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4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承印物上的印刷油墨需要温度固化,由于是凹印多色印刷,被加热的纸张带着温度通过压印辊,将温度传递到印刷版辊上,印刷版辊浸泡在油墨中,印刷过程中油墨不断循环使用,导致油墨温度上升,而油墨温度的升高致使油墨中添加的溶剂挥发加快,油墨粘度增大,进而使得油墨印刷图案残缺、断线及色相难以控制,并且也增大了油墨的消耗量;同时溶剂类物质挥发,对环境、安全也带来了危害和隐患。并且印刷机型号种类繁多,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油墨体积也不同。

    为了确保印刷质量,控制油墨粘度,传统的方法是频繁地添加溶剂。然而该方法致使油墨粘度存在较大波动,油墨粘度稳定性难以控制,印刷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且频繁地添加溶剂也增大了溶剂的消耗量,提高了生产成本。如何根据不同型号印刷机工作时所需油墨体积的大小,消除温度升高对印刷质量的影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需要配备方便转移的温度控制装置,方便移动到需要配备温度控制装置的印刷机旁边。

    专利文献cn105109202a,公开了一种凹印油墨的冷却装置,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冷却水的进水口、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根油墨管;所述壳体顶端、底端分别设置一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在所述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上分别设有油墨进口、出口;所述油墨管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油墨进口、出口连通。在这种冷却装置中,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从出水口流出,并且冷却水的循环方向与油墨流动方向相反,这样在油墨循环使用过程中,循环的冷却水可以有效调节控制油墨温度。但是这种冷却装置需要固定在印刷机旁边,移动不方便,不能实现自动冷却。同时,冷水包裹住油墨管,容易在壳体外壁上出现冷凝结露现象,时间长了会产生积水,浸湿底面,也容易造成壳体外壁生锈。

    专利文献cn208714684u,公开了一种印刷设备用高精度油墨温度控制装置,这种温度控制装置通过把内壳设置在外壳内腔中,第二温度传感器贯穿设置在出油管外径上,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冷却腔,冷却腔分别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与冷水机连通,内壳内腔通过进油管与油墨盒连通,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得进油管中油墨的温度,调整进水泵的转速,进而调整冷却水的流速,达到冷却速率的调整,最后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来校准冷却后的油墨的温度,有效地提高了油墨温度控制的精确性。但是这种温度控制装置不能移动,搬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出一种既能够自动冷却,又方便转移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包括一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墨冷却装置外部设置一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温度控制器,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滚轮;在所述油墨冷却装置上还设有一电磁阀和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油墨冷却装置通过管路与印刷机供墨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本体和铰接在本体上的箱门,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箱门上,并且所述温度控制器的面板朝向所述箱门外部。

    优选的,所述油墨冷却装置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冷却水的进水口、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根冷水管;所述壳体顶端、底端分别设置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在所述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上分别设有油墨出口、进口;所述冷水管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油墨出口、进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油墨进口处,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快接封头与壳体顶端焊接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快接封头与壳体底端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的端面均分别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二快接封头与壳体底端采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冷水管采用紫铜制成。

    优选的,所述冷水管规则排列。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出水口、油墨进口、油墨出口均分别连接一手动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位于壳体外壁的上部,所述冷却水的出水口位于壳体外壁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墨进口处,电磁阀设置在冷却水的进水口处。温度控制器设置在箱门上,并且温度控制器的面板朝向箱门外部,在箱门关闭状态下,即可在温度控制器的面板上设定温度。温度控制器与电磁阀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便于根据温度控制器的设定温度,触发冷却装置自动冷却。在箱体底部设有滚轮,便于推动该冷却装置,移动到需要装备冷却装置的印刷机旁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门打开后示意图。

    图3冷却装置结构图。

    图4为冷却装置内部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油墨冷却装置;2、箱体;3、温度控制器;4、滚轮;

    5、电磁阀;6、温度传感器;21、本体;22、箱门;10、壳体;11、油墨进口;

    12、油墨出口;13、冷水管;14、第一快接封头;15、第二快接封头;

    16、进水口;17、出水口;18、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包括一油墨冷却装置1,在所述油墨冷却装置1外部设置一箱体2,所述箱体2上设有温度控制器3,在所述箱体2底部设有滚轮4,方便移动该冷却装置;在所述油墨冷却装置1上还设有一电磁阀5和一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控制器3与所述电磁阀5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6电连接,实现温度监测与冷却系统启停的自动控制,所述油墨冷却装置1通过管路与印刷机油箱连接。

    所述箱体2包括本体21和铰接在本体21上的箱门22,所述温度控制器3设置在所述箱门22上,并且所述温度控制器3的面板朝向所述箱门22外部。

    所述油墨冷却装置1包括一密封的壳体10,在所述壳体10外壁上,分别设有冷却水的进水口16、出水口17;在所述壳体10内,设有若干根冷水管13;所述壳体10顶端、底端分别设置第一快接封头14、第二快接封头15;在所述第一快接封头14、第二快接封头15上分别设有油墨出口12、进口11;所述冷水管13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冷却水进口16、出口17连通。

    所述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油墨进口11处,所述电磁阀6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16处。

    所述第一快接封头14与壳体10顶端焊接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快接封头15与壳体10底端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快接封头14、第二快接封头15的端面均分别设有密封件18;所述第二快接封头15与壳体10底端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密封件18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冷水管13采用紫铜制成。

    所述冷水管13规则排列。

    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16、出水口17、油墨进口11、油墨出口12均分别连接一手动截止阀。

    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16位于壳体10外壁的上部,所述冷却水的出水口17位于壳体10外壁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推动箱体2,滚轮4转动,将冷却装置移动到需要配备该装置的印刷机旁边。

    温度控制器3设置在箱门22上,并且温度控制器3的面板朝向箱门22外部,在箱门关闭状态下,即可在温度控制器3的面板上设定温度。

    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油墨进口11处,进来的油墨温度在设定的高低温度之间时,温度传感器暂不工作;超过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触发冷却系统工作。冷却水的进水口16位于壳体10外壁的上部,冷却水的出水口17位于壳体10外壁的下部;冷水管13上、下端分别与述油墨出口12、进口11连通。这种设置,使得冷却装置内冷却水流动方向与油墨流动方向相反,确保油墨与冷却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对油墨进行有效降温。冷水管13规则排列,其与油墨接触面极大,降温效果好。同时,油墨包裹住冷却水管13,避免了壳体10外壁冷凝结露现象。电磁阀6设置在冷却水的进水口16处,实际温度高于设定的最高温度时电磁阀打开,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实际温度低于设定的最低温度时电磁阀闭合,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实现了冷却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包括一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墨冷却装置外部设置一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温度控制器,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滚轮;在所述油墨冷却装置上还设有一电磁阀和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油墨冷却装置通过管路与印刷机供墨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本体和铰接在本体上的箱门,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箱门上,并且所述温度控制器的面板朝向所述箱门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冷却装置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冷却水的进水口、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根冷水管;所述壳体顶端、底端分别设置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在所述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上分别设有油墨出口、进口;所述冷水管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油墨出口、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油墨进口处,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接封头与壳体顶端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快接封头与壳体底端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接封头、第二快接封头的端面均分别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二快接封头与壳体底端采用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冷水管采用紫铜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规则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出水口、油墨进口、油墨出口均分别连接一手动截止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位于壳体外壁的上部,所述冷却水的出水口位于壳体外壁的下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印刷机油墨自动冷却装置,包括一油墨冷却装置,在油墨冷却装置外部设置一箱体,箱体上设有温度控制器,在箱体底部设有滚轮;在所述油墨冷却装置上还设有一电磁阀和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油墨冷却装置通过管路与印刷机供墨装置连接。其优点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墨进口处,电磁阀设置在冷却水的进水口处。温度控制器设置在箱门上,在温度控制器的面板上可以设定温度。温度控制器与电磁阀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便于根据温度控制器的设定温度,触发冷却装置自动冷却。在箱体底部设有滚轮,便于推动该冷却装置,移动到需要装备冷却装置的印刷机旁边。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鹏;王林;王文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黎马敦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8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