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6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



    背景技术:

    丝网除雾器是用来将气体中夹带的雾沫(雾滴)除去,回收昂贵的雾滴(贵重物料),或净化气体减少气体中的杂质。

    除雾器一般用于工厂的废弃排放口,用来吸收排放气体中的水汽,而现有的除雾器效果一般,工作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出现排放口冒白烟的情况,这是因为除雾器中的丝网吸收了足量的水汽,造成了对于水汽的吸附能力减弱,无法对于气体中的水汽进行长时间和高效率的吸附是现有的丝网除雾器亟需解决的难题,另外现有的除雾器形态大同小异,一般都使用有规则的丝网线路挤压成饼状进行安装,而这些丝网中间的缝隙过大,而且排列有规则,造成了丝网中间存在着缝隙,除雾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具备热风定时烘干丝网提高丝网工作效率、双层丝网交叉排列过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丝网除雾器丝网被水汽浸湿后工作效率低,从而造成工厂废气排放口冒白烟,进而影响企业形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丝网,所述第一丝网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安装柱底端与第一丝网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丝网,所述安装柱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涵洞,所述第一涵洞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热丝,所述安装柱内壁位于第一电热丝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所述安装柱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涵洞,所述第二涵洞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热丝,所述安装柱内壁位于第二电热丝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热丝、第一扇叶和第二电热丝、第二扇叶处于同一电路中,且第一电热丝、第一扇叶和第二电热丝、第二扇叶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叶的方向为偏第二丝网方向15°,且第二扇叶偏向第一丝网方向15°。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交叉排列。

    优选的,一组所述固定装置呈90°固定,且固定装置的端点与安装柱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通过设置有电热丝和扇叶,电热丝和扇叶能够同时工作,电热丝通过发热产生热风,经过扇叶的风力推动,使得电热丝产生的热风被吹到丝网上对于丝网上残留的水汽进行定时的吹干处理,通过这种操作能够控制丝网上的水汽一直处于不饱和的状态,从而丝网能够继续对于废气中的水汽进行吸收,从而提高了丝网对于废气中水汽的吸收能力,使得丝网的吸附能力一直保持良好,工作效率更高。

    2、该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通过设置有双层交叉排列的丝网,这样能够控制两层丝网之间的缝隙很小,废气在通过丝网的时候被丝网阻拦的概率更大,因此对于废气中水汽的过滤效果更好,另外这种丝网比一般的丝网直径要大,因此跟水汽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对水汽的吸附速度比较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中:1、安装柱;2、第一丝网;3、固定装置;4、第二丝网;5、第一涵洞;6、第一电热丝;7、第一扇叶;8、第二涵洞;9、第二电热丝;10、第二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包括安装柱1,安装柱1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丝网2,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交叉排列,这样废气在通过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的时候被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阻拦的概率更大,因此对于废气中水汽的过滤效果更好,另外这种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比一般的丝网直径要大,因此跟水汽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对水汽的吸附速度比较快,第一丝网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3,一组固定装置3呈90°固定,且固定装置3的端点与安装柱1的内壁固定连接,90°的固定角度具有非常好的优越性,一方面支撑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通过90°角而连接成的四个块都具有三角形的稳定性,因此不容易形变,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也不会产生破损,安装柱1底端与第一丝网2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丝网4,安装柱1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涵洞5,第一涵洞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热丝6,第一电热丝6、第一扇叶7和第二电热丝9、第二扇叶10处于同一电路中,且第一电热丝6、第一扇叶7和第二电热丝9、第二扇叶10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通过同一个电路中的设置,使得第一电热丝6、第一扇叶7和第二电热丝9、第二扇叶10能够被一个开关进行控制,这样在工作时的协调性更好,而且同时工作有利于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的干燥程度一致,从而在对废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时更加均有,防止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吸附不均匀导致吸附能力变弱的情况,安装柱1内壁位于第一电热丝6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7,第一扇叶7的方向为偏第二丝网4方向15°,且第二扇叶10偏向第一丝网2方向15°,通过这个角度设置,使得第一扇叶7能够将热风最大程度的输送到第二丝网4的表面,从而对于第二丝网4的烘干效果更好,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的两侧都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的形状为“7”字形,且一端固定在安装柱1上,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且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与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的角度可调,角度调整的原理是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与固定装置连接点设置有阻尼转轴,通过阻尼转轴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的转动,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摩擦力,使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在转动时具有阻尼感,从而提升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在转动时的质感,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外接有电源,且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的后端均设有马达,通过马达通电带动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进行转动,进而通过很少的电量就能够起到很好的烘干效果,节约了能源,更加环保,安装柱1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涵洞8,第二涵洞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热丝9,安装柱1内壁位于第二电热丝9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10。

    工作原理,在本装置工作时首先要将本装置固定安装于排气通道中,然后通过线路将本装置内部的电源接通,接通完毕后即可正常工作,当废气中的水汽快速上升时首先会碰到第二丝网4,第二丝网4没有完全吸附的水汽继续上升遇到了第一丝网2,由于第一丝网2与第二丝网4时交叉分布的,水汽便会被第一丝网2完全吸附,当第一丝网2与第二丝网4表面的水汽已经饱和时,此时第一电热丝6、第一扇叶7和第二电热丝9、第二扇叶10同时开始间断性工作对第一丝网2与第二丝网4表面的水汽进行烘干,烘干的过程首先是第一涵洞5和第二涵洞8进气,空气遇到加热的第一电热丝6和第二电热丝9后变为热空气,随后便被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0吹到第一丝网2与第二丝网4上对于第一丝网2与第二丝网4表面的水汽进行烘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包括安装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丝网(2),所述第一丝网(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3),所述安装柱(1)底端与第一丝网(2)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丝网(4),所述安装柱(1)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涵洞(5),所述第一涵洞(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热丝(6),所述安装柱(1)内壁位于第一电热丝(6)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7),所述安装柱(1)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涵洞(8),所述第二涵洞(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热丝(9),所述安装柱(1)内壁位于第二电热丝(9)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丝(6)、第一扇叶(7)和第二电热丝(9)、第二扇叶(10)处于同一电路中,且第一电热丝(6)、第一扇叶(7)和第二电热丝(9)、第二扇叶(10)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7)的方向为偏第二丝网(4)方向15°,且第二扇叶(10)偏向第一丝网(2)方向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2)和第二丝网(4)交叉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固定装置(3)呈90°固定,且固定装置(3)的端点与安装柱(1)的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丝网,所述第一丝网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安装柱底端与第一丝网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丝网。该新型高效丝网除雾器,通过设置有电热丝和扇叶,电热丝和扇叶能够同时工作,电热丝通过发热产生热风,经过扇叶的风力推动,使得电热丝产生的热风被吹到丝网上对于丝网上残留的水汽进行定时的吹干处理,通过这种操作能够控制丝网上的水汽一直处于不饱和的状态,从而丝网能够继续对于废气中的水汽进行吸收,从而提高了丝网对于废气中水汽的吸收能力,使得丝网的吸附能力一直保持良好,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雷乐成;孙铁民;李传国;袁细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永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8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