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净化设备,属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纯碱制造行业中湿重碱碳酸氢钠煅烧生产纯碱过程中副产物炉气中,其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高温气体、高温液滴及高温固体颗粒,若对炉气直接排放门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热能浪费及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炉气中的高温气体、高温液滴及高温固体颗粒极易对后续生产设备及化境造成严重的侵蚀损害及污染,严重时甚至造成碱尘和冷凝液脱除不完全,造成炉气系统结疤甚至堵塞,造成炉头正压喷碱造成环保事件、碱尘虽炉气进入压缩气缸内对压缩机安全运行破坏性极大。
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对湿重碱碳酸氢钠煅烧生产纯碱过程中副产物炉气主要是通过两级旋风除尘、洗涤、冷凝、再洗涤除去碱尘和冷凝,一方面达到炉气净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现对炉气中余热资源等资源回收利用,但当期对炉气进行治理设备数量众多,结构复杂,从而一方面造成炉气净化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极易受到使用场地限制,使用灵活性不足,同时还严重增加了炉气净化设备建设、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前炉气净化设备运行能耗大,且仅能获得单一的高温余热资源,对炉气进行预热回收效率低下。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该新型一方面通用性好,结构紧凑,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可有效的提高设备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有效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并降低设备建设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可在收效对尾气中固体颗粒、液滴等污染物进行分离作业的同时,可有效从尾气中同时获得高温及低温两部分能量储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尾气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包括承载架、水洗罐、热交换罐、空气涡流管、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及控制电路,其中承载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水洗罐、热交换罐均嵌于承载架内,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架滑动连接,水洗罐、热交换罐间通过空气涡流管相互连通,且每至少两个水洗罐、至少两个热交换罐和一个空气涡流管构成一个工作组,同一工作组中的各水洗罐、各热交换罐间相互并联,且同一工作组中得空气涡流管进气端通过导流风机与各水洗罐连通,空气涡流管的高温出气端和低温出气端分别与一个热交换罐连通,空气涡流管、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均与承载架上端面相互连接,且空气增压泵至少一个,并分别与各水洗罐连通,所述控制电路于承载架侧表面连接,并分别与水洗罐、热交换罐、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洗罐包括罐体、曝气盘、喷淋头、水洗液及喷淋泵,其中所述罐体为密闭腔体结构,且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一个加水口、一个回水口及一个排气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承载腔侧表面设一个循环水口,且所述循环水口轴线与罐体底部间间距为罐体有效高度的1/4—1/2,所述罐体通过进气口与空气增压泵连通,通过排气口与导流风机连通,所述曝气盘至少一个,嵌于罐体内并与罐体底部连接并与进气口通过导流管连通,且曝气盘轴线与罐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喷淋头至少三个,各喷淋头嵌于罐体内并与罐体上端面连接,且喷淋头轴线与罐体轴线相交并呈15°—60°夹角并通过导流管与回水口连通,所述喷淋泵于罐体外表面相互连接,并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循环水口及回水口相互连通,所述水洗液位于罐体内,且液面高出循环水口上端面10—100毫米,所述喷淋泵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罐包括承载腔、换热器、介质循环管、储热材料填充物及曝气盘,其中所述承载腔为密闭腔体结构,且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一个加料口、及一个排气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承载腔侧表面设至少两个透孔,所述承载腔的进气口通过导流管分别与空气涡流管及曝气盘相互连通,其中所述曝气盘若干,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并与承载腔底部连接,所述换热器至少一个,嵌于承载腔内并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且每个换热器均与至少两条介质循环管连通,且所述介质循环管前端面通过透孔位于承载腔外,所述储热材料填充物位于承载腔内,且储热材料填充物体积为承载腔有效容积的80%—90%。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洗罐通过分流管分别与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一方面通用性好,结构紧凑,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可有效的提高设备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有效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并降低设备建设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可在收效对尾气中固体颗粒、液滴等污染物进行分离作业的同时,可有效从尾气中同时获得高温及低温两部分能量储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尾气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包括承载架1、水洗罐2、热交换罐3、空气涡流管4、空气增压泵5、导流风机6及控制电路7,其中承载架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水洗罐2、热交换罐3均嵌于承载架1内,并通过导向滑轨8与承载架滑动连接,水洗罐2、热交换罐3间通过空气涡流管4相互连通,且每至少两个水洗2、至少两个热交换罐3和一个空气涡流管4构成一个工作组,同一工作组中的各水洗罐2、各热交换罐3间相互并联,且同一工作组中得空气涡流管4进气端通过导流风机6与各水洗罐2连通,空气涡流管4的高温出气端和低温出气端分别与一个热交换罐3连通,空气涡流管4、空气增压泵5、导流风机6均与承载架1上端面相互连接,且空气增压泵5至少一个,并分别与各水洗罐2连通,所述控制电路7于承载架1侧表面连接,并分别与水洗罐2、热交换罐3、空气增压泵4、导流风机6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洗罐2包括罐体21、曝气盘22、喷淋头23、水洗液24及喷淋泵25,其中所述罐体21为密闭腔体结构,且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201,一个加水口202、一个回水口203及一个排气口204,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205,罐体21侧表面设一个循环水口206,且所述循环水口206轴线与罐体21底部间间距为罐体21有效高度的1/4—1/2,所述罐体21通过进气口201与空气增压泵5连通,通过排气口204与导流风机6连通,所述曝气盘22至少一个,嵌于罐体21内并与罐体21底部连接并与进气201口通过导流管连通,且曝气盘22轴线与罐体21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喷淋头23至少三个,各喷淋头23嵌于罐体21内并与罐体21上端面连接,且喷淋头23轴线与罐体21轴线相交并呈15°—60°夹角并通过导流管与回水口203连通,所述喷淋泵25于罐体21外表面相互连接,并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循环水口206及回水口203相互连通,所述水洗液24位于罐体21内,且液面高出循环水口205上端面10—100毫米,所述喷淋泵25与控制电路7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交换罐3包括承载腔31、换热器32、介质循环管33、储热材料填充物34及曝气盘22,其中所述承载腔31为密闭腔体结构,且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201,一个加料口206、及一个排气口204,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205,承载腔31侧表面设至少两个透孔35,所述承载腔31的进气口201通过导流管分别与空气涡流管4及曝气盘22相互连通,其中所述曝气盘22若干,环绕承载腔31轴线均布并与承载腔31底部连接,所述换热器32至少一个,嵌于承载腔31内并环绕承载腔31轴线均布,且每个换热器31均与至少两条介质循环管33连通,且所述介质循环管33前端面通过透孔35位于承载腔31外,所述储热材料填充物34位于承载腔31内,且储热材料填充物34体积为承载腔31有效容积的80%—9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洗罐2通过分流管分别与空气增压泵5、导流风机6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7为基于工业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架、水洗罐、热交换罐、空气涡流管、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及控制电路进行装配,然后将装配后的水洗罐与煅烧炉炉气排放管路连通,将热交换罐与尾气收集系统及热交换系统连通,最后将控制电路电路与外部供电电路连通,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
在对炉气进行净化处理时,炉气首先通过水洗罐中曝气盘在水洗罐中进行曝气净化处理,实现对炉气中固体污染物及部分液体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然后经过净化后的炉气通过导流风机输送至空气涡流管中,在空气涡流效应下,空气涡流管可将炉气分为高温炉气和低温炉气两部分并分别输送至热交换罐中,在炉气进入热交换罐中,高温炉气和低温炉气首先均与热交换罐中储热材料填充物进行热交换,实现越热资源储存,然后经过热交换后的炉气则从热交换罐排出到尾气收集系统中,同时热交换罐中储热材料填充物另与换热器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与外部的热交换系统间进行越热回收,且通过储热材料填充物,可有效实现在外部的热交换系统处于停机状态下,依然可以对炉气中余热进行回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
本新型一方面通用性好,结构紧凑,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可有效的提高设备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有效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并降低设备建设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可在收效对尾气中固体颗粒、液滴等污染物进行分离作业的同时,可有效从尾气中同时获得高温及低温两部分能量储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尾气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包括承载架、水洗罐、热交换罐、空气涡流管、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及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承载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水洗罐、热交换罐均嵌于承载架内,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架滑动连接,所述水洗罐、热交换罐间通过空气涡流管相互连通,且每至少两个水洗罐、至少两个热交换罐和一个空气涡流管构成一个工作组,同一工作组中的各水洗罐、各热交换罐间相互并联,且同一工作组中得空气涡流管进气端通过导流风机与各水洗罐连通,空气涡流管的高温出气端和低温出气端分别与一个热交换罐连通,所述空气涡流管、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均与承载架上端面相互连接,且所述空气增压泵至少一个,并分别与各水洗罐连通,所述控制电路于承载架侧表面连接,并分别与水洗罐、热交换罐、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洗罐包括罐体、曝气盘、喷淋头、水洗液及喷淋泵,其中所述罐体为密闭腔体结构,且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一个加水口、一个回水口及一个排气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承载腔侧表面设一个循环水口,且所述循环水口轴线与罐体底部间间距为罐体有效高度的1/4—1/2,所述罐体通过进气口与空气增压泵连通,通过排气口与导流风机连通,所述曝气盘至少一个,嵌于罐体内并与罐体底部连接并与进气口通过导流管连通,且曝气盘轴线与罐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喷淋头至少三个,各喷淋头嵌于罐体内并与罐体上端面连接,且喷淋头轴线与罐体轴线相交并呈15°—60°夹角并通过导流管与回水口连通,所述喷淋泵于罐体外表面相互连接,并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循环水口及回水口相互连通,所述水洗液位于罐体内,且液面高出循环水口上端面10—100毫米,所述喷淋泵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罐包括承载腔、换热器、介质循环管、储热材料填充物及曝气盘,其中所述承载腔为密闭腔体结构,且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一个加料口、及一个排气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承载腔侧表面设至少两个透孔,所述承载腔的进气口通过导流管分别与空气涡流管及曝气盘相互连通,其中所述曝气盘若干,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并与承载腔底部连接,所述换热器至少一个,嵌于承载腔内并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且每个换热器均与至少两条介质循环管连通,且所述介质循环管前端面通过透孔位于承载腔外,所述储热材料填充物位于承载腔内,且储热材料填充物体积为承载腔有效容积的8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洗罐通过分流管分别与空气增压泵、导流风机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煅烧炉炉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的电路系统。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