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234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



    背景技术:

    防猫眼机构是防止人员通过门的猫眼孔,运用特殊工具进行开门的设备。目前常见的防猫眼机构有手柄按压式和锁面滑动式两种,手柄按压式基本是配套机械锁体的防猫眼机构,锁面滑动式基本是配套电子锁体的防猫眼机构。以下是手柄按压式防猫眼机构的原理:

    如图六所示,该机构主要由以下构件组成:手柄、按钮、大压缩弹簧、方钢滑块、小压缩弹簧、中间连接件、后锁面组件。防猫眼按钮凸起时,手柄处于游离状态,旋转手柄不能开门;防猫眼按钮按下时,手柄和方钢滑块以及中间连接件连接成一整体,旋转手柄带动锁体可以开门。目前手柄按压式防猫眼机构还存在以下缺点:一、防猫眼按钮位置不够隐蔽,安全系数不高;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较多,装配不方便;三、前后锁面的手柄机构不能统一,导致前后锁面的手柄及部分零部件不能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具备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按钮不够隐蔽、部分零件不能通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包括正锁面和后锁面,该正锁面和后锁面通过螺栓固定于防盗门的表面,正锁面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活动连接有正把手,后锁面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活动连接有后把手,后把手的表面为光滑结构,后锁面正面且靠近中央顶部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反锁旋钮,后锁面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防猫眼旋钮,正锁面的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手柄机构,正把手和后把手分别活动连接于手柄机构的正面和背面,正锁面背面且靠近手柄机构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动离合机构,正锁面背面且靠近电动离合机构右下角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传动转换机构,传动转换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锁芯。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中正把手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一层防滑套,防滑套的表面从左到右等距开设有防滑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中后锁面底部且靠近防猫眼旋钮顶部的位置处铰接有橡胶封盖,橡胶封盖的内部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中橡胶封盖内部通孔的形状与防猫眼旋钮的形状相契合,防猫眼旋钮的表面与通孔的内壁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中防猫眼旋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转轴,连接转轴的顶部与传动转换机构的底部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中电动离合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反锁机构,反锁机构与反锁旋钮相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正锁面和后锁面零部件通用度很高,正把手和后把手能够分别与手柄机构正面和背面相连接,正锁面和后锁面可以做到共用同一副模具,有效的增加了该装置部分零件的通用性,有效的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该装置的安装与拆卸,通过防猫眼旋钮安装于后锁面底部的设置,配合在后锁面底部设置的橡胶封盖,使得使用者在出门时,能够将防猫眼旋钮盖住,使得防猫眼旋钮更加隐蔽,安全性更高。

    2、本实用新型的防猫眼旋钮和锁芯都分别位于后锁面和正锁面的底部,不影响该装置整体外形,使得该装置整体更加美观,通过在正把手表面设置的防滑套,配合防滑套上开设的防滑凹槽,增加了使用者转动正把手时的舒适度,通过后把手表面的光滑设置,增加了坏人通过特殊工具套接后把手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锁芯下置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防猫眼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正锁面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锁面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锁面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配机械锁体智能锁防猫眼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正锁面;2、正把手;3、防滑套;4、后锁面;5、后把手;6、反锁旋钮;61、反锁机构;7、防猫眼旋钮;71、连接转轴;8、橡胶封盖;9、手柄机构;10、电动离合机构;11、传动转换机构;12、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包括正锁面1和后锁面4,该正锁面1和后锁面4通过螺栓固定于防盗门的表面,正锁面1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活动连接有正把手2,后锁面4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活动连接有后把手5,后把手5的表面为光滑结构,后锁面4正面且靠近中央顶部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反锁旋钮6,后锁面4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防猫眼旋钮7,正锁面1的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手柄机构9,正把手2和后把手5分别活动连接于手柄机构9的正面和背面,正锁面1背面且靠近手柄机构9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动离合机构10,正锁面1背面且靠近电动离合机构10右下角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传动转换机构11,传动转换机构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锁芯12,防猫眼旋钮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转轴71,连接转轴71的顶部与传动转换机构11的底部相固定连接。

    正把手2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一层防滑套3,防滑套3的表面从左到右等距开设有防滑凹槽,该结构设置,增加了使用者转动正把手2时的舒适度。

    后锁面4底部且靠近防猫眼旋钮7顶部的位置处铰接有橡胶封盖8,橡胶封盖8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橡胶封盖8内部通孔的形状与防猫眼旋钮7的形状相契合,防猫眼旋钮7的表面与通孔的内壁相贴合,该结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出门时,能够将防猫眼旋钮7盖住,使得防猫眼机构更加隐蔽,安全性更高。

    电动离合机构1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反锁机构61,反锁机构61与反锁旋钮6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反锁旋钮6将该装置进行反锁,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正锁面1工作原理:自动开门;此智能锁常态下正把手2处于游离状态,当收到开门信号时,电动离合机构10开始工作,使其与手柄机构9连接成一整体结构,之后旋转正把手2实现开门。手动开门:通过钥匙旋转带动传动转换机构11向前运动,推动电动离合机构10开始工作,使其与手柄机构9连接成一整体,之后旋转正把手2实现开门。

    后锁面4工作原理:通过旋转防猫眼旋钮7带动传动转换机构11向前运动,推动电动离合机构10开始工作,使其与手柄机构9连接成一整体,之后旋转后把手5实现开门;反之,后把手5处于游离状态,实现防猫眼功能。

    以上所述手柄机构9、电动离合机构10和传动转换机构11均属于现有智能门锁技术的公知手段,故不在本实用新型内做详述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包括正锁面(1)和后锁面(4),该正锁面(1)和后锁面(4)通过螺栓固定于防盗门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锁面(1)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活动连接有正把手(2),所述后锁面(4)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活动连接有后把手(5),所述后把手(5)的表面为光滑结构,所述后锁面(4)正面且靠近中央顶部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反锁旋钮(6),所述后锁面(4)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防猫眼旋钮(7),所述正锁面(1)的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手柄机构(9),所述正把手(2)和后把手(5)分别活动连接于手柄机构(9)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锁面(1)背面且靠近手柄机构(9)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动离合机构(10),所述正锁面(1)背面且靠近电动离合机构(10)右下角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传动转换机构(11),所述传动转换机构(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锁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把手(2)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一层防滑套(3),所述防滑套(3)的表面从左到右等距开设有防滑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锁面(4)底部且靠近防猫眼旋钮(7)顶部的位置处铰接有橡胶封盖(8),所述橡胶封盖(8)的内部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封盖(8)内部通孔的形状与防猫眼旋钮(7)的形状相契合,所述防猫眼旋钮(7)的表面与通孔的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猫眼旋钮(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转轴(71),所述连接转轴(71)的顶部与传动转换机构(11)的底部相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离合机构(1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反锁机构(61),所述反锁机构(61)与反锁旋钮(6)相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智能门锁防猫眼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正锁面和后锁面,该正锁面和后锁面通过螺栓固定于防盗门的表面,后锁面正面且靠近中央顶部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反锁旋钮,后锁面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防猫眼旋钮,正锁面的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手柄机构,正锁面背面且靠近手柄机构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动离合机构,正锁面背面且靠近电动离合机构右下角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传动转换机构,传动转换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锁芯;本实用新型通过防猫眼旋钮安装于后锁面底部的设置,配合在后锁面底部设置的橡胶封盖,使得使用者在出门时,能够将防猫眼旋钮盖住,使得防猫眼机构更加隐蔽。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巧瑞希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7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