定连接u形板(3)的两个竖板下侧,所述u形板(3)的横板中心固定连接u形块(2)的两个竖块下侧,所述u形块(2)的横块上侧固定连接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铰接所述u形块(2)的横块中心,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齿轮一(13)的一侧中心,所述齿轮一(13)的中心轴铰接所述u形板(3)的中心,所述齿轮一(13)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连杆二(15)的一端,所述u形板(3)的横板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u形杆(10)的竖杆上端,对称的所述u形杆(10)的横杆分别穿过连杆一(9)的一端,所述连杆一(9)内设置有直口槽一(14),所述直口槽一(14)内设置有圆杆一(16)的下部,所述圆杆一(1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二(15)的另一端,所述连杆一(9)的下侧固定连接圆桶二(7),所述圆桶二(7)固定连通一组喷头二(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其特征是:对称的齿轮二(17)分别铰接所述u形板(3),对称的所述齿轮二(17)分别啮合所述齿轮一(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齿轮二(17)上侧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二(19)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二(19)分别设置在连杆三(18)的直口槽二(2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连杆三(18)的一侧中心分别固定连接t形杆(20)的长杆一端,对称的所述t形杆(20)的长杆分别穿过t形块(11)的横块中心,对称的所述t形杆(20)的短杆两端分别铰接连杆四(21)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连杆四(2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圆杆三(23)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连杆五(22)的一端,两组对称的所述连杆五(2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桶一(4)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其特征是:两组对称的所述圆桶一(4)分别铰接所述u形板(3)的横板一角,每个所述圆桶一(4)分别固定连通一组喷头一(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工件喷漆装置,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t形块(11)的竖块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3)的上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