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9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辊清理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



    背景技术:

    清洗印刷机墨辊时,需要从罩设在墨辊系统上方的防护罩的缝隙向墨辊系统注入清洗剂,使清洗剂与油墨在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内发生化学反应,将油墨分解,以达到清洁效果。

    而在印刷机中,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很小,为将清洗剂注入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塑料瓶的瓶盖上开设一个出水孔,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挤压塑料瓶的瓶身,使瓶身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使瓶身内的清洗液以液柱的形态从出水孔喷射至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

    由于清洗剂以液柱的形态喷射出来之前,操作者难以准确地将出水孔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使得清洗过程中,清洗液溶液喷射或洒落至墨辊的防护周边,从而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同时造成清洗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能够更准确地将清洗液喷射至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包括一端开口的瓶身以及盖设在所述瓶身的开口端的瓶盖,所述瓶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瓶盖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瓶身的内部连通的支管,且所述支管远离所述瓶盖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管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大于零度小于九十度的夹角,且所述瓶身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印刷机墨辊系统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先将清洗液装入瓶身内,并将瓶盖与瓶身盖合,然后将支管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再挤压瓶身,使瓶身内的清洗液以液柱的形态准确地喷射至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且由于弯折部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时,可以更方便地将支管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清洁过程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伸入所述瓶身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管未插入瓶身的内部时,操作者挤压竖直状态的瓶身难以将瓶身内的清洗液挤压出来,而将支管远离弯折部的一端伸入瓶身的内部,使得清洗过程中,操作者可以直接在瓶身处于竖直状态时挤压瓶身,并将清洗液挤出,从而避免将瓶身倒立并进行挤压,导致清洗液从瓶身与瓶盖之间的间隙漏出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清洗液洒落在墨辊的防护周边上的机率,且减少了清洗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伸入所述瓶身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瓶身内部的底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管插入瓶身内的一端与瓶身内的底壁抵触,使得当瓶身内的清洗液很少时,操作者挤压瓶身也能使清洗液从支管中喷射出来,从而使得瓶身内的清洗液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进而减少清洗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管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更便于清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减少清洗死角,从而使清洗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瓶盖的一端的口径小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瓶盖的一端的口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使得清洗液喷射出来时,液柱半径更小,且压强更大,从而更有利于清洗液准确地注入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管具有弹性,使得当印刷机上其他部位阻碍支管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时,可以对支管进行弯折,从而更准确地将调整支管对准的位置,使得清洗液准确地注入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身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瓶身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且所述防滑纹设置在所述瓶身的外侧壁上关于所述瓶身的轴线对称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相对瓶身的轴线对称的防滑纹,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对印刷机墨辊系统进行清洗时,装有清洗液的瓶身不易从操作者手中滑落,从而使清洗过程更顺利;

    且根据人们普遍的习惯,手持瓶身时,通常是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与瓶身的相对轴线对称的位置抵紧,故在瓶身的相对轴线对称的部位设置防滑纹使得防滑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身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标示容积的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标示容积的刻度线使得当需要将清洗液与水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使用时,操作者可以更准确地在瓶身内进行混合,使混合比例更准确,使清洗液的浓度适中,从而在满足清洗需求浓度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身以及所述支管均透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瓶身透明使得操作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瓶身内清洗液的量,从而可以更及时地补充清洗液;而支管透明则使得操作者可以了解支管内的状况,从而可以在支管被异物堵塞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而使清洗过程更顺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支管,使得当需要对印刷机墨辊系统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先将清洗液装入瓶身内,并将瓶盖与瓶身盖合,然后将支管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再挤压瓶身,使瓶身内的清洗液以液柱的形态准确地喷射至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且由于弯折部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时,可以更方便地将支管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清洁过程更方便;

    2.通过将支管插入瓶身内的一端与瓶身内的底壁抵触,使得当瓶身内的清洗液很少时,操作者挤压瓶身也能使清洗液从支管中喷射出来,从而使得瓶身内的清洗液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进而减少清洗液的浪费;同时,将支管远离弯折部的一端伸入瓶身的内部,使得清洗过程中,操作者可以直接在瓶身处于竖直状态时挤压瓶身,并将清洗液挤出,从而避免将瓶身倒立并进行挤压,导致清洗液从瓶身与瓶盖之间的间隙漏出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清洗液洒落在墨辊的防护周边上的机率,且减少了清洗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瓶身;11、防滑纹;12、刻度线;2、瓶盖;3、支管;31、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包括瓶身1以及瓶盖2,瓶身1的一端开口,瓶盖2盖设在瓶身1的开口端,且在本实施例中,瓶身1的横截面呈圆形,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1时更舒适。

    瓶身1具有弹性,瓶盖2上设置有支管3,支管3与瓶盖2一体成型,且支管3与瓶身1的内部连通并伸入瓶身1的内部与瓶身1内部的底壁抵触,支管3远离瓶盖2的一端设置有与支管3一体成型的弯折部31,弯折部31的延伸方向与支管3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45度的夹角。

    当需要对印刷机墨辊系统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先将清洗液装入瓶身1内,并将瓶盖2与瓶身1盖合,然后将支管3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再挤压瓶身1,由于支管3的一端插入瓶身1内并与瓶身1内部的底壁抵触,使得瓶身1被挤压时,瓶身1内的清洗液以液柱的形态准确地喷射至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且当瓶身1内的清洗液很少时,操作者挤压瓶身1也能使清洗液从支管3中喷射出来;从而使得瓶身1内的清洗液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清洗液的浪费,并降低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

    将支管3的一端插入瓶身1的内部的有益效果还体现在,当支管3未插入瓶身1的内部时,操作者挤压竖直状态的瓶身1难以将瓶身1内的清洗液挤压出来,而将支管3远离弯折部31的一端伸入瓶身1的内部,使得清洗过程中,操作者可以直接在瓶身1处于竖直状态时挤压瓶身1,并将清洗液挤出,从而避免将瓶身1倒立并进行挤压,导致清洗液从瓶身1与瓶盖2之间的间隙漏出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清洗液洒落在墨辊的防护周边上的机率,且减少了清洗液的浪费。

    且由于弯折部31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1时,可以更方便地将支管3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清洁过程更方便;夹角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更便于清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减少清洗死角,从而使清洗效果更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部31的延伸方向与支管3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在零度至九十度之间,如三十度、六十度。

    其中,弯折部31远离瓶盖2的一端的口径小于弯折部31靠近瓶盖2的一端的口径,这样的设置使得清洗液喷射出来时,液柱半径更小,且压强更大,从而更有利于清洗液准确地注入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

    瓶身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11,且防滑纹11设置在瓶身1的外侧壁上关于瓶身1的轴线对称的位置,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1对印刷机墨辊系统进行清洗时,装有清洗液的瓶身1不易从操作者手中滑落,从而使清洗过程更顺利;

    且根据人们普遍的习惯,手持瓶身1时,通常是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与瓶身1的相对轴线对称的位置抵紧,故在瓶身1的相对轴线对称的部位设置防滑纹11使得防滑效果更好。

    另外,瓶身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标示容积的刻度线12,使得当需要将清洗液与水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使用时,操作者可以更准确地在瓶身1内进行混合,使混合比例更准确,使清洗液的浓度适中,从而在满足清洗需求浓度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瓶身1以及支管3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成型,使得瓶身1以及支撑均透明且具有弹性,支管3具有弹性使得当印刷机上其他部位阻碍支管3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时,可以对支管3进行弯折,从而更准确地将调整支管3对准的位置,使得清洗液准确地注入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

    瓶身1透明使得操作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瓶身1内清洗液的量,从而可以更及时地补充清洗液;而支管3透明则使得操作者可以了解支管3内的状况,从而可以在支管3被异物堵塞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而使清洗过程更顺利。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支管3,使得当需要对印刷机墨辊系统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先将清洗液装入瓶身1内,并将瓶盖2与瓶身1盖合,然后将支管3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再挤压瓶身1,使瓶身1内的清洗液以液柱的形态准确地喷射至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且由于弯折部31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1时,可以更方便地将支管3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清洁过程更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包括一端开口的瓶身(1)以及盖设在所述瓶身(1)的开口端的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上设置有与所述瓶盖(2)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瓶身(1)的内部连通的支管(3),且所述支管(3)远离所述瓶盖(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弯折部(31),所述弯折部(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管(3)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大于零度小于九十度的夹角,且所述瓶身(1)具有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3)远离所述弯折部(31)的一端伸入所述瓶身(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3)伸入所述瓶身(1)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瓶身(1)内部的底壁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管(3)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31)远离所述瓶盖(2)的一端的口径小于所述弯折部(31)靠近所述瓶盖(2)的一端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3)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瓶身(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11),且所述防滑纹(11)设置在所述瓶身(1)的外侧壁上关于所述瓶身(1)的轴线对称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标示容积的刻度线(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以及所述支管(3)均透明。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墨辊系统用清洗器具,涉及墨辊清理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包括瓶身以及瓶盖,通过在瓶盖上设置支管,使得当需要对印刷机墨辊系统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先将清洗液装入瓶身内,并将瓶盖与瓶身相互盖合,然后将支管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再挤压瓶身,使瓶身内的清洗液以液柱的形态准确地喷射至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对清洗过程对墨辊的防护周边造成污染的机率,同时减少清洗液的浪费;且由于弯折部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手持瓶身时,可以更方便地将支管的末端对准相邻墨辊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清洁过程更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联印刷耗材(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8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