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
背景技术:
英语是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是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现有的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在使用时不方便,而且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中空的矩形框,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杆,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粉笔擦,另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粉笔盒,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设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底端均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一侧设有卡杆,四个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两侧对称设有旋转轴一和旋转轴二,所述旋转轴一和所述旋转轴二上均套设有旋转辊,两个所述旋转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传送带的外部安装有教学板,所述旋转轴一的顶端与位于所述支撑板顶端的电机一输出轴连接,所述底板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电机二,所述底板的顶端设有位于所述电机二两侧的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支撑板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内壁顶端,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与贯穿所述支撑板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板内壁顶端的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设有与相邻所述滑杆连接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且延伸至所述旋转轴一和所述旋转轴二之间,所述底板的底端设有两组支撑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底板两侧连接的基座一,相邻所述基座一的对应侧面均活动连接有支撑腿,相邻所述支撑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基座二,所述底板的底端设有位于相邻所述基座一之间的基座三,所述基座三与所述基座二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设有防滑垫,所述移动轮上设有与所述卡杆相适配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与所述丝杆的顶端均通过固定栓与所述支撑板内壁顶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部套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栓内壁的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套设于所述电机一外部的固定盒。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板的宽度与所述旋转轴一和所述旋转轴二的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移动轮,便于装置进行移动,进而便于调节装置的位置;通过卡杆和支撑机构的配合设置,使得装置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工作者进行教学,通过设置的电机一、旋转轴一、旋转辊、传送带、旋转轴二和教学板,便于使得传送带带动教学板进行传送,进而便于工作人员站在原地进行教学,同时避免教学者翻转装置在教学板的另一面进行教学,通过电机二、丝杆、止挡板和滑杆的配合设置,便于使得止挡板延伸至传送带的内部,进而使得止挡板与传送带接触,进而便于操作者在教学板上手写时,避免教学板后移而导致粉笔断裂,进而有效的使得止挡板对传送带进行支撑,进而提高了教学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粉笔断裂的次数,同时当教学板移动至装置的另一面时,便于学者记忆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板;2、支撑杆;3、底板;4、活动座;5、移动轮;6、卡杆;7、旋转轴一;8、旋转轴二;9、电机一;10、旋转辊;11、传送带;12、教学板;13、固定栓;14、电机二;15、丝杆;16、滑杆;17、止挡板;18、粉笔擦;19、粉笔盒;20、支撑机构;21、基座一;22、支撑腿;23、连杆;24、基座二;25、基座三;2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为中空的矩形框,所述支撑板1的底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杆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粉笔擦18,另一个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粉笔盒19,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均设有活动座4,所述活动座4的底端均设有移动轮5,所述移动轮5的一侧设有卡杆6,四个所述支撑杆2之间通过底板3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内部两侧对称设有旋转轴一7和旋转轴二8,所述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上均套设有旋转辊10,两个所述旋转辊10之间通过传送带11连接,所述传送带11的外部安装有教学板12,所述旋转轴一7的顶端与位于所述支撑板1顶端的电机一9输出轴连接,所述底板3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电机二14,所述底板3的顶端设有位于所述电机二14两侧的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支撑板1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的内壁顶端,所述电机二14的输出端与贯穿所述支撑板1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内壁顶端的丝杆15连接,所述丝杆15上套设有与相邻所述滑杆16连接的止挡板17,所述止挡板17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1且延伸至所述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之间,所述底板3的底端设有两组支撑机构20。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移动轮5,便于装置进行移动,进而便于调节装置的位置;通过卡杆6和支撑机构20的配合设置,使得装置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工作者进行教学,通过设置的电机一9、旋转轴一7、旋转辊10、传送带11、旋转轴二8和教学板12,便于使得传送带11带动教学板12进行传送,进而便于工作人员站在原地进行教学,同时避免教学者翻转装置在教学板12的另一面进行教学,通过电机二14、丝杆15、止挡板17和滑杆16的配合设置,便于使得止挡板17延伸至传送带11的内部,进而使得止挡板17与传送带11接触,进而便于操作者在教学板12上手写时,避免教学板12后移而导致粉笔断裂,进而有效的使得止挡板17对传送带11进行支撑,进而提高了教学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粉笔断裂的次数,同时当教学板12移动至装置的另一面时,便于学者记忆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所述支撑机构20包括与所述底板3两侧连接的基座一21,相邻所述基座一21的对应侧面均活动连接有支撑腿22,相邻所述支撑腿22之间通过连杆23连接,所述连杆23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基座二24,所述底板3的底端设有位于相邻所述基座一21之间的基座三25,所述基座三25与所述基座二24之间通过弹簧26连接。通过设置的支撑机构20,便于将装置进行固定,进而避免装置在进行工作时进行移动,进而为教学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腿22的底端均设有防滑垫,所述移动轮5上设有与所述卡杆6相适配的卡扣。通过设置的防滑垫,有效的提高了对装置的支撑稳定性。通过设置的卡扣,便于使得卡杆6与卡扣卡接,进而实现了对移动轮的固定,进而避免移动轮滚动。
如图1所示,所述滑杆16与所述丝杆15的顶端均通过固定栓13与所述支撑板1内壁顶部连接,所述丝杆15的外部套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栓13内壁的轴承。通过设置的固定栓13,有效的提高了滑杆16与丝杆15的安装稳定性,进而通过设置的轴承,便于使得丝杆15进行转动。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的顶端设有套设于所述电机一9外部的固定盒。通过设置的固定盒,有效的完成了对电机一9的保护。
如图2所示,所述止挡板17的宽度与所述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的宽度相等。通过设置止挡板17的宽度与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的宽度相等,进而使得止挡板17延伸至套设在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外部的传送带11之间,进而使得止挡板17与传送带11接触,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教学板12上进行演示时,有效的对传送带11的后侧进行抵挡,进而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移动轮5,便于装置进行移动,进而将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将卡杆6与移动轮5上的卡扣进行卡接来固定移动轮5,进而翻转连杆23,使得连杆23拉动支撑腿22翻转进而使得支撑腿22的底端与地面接触,进而通过弹簧26对基座三25和连杆23进行拉伸,实现了对装置的固定提高了稳定性,同时启动电机二14,使得电机二14带动丝杆15旋转,丝杆15带动止挡板17在滑杆16上进行滑动,进而使得止挡板17移动至传送带11的内部,进而使得止挡板17与传送带11的内部接触,进而使得使用者在教学板12上进行教学,使得止挡板17对传送带11上的教学板12进行抵挡,便于使用者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启动电机一9,使得电机一9工作进而使得电机一9带动旋转轴一7旋转,进而带动旋转轴一7上的旋转辊10旋转,并通过传送带11的连接,使得传送带11带动旋转轴二8旋转,进而传送带11带动教学板12进行传送,进而避免使用者翻转装置在另一面进行操作,便于使用者站在原地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移动轮5,便于装置进行移动,进而便于调节装置的位置;通过卡杆6和支撑机构20的配合设置,使得装置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工作者进行教学,通过设置的电机一9、旋转轴一7、旋转辊10、传送带11、旋转轴二8和教学板12,便于使得传送带11带动教学板12进行传送,进而便于工作人员站在原地进行教学,同时避免教学者翻转装置在教学板12的另一面进行教学,通过电机二14、丝杆15、止挡板17和滑杆16的配合设置,便于使得止挡板17延伸至传送带11的内部,进而使得止挡板17与传送带11接触,进而便于操作者在教学板12上手写时,避免教学板12后移而导致粉笔断裂,进而有效的使得止挡板17对传送带11进行支撑,进而提高了教学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粉笔断裂的次数,同时当教学板12移动至装置的另一面时,便于学者记忆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为中空的矩形框,所述支撑板(1)的底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杆(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粉笔擦(18),另一个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粉笔盒(19),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均设有活动座(4),所述活动座(4)的底端均设有移动轮(5),所述移动轮(5)的一侧设有卡杆(6),四个所述支撑杆(2)之间通过底板(3)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内部两侧对称设有旋转轴一(7)和旋转轴二(8),所述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上均套设有旋转辊(10),两个所述旋转辊(10)之间通过传送带(11)连接,所述传送带(11)的外部安装有教学板(12),所述旋转轴一(7)的顶端与位于所述支撑板(1)顶端的电机一(9)输出轴连接,所述底板(3)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电机二(14),所述底板(3)的顶端设有位于所述电机二(14)两侧的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支撑板(1)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的内壁顶端,所述电机二(14)的输出端与贯穿所述支撑板(1)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内壁顶端的丝杆(15)连接,所述丝杆(15)上套设有与相邻所述滑杆(16)连接的止挡板(17),所述止挡板(17)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1)且延伸至所述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之间,所述底板(3)的底端设有两组支撑机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包括与所述底板(3)两侧连接的基座一(21),相邻所述基座一(21)的对应侧面均活动连接有支撑腿(22),相邻所述支撑腿(22)之间通过连杆(23)连接,所述连杆(23)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基座二(24),所述底板(3)的底端设有位于相邻所述基座一(21)之间的基座三(25),所述基座三(25)与所述基座二(24)之间通过弹簧(2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2)的底端均设有防滑垫,所述移动轮(5)上设有与所述卡杆(6)相适配的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6)与所述丝杆(15)的顶端均通过固定栓(13)与所述支撑板(1)内壁顶部连接,所述丝杆(15)的外部套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栓(13)内壁的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顶端设有套设于所述电机一(9)外部的固定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学英语用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板(17)的宽度与所述旋转轴一(7)和所述旋转轴二(8)的宽度相等。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