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适用于阳光充足干旱地区大范围施工场地整平的扬尘控制。
背景技术:
伴随着各类新闻、媒体以及自媒体平台曝光和宣传,提升空气质量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公众对建筑工程扬尘整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现场扬尘主要来源于前期渣土的挖掘与清运以及后续土方回填,目前大部分施工现场除了采取围挡、运输车辆覆盖、道路硬化、及时清扫外并无其他有效措施,导致施工现场扬尘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这种现象在大范围的场地整平中更加明显。
针对施工现场扬尘现象严重的问题,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可降尘的围墙对施工现场进行包围,其结构如申请号为201520615316.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带喷雾装置的围墙,它包括围墙以及喷雾组件;所述围墙包括立柱以及墙板,两相邻立柱之间的墙板为两个,分别为内墙板和外墙板,所述喷雾组件设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喷雾装置的围墙,其能对施工现场进行降尘处理,防止粉尘扩散。
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喷雾组件人为开关,为方便操作,通常是在施工开始时就开启喷雾组件,直到某一阶段的施工结束后再关闭,因此,即使施工过程中扬尘不会影响到周边环境,喷雾组件仍然开启,造成浪费;第二,与喷雾组件连接的水管埋于原土层中,施工过程中水管容易破坏,尤其是场地整平施工过程中;第三,常规的围墙只是在场地周边进行围挡,对于大范围的场地平整施工而言,扬尘多且面积广,扬尘容易被风吹到高空后飘出围墙,降尘效果差;第四,用于围挡的主和墙在场地整平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但拆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情况严重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包括立杆和混凝土基座,混凝土基座埋于原土层中,立杆底端与混凝土基座固定,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防尘布、喷淋系统、粉尘传感系统和控制器;所述的喷淋系统包括供水主管、供水支管、立管和喷淋头,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相互连接并埋于原土层中;每根立杆均配有立管、喷淋头、粉尘传感系统和控制器,立管底端与供水支管连接,喷淋头与对应立管的顶端连接,粉尘传感系统包括太阳能储电板和粉尘传感器,太阳能储电板与粉尘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安装在对应的立管上并与粉尘传感器连接;所述的防尘布包括垂直防尘布和水平防尘布,垂直防尘布两侧挂在立杆上,水平防尘布的四个角挂在立杆上。
优选地,所述的混凝土基座内设有套筒,套筒顶面与混凝土基座顶面齐平,套筒内径与立杆外径相同,立杆与套筒螺纹连接。在混凝土基座上设置套筒,并将立杆插入套筒内,立杆的安装和拆除方便,立杆可回收利用。
优选地,所述的原土层上开设管道布置槽,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均安装在管道布置槽内,管道布置槽内填充细砂层,上方覆盖有加筋带,加筋带的宽度大于管道布置槽宽度,其通过土钉与原土层固定。细砂层和加筋带的设置起到保护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的作用,防止场地整平工程时损坏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
优选地,所述的立杆的内侧间隔设有挂钩,所述的垂直防尘布和水平防尘布均通过挂钩固定在立杆上。挂钩的设置便于防尘布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所述的立杆的侧面设有刻度线。在场地整平施工中,刻度线起到辅助施工的作用,有助于精确控制整平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的加筋带向细砂层宽度方向两侧各延伸10-15cm。加筋带的宽度不易太宽或太窄,加筋带太宽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加筋带太窄,两边容易翻起。
优选地,所述的太阳能储电板安装在立杆顶部,太阳能储电板倾斜布置。太阳能储电板倾斜设置有助于将一天之内太阳照射的时长最大化,为粉尘传感器及控制器提供充足的电能。
优选地,所述的供水支管贯穿混凝土基座,立管安装在立杆内部,立管的底部与供水支管的贯穿混凝土基座的部分连接。立管安装在立杆内部,对立管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立管损坏。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粉尘传感系统实时监测空气中粉尘含量,一旦超过标准值,通过控制器控制由预先在原土层中埋设水管并结合立管和喷淋头组成喷淋系统进行喷淋粉尘,控制便捷,高效,有效的减少粉尘含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原土层中埋设的供水总管和供水支管上部设置细砂层和加筋带进行保护,减少上部土体碾压时对供水总管和供水支管的破坏。
(3)在施工过程中防尘布垂直挂在四周立杆的挂钩上,在场地平整好后,防尘布水平挂在相邻立杆之间的挂钩上,有效阻止了施工中粉尘飘扬到其他地方。
(4)本实用新型在立杆上设置了刻度线,通过在立杆上的刻度线,保证在场地整平过程中能实时知道填土厚度。
(5)立杆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套筒连接,施工场地整平完成后立杆及上部各个系统均可回收,有效的减少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是施工过程中防尘布垂直挂设示意图;
图3是施工完成后防尘布水平铺设示意图;
图4是供水管和混凝土基座平面示意图;
图5是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埋设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1.供水主管,102.供水支管,103.立管,104.喷淋头,2.混凝土基座,3.套筒,401.太阳能储电板,402.粉尘传感器,403.连接线,5.立杆,501.刻度线,6.挂钩,71.垂直防尘布,72.水平防尘布,8.原土层,9.细砂层,10.加筋带,11.土钉,12.控制器,1201.控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结合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包括立杆5和混凝土基座2,混凝土基座2埋于原土层8中,立杆5底端与混凝土基座2固定,其还包括防尘布、喷淋系统、粉尘传感系统和控制器12。上述的混凝土基座2内设有套筒3,套筒3顶面与混凝土基座2顶面齐平,套筒3内径与立杆5外径相同,立杆5与套筒3螺纹连接,便于立杆5的拆卸。上述带预埋套筒3的混凝土基座2每隔30-50m设置一个。
结合附图1、3~5所示,所述的喷淋系统包括供水主管101、供水支管102、立管103和喷淋头104,供水主管101和供水支管102相互连接并埋于原土层8中;场地整平施工前,在原土层8上开设槽深为15cm的管道布置槽,供水主管101和供水支管102均安装在管道布置槽内,供水支管102贯穿混凝土基座2,管道布置槽内填充细砂层9,细砂层9压实后的表面与原土层8表面齐平,细砂层9上方覆盖加筋带10,加筋带10的宽度大于管道布置槽宽度,加筋带10向细砂层9宽度方向两侧各延伸10-15cm,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固定连接,加筋带10位于细砂层9两侧的位置各通过1排土钉11与原土层8固定,土钉11每间隔50cm设置一组。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每根立杆5均配有立管103、喷淋头104、粉尘传感系统和控制器12,立管103安装在立杆5内部,立杆5对立管103起到保护作用,立管103的底部与供水支管102的贯穿混凝土基座2的部分连接,喷淋头104与对应立管103的顶端连接。所述的粉尘传感系统包括太阳能储电板401和粉尘传感器402,太阳能储电板401安装在立杆5的顶部,并且太阳能储电板401倾斜布置,其顶面朝南,有助于在一天时间内接受更长时间的光照,太阳能储电板401与粉尘传感器402之间通过连接线403电连接。控制器12安装在对应的立管103上并通过控制线1201与粉尘传感器402连接。
结合附图1~3所示,所述的立杆5的内侧间隔设有挂钩6,所述的防尘布包括垂直防尘布71和水平防尘布72,垂直防尘布71在场地整平施工时起到防尘作用,垂直防尘布71两侧通过挂钩6挂在立杆5上;水平防尘布72在场地整平施工后与垂直防尘布71协同起到防尘作用,水平防尘布72的四个角通过挂钩6挂在立杆5上。所述的立杆5的侧面设有刻度线501,方便场地整平时确定高度。
采用上述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场地整平施工前,首先开设管道布置槽,并在相应的位置开孔用于混凝土基座2的浇筑;
步骤2:在管道布置槽内布设供水主管101和供水支管102,并在连接立管103的位置设置三通,供水主管101与市政用水连接;
步骤3:浇筑混凝土基座2前预先埋设好套筒3,三通穿过套筒3的底面,并用纱布包裹保护,然后浇筑混凝土基座2并养护成型;
步骤4:安装立管103和控制器12,在控制器12上预先设置好控制线1201;
步骤5:吊装立杆5,立杆5套在立管103外,底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套筒3连接,立杆5的初次安装高度与立管103等高,该立杆5上已经预先设置了挂钩6和刻度线501,然后安装喷淋头104和粉尘传感器104,粉尘传感器104镶嵌在立杆5上,并预先留好连接线403,然后在初次安装的立杆5的顶部接长;
步骤6:将太阳能储电板401与连接线403连接,并将太阳能储电板401固定在立管103的顶部;
步骤7:将垂直防尘布71的两侧挂在对应立杆5的挂钩上;
步骤8:场地整平施工,场地整平高度由刻度线501准确控制,场地整平过程中,一旦粉尘传感器402感应到粉尘超标,启动控制器12,喷淋头104开始喷雾,起到降尘的作用;
步骤9:场地整平施工后,用水平防尘布72覆盖场地,进一步防止粉尘飘扬。
该系统通过预先在原土层8中埋设供水主管101和供水支管102,并结合立管103和喷淋头104组成喷淋系统用以减少粉尘,在埋设供水主管101和供水支管102时,上部设置细砂层9和加筋带10减少上部土体碾压时对水管的破坏,在立杆5顶部安装粉尘传感系统实时监控粉尘含量,并根据粉尘含量启动控制器12进行喷淋粉尘。防尘布挂在相邻立杆之间的挂钩上,有效阻止了施工中粉尘飘扬到其他地方。通过在立杆上设置刻度线能实时知道填土厚度。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1.一种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包括立杆(5)和混凝土基座(2),混凝土基座(2)埋于原土层(8)中,立杆(5)底端与混凝土基座(2)固定,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防尘布、喷淋系统、粉尘传感系统和控制器(12);所述的喷淋系统包括供水主管(101)、供水支管(102)、立管(103)和喷淋头(104),供水主管(101)和供水支管(102)相互连接并埋于原土层(8)中;每根立杆(5)均配有立管(103)、喷淋头(104)、粉尘传感系统和控制器(12),立管(103)底端与供水支管(102)连接,喷淋头(104)与对应立管(103)的顶端连接,粉尘传感系统包括太阳能储电板(401)和粉尘传感器(402),太阳能储电板(401)与粉尘传感器(402)电连接,控制器(12)安装在对应的立管(103)上并与粉尘传感器(402)连接;所述的防尘布包括垂直防尘布(71)和水平防尘布(72),垂直防尘布两侧挂在立杆(5)上,水平防尘布(72)的四个角挂在立杆(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基座(2)内设有套筒(3),套筒(3)顶面与混凝土基座(2)顶面齐平,套筒(3)内径与立杆(5)外径相同,立杆(5)与套筒(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土层(8)上开设管道布置槽,供水主管(101)和供水支管(102)均安装在管道布置槽内,管道布置槽内填充细砂层(9),上方覆盖有加筋带(10),加筋带(10)的宽度大于管道布置槽宽度,其通过土钉(11)与原土层(8)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5)的内侧间隔设有挂钩(6),所述的垂直防尘布(71)和水平防尘布(72)均通过挂钩(6)固定在立杆(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5)的侧面设有刻度线(50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筋带(10)向细砂层(9)宽度方向两侧各延伸10-1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储电板(401)安装在立杆(5)顶部,太阳能储电板(401)倾斜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场地整平扬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支管(102)贯穿混凝土基座(2),立管(103)安装在立杆(5)内部,立管(103)的底部与供水支管(102)的贯穿混凝土基座(2)的部分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