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铅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主要由电解液、电池槽、极群、电池外壳、盖等部分组成,由汇流排及焊柱等将所有极群串联起来,两端的极群上各连接端极柱,端极柱穿过电池槽槽盖上的极柱孔向外延伸,作为正负极的输出、输入端,在蓄电池组装过程中需对端极柱与极柱孔进行密封,以保证内部电解液不渗漏。
目前端极柱常用的密封方式包括:(1)引入铅套然后与端极柱焊接完成密封,这种方法密封初始可靠性好,但是焊接深度一般较浅,其均匀度差,且易产生气孔、易氧化,使用一段时间后密封性会降低;(2)密封圈以及树脂或胶水结合对端极柱进行密封,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密封性好,但是长时间使用后,外部侵蚀以及外力造成极柱与密封树脂之间的粘合力减弱,产生细缝,造成电解液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槽盖、设置在槽盖上的极柱孔、通过极柱孔穿出槽盖并向外垂直延伸的端极柱,极柱孔内壁靠近中下部位置设有环形的衬台,衬台的外壁与极柱孔内壁相连且二者为一体式结构,衬台环绕端极柱的区域为胶腔,衬台的上方设有将端极柱套住且卡紧的卡轮,卡轮为凸字形状的一体式结构,包括底部的基台、上部的凸台,基台与凸台形成凸字形状,卡轮的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套孔,衬台上设有若干组连接孔i,基台上设有若干组贯穿的连接孔ii,连接孔i与连接孔ii的位置、内径均相匹配,将连接孔i与连接孔ii对齐后再由紧固件将衬台与基台二者固定相连,套孔内壁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衬台的中孔的内径从上至下为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处于基台下方的端极柱的外周上形成凹槽;衬台内壁上设有若干组内凹的圈槽,圈槽与衬台为同心轴。
进一步地,凹槽为斜圈平行环绕在端极柱外壁或螺旋缠绕在端极柱外壁。
进一步地,正对胶腔上方的基台底部设有若干组盲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通过胶腔内注入的密封胶将端极柱下部密封,通过基台将下方的胶腔保护起来,通过凸台将端极柱上部套住并卡紧,通过密封圈将端极柱上部密封,上述结构组成的多重密封结构,使得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避免外部侵蚀造成密封胶性能降低,防止电解液渗漏。
(2)本实用新型将胶腔设置为圆台结构,衬台上方对胶腔下部的胶体有一定的挤压,上窄下宽的胶腔使得其内的胶体与衬台结合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在基台底部设置盲孔,盲孔用于盛纳气体和多余胶体,避免胶体填充时会未排出的部分气孔容易造成密封性能降低、减少使用时效;避免多余的胶体影响各部分连接,同时还可增加基台连接的牢固性。
(4)本实用新型在衬台内壁设置圈槽、端极柱外壁设置凹槽,增加了密封胶与衬台、端极柱的接触面积,优化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衬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槽盖,2-衬台,201-圈槽,202-连接孔i,3-胶腔,4-端极柱,401-凹槽,5-卡轮,501-盲孔,502-基台,503-凸台,504-套孔,505-连接孔ii,6-紧固件,7-密封圈,8-极柱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i”、“ii”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槽盖1、设置在槽盖1上的极柱孔8、通过极柱孔8穿出槽盖1并向外垂直延伸的端极柱4,极柱孔8内壁靠近中下部位置设有环形的衬台2,衬台2的外壁与极柱孔8内壁为相连、二者为一体式结构,衬台2环绕端极柱4的区域为胶腔3,胶腔3为密封胶体注入的区域,衬台2的上方设有将端极柱4套住且卡紧的卡轮5,卡轮5为凸字形状的一体式结构,包括底部的基台502、上部的凸台503,基台502与凸台503形成凸字形状,卡轮5的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套孔504,套孔504用于将端极柱4套住,衬台2上设有若干组连接孔i202,基台502上设有若干组贯穿的连接孔ii505,连接孔i202与连接孔ii505的位置、内径均相匹配,具体实施中,将连接孔i202与连接孔ii505对齐后再由紧固件6将衬台2与基台502二者固定相连,套孔504内壁上设有密封圈7。
通过胶腔3内注入的密封胶将端极柱4下部密封,通过基台502将下方的胶腔3保护起来,通过凸台503将端极柱4上部套住并卡紧,通过密封圈7将端极柱4上部密封。由上述结构组成的多重密封结构,使得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避免外部侵蚀造成密封胶性能降低,防止电解液渗漏。
衬台2的中孔的内径从上至下为逐渐变大,即衬台2的内壁为向外倾斜,使得胶腔3为圆台结构,上窄下宽的胶腔3使得其内的胶体与衬台2结合更加稳定,相当于衬台2上方对胶腔3下部的胶体有一定的挤压。
处于基台502下方的端极柱4的外周上形成凹槽401;衬台2内壁上设有若干组内凹的圈槽201,圈槽201与衬台2为同心轴(即为同心环)。圈槽201凹槽401的作用是增加了密封胶与衬台2、端极柱4的接触面积,优化密封效果。
凹槽401为斜圈平行环绕在端极柱4外壁或螺旋缠绕在端极柱4外壁,使得凹槽401表面积更大、覆盖范围更广。
正对胶腔3上方的基台502底部设有若干组盲孔501,盲孔501的作用有两方面:胶体填充时会由部分气孔未挤出,容易造成密封性能降低、减少使用时效,盲孔501可将气体挤入其中;由于胶体注入时一般会量多一些,盲孔501可将多余的胶体收纳起来,同时还可增加基台502连接的牢固性。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槽盖、设置在所述槽盖上的极柱孔、通过所述极柱孔穿出所述槽盖并向外垂直延伸的端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孔内壁靠近中下部位置设有环形的衬台,所述衬台的外壁与所述极柱孔内壁相连且二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衬台环绕端极柱的区域为胶腔;所述衬台的上方设有将所述端极柱套住且卡紧的卡轮,所述卡轮为凸字形状的一体式结构,包括底部的基台、上部的凸台,所述基台与所述凸台形成凸字形状,所述卡轮的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套孔;所述衬台上设有若干组连接孔i,所述基台上设有若干组贯穿的连接孔ii,所述连接孔i与所述连接孔ii的位置、内径均相匹配,将所述连接孔i与所述连接孔ii对齐后再由紧固件将所述衬台与所述基台二者固定相连;所述套孔内壁上设有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台的中孔的内径从上至下为逐渐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基台下方的所述端极柱的外周上形成凹槽;所述衬台内壁上设有若干组内凹的圈槽,所述圈槽与所述衬台为同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斜圈平行环绕在所述端极柱外壁或螺旋缠绕在所述端极柱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用端极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正对所述胶腔上方的所述基台底部设有若干组盲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