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器一般包括显示面板和收容该显示面板的框架,该框架是用于固定并保护该显示面板。显示器框架一般都是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注塑成型后的显示器框架需要进行毛边打磨处理,在注塑和打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此时需要除尘设备对粉尘进行处理。
除尘设备,是指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其中布袋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被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除尘器运行一段时间后,除尘器布袋外壁上布满灰尘,目前常用的清灰方法是利用高压风机或压气机提供反吹气流,通过移动的喷咀进行反吹,而达到清灰的目的,这样的设计结构复杂,不能有效清除布袋外侧的灰尘;还有一种振打除灰方法,利用机械从布袋外侧振打布袋进行清尘,然而振打的过程中振动部件与布袋外壁接触的灰尘受挤压力向内浮动,使得附着力更强,不易脱落,清灰效果差,影响除尘效率;此外,在清灰过程中再一次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从排烟管道排出,虽然现有过滤器在排烟管道处设置了过滤网来实现二次过滤,但现有的过滤网,结构复杂,拆卸清理不方便,增加人工成本,影响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能够有效的清除布袋外壁的灰尘,达到清灰效果,且排气烟道的过滤网方便拆卸安装,能够经常更换清理过滤网,更有效的达到除尘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包括除尘箱和集尘斗,所述除尘箱上设置有进气烟道和排气烟道,所述除尘箱内固定设置有花板,所述花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布袋,所述布袋内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部穿过所述花板并设置有压板,所述除尘箱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除尘箱与所述压板相连接,升降杆与所述布袋之间设置有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固定框、连杆和推块,所述固定框设置在所述布袋内并与所述花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内壁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导向块内并贯穿所述固定框,所述推块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和所述升降杆铰接;
所述排气烟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箱和安装有过滤网的滤网框,所述排气烟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滤网箱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滤网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滤网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斗下端设置有排灰装置,所述排灰装置包括排灰箱和设置在排灰箱一侧的电机,所述排灰箱上端设置有进灰斗,下端设有排灰口,所述进灰斗与所述集尘斗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排灰箱内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烟道上设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固定箱体和中空卡柱,所述固定箱体设置在所述排气烟道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箱体内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箱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导向柱的外壁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体与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中空卡柱的一端与所述滤网箱的外端面相抵,所述中空卡柱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排气烟道和所述固定箱体与所述滑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体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导向柱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体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滑块的一侧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伸出所述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箱的内壁分别设有第一方形槽和第二方形槽,所述第一方形槽内设有第一磁块,所述滤网框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块相吸的第二磁块,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方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推块与所述布袋之间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与所述推块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安装有振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组件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布袋内部设置升降杆和推杆组件的配合,无需拆卸布袋即可实现从布袋内部向外进行反复多次拍打,使布袋外壁上附着的灰尘浮起散落,达到了有效清除灰尘的效果,提高了布袋的过滤能力,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成本;排气烟道内设置有容纳滤网箱的凹槽,通过设置在排气烟道外壁上的卡紧装置,将滤网箱卡接在排烟管道内,方便拆卸更换,同时,滤网框上的与滤网箱通过相吸的磁块配合安装,实现了过滤网的方便拆卸,方便清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除尘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集尘斗下端设置排灰装置,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和螺旋叶片转动,将灰渣输送到出渣口,有效解决了因灰渣过多堵塞集尘斗,结构简单,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布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图2b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a局部放大图;
图5是滤网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尘箱,2集尘斗,3进气烟道,4排气烟道,5花板,6布袋,7升降杆,8推杆组件,81固定框,82连杆,83推杆,84推块,85导向块,841推板,842第二弹簧,843振动块,9压板,10气缸,11滤网箱,111第一方形槽,112第二方形槽,12滤网框,13过滤网,14卡紧装置,141固定箱体,142滑块,143中空卡柱,144导向柱,145限位块,146第一弹簧,147拉杆,15第一磁块,16第二磁块,17排灰装置,171排灰箱,172电机,173进灰斗,174排灰口,175传动轴,176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包括除尘箱1和集尘斗2,除尘箱1一侧下端设有进气烟道3,另一侧上端设有排气烟道4,除尘箱1内固定设置有花板5,花板5上设置有多个圆孔,每个圆孔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布袋6,布袋6内设置有升降杆7,升降杆7顶部穿过所述花板5并设置有压板9,除尘箱1上设置有气缸10,气缸10的活塞杆贯穿除尘箱1与压板9相连接,升降杆7与布袋6之间设置有多个推杆组件8,推杆组件8包括固定框81、连杆82、推杆83和推块84,固定框81设置在布袋6内并与花板5固定连接,固定框81内壁上设置有导向块85,推块84设置在导向块85内并贯穿固定框81,推块84固定连接有推杆83,连杆82的两端分别与推杆83和升降杆7铰接;通过伸缩杆和推杆组件的配合,无需拆卸布袋即可实现推块对布袋进行反复多次拍打,使布袋外壁上附着的灰尘浮起散落,达到了有效清除灰尘的效果。优选的,推杆组件8对称设置在升降杆7的两侧,并向下设有三组。推块84与布袋7之间设有推板841,推板841的一端与推块84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842,所述第二弹簧上安装有振动块843。振动块843往复运动过程中第二弹簧842的晃动,能够使布袋跟随晃动,从而清灰效果更好。在清灰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为防止烟尘直接从排气管道排出,造成二次污染,在排气烟道4内设置有过滤装置。
过滤装置包括滤网箱11和安装有过滤网13的滤网框12,排气烟道4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滤网箱11卡接在所述凹槽内侧壁具有通孔,滤网框1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滤网箱11内,排气烟道3外壁两侧分别设有卡紧装置14,卡紧装置14包括固定箱体141和中空卡柱143,固定箱体141设置在排气烟道4的外壁上,固定箱体141内设置有导向柱144,导向柱144的一端与固定箱体14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45,导向柱144的外壁套设有滑块142,滑块142设置在固定箱体141与限位块145之间,中空卡柱143的一端与滤网箱11的外端面相抵,中空卡柱143另一端依次穿过排气烟道4和固定箱体141与滑块142连接。固定箱体141一侧设置有开口,导向柱144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146,第一弹簧146设置在固定箱体141与所述滑块142之间,滑块142的一侧设置有拉杆147,拉杆147伸出开口。滤网箱11的内壁分别设有第一方形槽111和第二方形槽112,第一方形槽内设有第一磁块15,滤网框12一端设有与第一磁块15相吸的第二磁块16,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方形槽112内。排气烟道4内设置有容纳滤网箱11的凹槽,通过设置在排气烟道4外壁上的卡紧装置,将滤网箱11卡接在排烟管道内,方便拆卸更换,同时,滤网框12上的与滤网箱11通过相吸的第一磁块15和第二磁块16配合安装,实现了过滤网的方便拆卸。
集尘斗2下端设置有排灰装置17,排灰装置包括排灰箱171和设置在排灰箱171一侧的电机172,排灰箱171上端设置有进灰斗173,下端设有排灰口174,进灰斗173与集尘斗2通过法兰连接,排灰箱171内设有传动轴175,传动轴上设有螺旋叶片176,电机172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75的一端连接。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和螺旋叶片转动,将灰渣输送到出渣口,有效解决了因灰渣过多堵塞集尘斗,结构简单,便于灰渣排出。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工作时,气缸10带动压板9上下往复运动,压板9带动升降杆7上下运动,连杆82跟随升降杆7的上下运动带动推杆83前端的推块84在导向块85内滑动,推块84伸出固定框81带动推板841上的振动块843靠近布袋6内壁,并拍打撑起布袋6,使布袋6外壁上附着的烟尘浮起并散落到集尘斗,振动块843往复运动过程中第二弹簧842的晃动,能够使布袋跟随晃动,从而清灰效果更好。在清灰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为防止烟尘直接从排气管道4排出,造成二次污染,在排气管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在清理更换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网时,拉动拉杆147带动滑块142向第一弹簧146压缩的方向移动,空心卡柱143跟随滑块142运动,当空心卡柱143移动到与排气管道4的内壁齐平时,取出过滤箱11,由于过滤箱内的滤网框12与过滤箱11通过磁块连接,只要将滤网框12脱离磁块的磁力即可轻松取出,从而将卡接在滤网框12内的过滤网13取出清理或更换即可。集尘斗2下端设置排灰装置17,通过电机172带动传动轴175和螺旋叶片176转动,将灰渣输送到排灰口174,有效解决了因灰渣过多堵塞集尘斗,结构简单,方便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杆7和推杆组件8的配合,无需拆卸布袋即可实现推块84对布袋6进行反复多次拍打,使布袋6外壁上附着的灰尘浮起散落,达到了有效清除灰尘的效果,提高了布袋的过滤能力,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成本;排气烟道4内设置有容纳滤网箱11的凹槽,通过设置在排气烟道外壁上的卡紧装置14,将滤网箱11卡接在排烟管道内,方便拆卸更换,同时,滤网框12上与滤网箱通过相吸的磁块配合安装,实现了过滤网的方便拆卸,方便清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除尘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集尘斗2下端设置排灰装置17,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和螺旋叶片转动,将灰渣输送到出渣口,有效解决了因灰渣过多堵塞集尘斗,结构简单,方便可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1.一种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包括除尘箱(1)和集尘斗(2),所述除尘箱(1)上设置有进气烟道(3)和排气烟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1)内固定设置有花板(5),所述花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布袋(6),所述布袋(6)内设置有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顶部穿过所述花板(5)并设置有压板(9),所述除尘箱(1)上设置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贯穿所述除尘箱(1)与所述压板(9)相连接,所述升降杆(7)与所述布袋(6)之间设置有推杆组件(8),所述推杆组件(8)包括固定框(81)、连杆(82)和推块(84),所述固定框(81)设置在所述布袋(6)内并与所述花板(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81)内壁上设置有导向块(85),所述推块(84)设置在所述导向块(85)内并贯穿所述固定框(81),所述推块(84)固定连接有推杆(83),所述连杆(8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83)和所述升降杆(7)铰接;
所述排气烟道(4)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箱(11)和安装有过滤网(13)的滤网框(12),所述排气烟道(4)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滤网箱(11)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滤网框(1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滤网箱(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斗(2)下端设置有排灰装置(17),所述排灰装置(17)包括排灰箱(171)和设置在排灰箱(171)一侧的电机(172),所述排灰箱(171)上端设置有进灰斗(173),下端设有排灰口(174),所述进灰斗(173)与所述集尘斗(2)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排灰箱(171)内设有传动轴(175),所述传动轴(175)上设有螺旋叶片(176),所述电机(172)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烟道(4)上设有卡紧装置(14),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固定箱体(141)和中空卡柱(143),所述固定箱体(141)设置在所述排气烟道(4)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箱体(141)内设置有导向柱(144),所述导向柱(14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箱体(14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45),所述导向柱(144)的外壁套设有滑块(142),所述滑块(142)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体(141)与所述限位块(145)之间,所述中空卡柱(143)的一端与所述滤网箱(11)的外端面相抵,所述中空卡柱(143)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排气烟道(4)和所述固定箱体(141)与所述滑块(1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体(141)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导向柱(144)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146),所述第一弹簧(146)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体(141)与所述滑块(142)之间,所述滑块(142)的一侧设置有拉杆(147),所述拉杆(147)伸出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箱(11)的内壁分别设有第一方形槽(111)和第二方形槽(112),所述第一方形槽(111)内设有第一磁块(15),所述滤网框(12)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块(15)相吸的第二磁块(16),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方形槽(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84)与所述布袋(6)之间设有推板(841),所述推板(841)的一端与所述推块(84)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842),所述第二弹簧(842)上安装有振动块(84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生产显示器框架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8)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杆(7)的两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