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1、在太阳能硅片制造领域内,对太阳能电池片的烘干是其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而卡塞式烘干炉是完成烘干步骤的重要装置之一。但现有的卡塞式烘干炉多采用热风单循环的加热方式,这种循环方式要求对电机的功率要求较高,在循环过程中需产生足够的负压才能保证循环的正常进行。但在实际生产中,因单循环路径较长,常会出现因负压不足造成的循环效率不高、温控精度差、烘干时间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能对产品进行双路径的循环加热,有效提高了烘干效率。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沿产品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隔离区、烘干区、冷却区;所述烘干区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
3、箱体,其内设有供产品通过的烘干通道;
4、加热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两侧的加热腔,每一所述加热腔内均设有能独立运行的加热件;
5、循环风道,与所述加热腔一一对应设置,用以导通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烘干通道;
6、抽吸组件,与所述加热腔一一对应设置并布设在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顶部;所述抽吸组件用以抽吸对应的所述加热腔,以使所述加热腔内的气流能在所述循环风道、烘干通道内循环流通。
7、本发明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的有益效果在于:
8、1、在炉体内,通过隔离区、烘干区、冷却区的依次布设能对产品(如太阳能电池)依次进行脱氧处理、烘干处理及冷却处理,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其中,在烘干区中,通过依次布设的至少一个烘干机构能对太阳能电池进行连续烘干,以提升烘干效率;
9、2、在烘干机构中,通过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加热腔,并通过与加热腔一一对应的循环风道的设置使得每一个加热腔均能与烘干通道独立流通;再通过与加热腔一一对应的抽吸组件的设置使得每一个加热腔均能与烘干通道进行气流循环;当加热腔内的加热件运行时,加热腔内的热气流能在抽吸组件的作用下沿循环风道进入到烘干通道内,以对烘干通道内的产品进行烘干操作;当两个加热腔的加热件、两个抽吸组件同时运行时,即可实现对烘干通道的双路径循环加热模式,进而提升对产品的烘干效果;
10、3、通过两个加热腔及抽吸组件的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缩短单个加热腔与烘干通道之间的气流循环路径,进而降低对抽吸组件功率的需求,保证单个气流循环路径内的负压稳定性,进而保证对产品加热温度的稳定性,提升产品烘干效果。
11、进一步来说,所述循环风道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贯穿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风道夹设在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外底壁之间;当所述抽吸组件启动时,所述第一风道将对应的所述加热腔内的气流引流至所述烘干通道内,所述第二风道将所述烘干通道内的气流回流至对应的所述加热腔内。通过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配合实现了加热腔与烘干通道之间的气流循环流通。且第一风道位于箱体的侧壁、第二风道位于箱体的底壁,使得在气流循环流动的过程中,箱体的侧壁与底壁之间能形成气流流通的一段路径,进而使得经第一风道进入到烘干通道内的热气流能与烘干通道内的产品充分接触。
12、进一步来说,两个所述第二风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且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开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的回流开口。通过隔板的设置能保证两个第二风道之间的独立运行,避免气流在两个第二风道之间的串通。而通过回流开口的设置能将烘干通道内的气流引流至第二风道内。
13、进一步来说,所述回流开口处盖设有固接在所述箱体内底壁上的第二网孔板,所述隔板沿竖向设置,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网孔板的中部。通过第二网孔板的设置使得流经回流开口处的气流能经第二网孔板进行均匀分流,而将隔板连接在第二网孔板的中部,使得经第二网孔板分流的气流能部分进入到一个第二风道内,部分进入到另一个第二风道内。
14、进一步来说,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布设有第一网孔板,经所述第一风道进入到箱体内的气流能经由所述第一网孔板分流后进入到所述烘干通道内。通过第一网孔板能对经第一风道进入到烘干通道内的热气流进行分流,以保证热气流的均匀流动,保证烘干通道内的气流温度均匀性。
15、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内壁上均包覆有保温棉层,以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耗。
16、进一步来说,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烘干通道连通的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处设有单向阀。通过排废口的设置能将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出,而通过单向阀的设置限定了排废口的启闭方向。
17、进一步来说,所述烘干区、冷却区、隔离区两两交界处均设有侧挡板,且所述烘干区的侧挡板布设在箱体的内侧壁上,并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上自靠近箱体内侧壁向远离箱体内侧壁的方向逐渐倾斜。侧挡板的设置能界定出不同区(隔离区、烘干区、冷却区)的交界处,且侧挡板的倾斜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应区域内的气流形成导向作用,以避免气流在不同区之间的流窜。
18、进一步来说,所述隔离区、烘干区、冷却区之间共同设有产品传输机构,所述炉体的下方设有用以暂存花篮的缓存传输机构;所述产品传输机构、缓存传输机构之间设有用以将花篮传输至产品传输机构的提升机构。通过产品传输机构的设置能实现产品在隔离区、烘干区、冷却区之间的流转,而通过缓存传输机构的设置则是在产品采用花篮传输时,待产品在热处理炉内加工完成后,产品可自热处理炉的出口流转至下一工序中,而空花篮则可经由缓存传输机构暂存或重新流转至热处理炉入口的下方。提升机构则可将缓存传输机构中的空花篮重新提升至产品传输机构上,以装载待加工的产品。
19、进一步来说,所述冷却区包括与烘干通道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沿垂直于产品输送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之连通的冷却风扇、排风口;且所述冷却通道沿垂直于产品输送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三网孔板。通过冷却区的设置能对烘干后的产品进行冷却降温处理。
1.一种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沿产品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隔离区、烘干区、冷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区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贯穿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风道夹设在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外底壁之间;当所述抽吸组件启动时,所述第一风道将对应的所述加热腔内的气流引流至所述烘干通道内,所述第二风道将所述烘干通道内的气流回流至对应的所述加热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风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且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开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的回流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开口处盖设有固接在所述箱体内底壁上的第二网孔板,所述隔板沿竖向设置,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网孔板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布设有第一网孔板,经所述第一风道进入到箱体内的气流能经由所述第一网孔板分流后进入到所述烘干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内壁上均包覆有保温棉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烘干通道连通的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处设有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区、冷却区、隔离区两两交界处均设有侧挡板,且所述烘干区的侧挡板布设在箱体的内侧壁上,并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上自靠近箱体内侧壁向远离箱体内侧壁的方向逐渐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烘干区、冷却区之间共同设有产品传输机构,所述炉体的下方设有用以暂存花篮的缓存传输机构;所述产品传输机构、缓存传输机构之间设有用以将花篮传输至产品传输机构的提升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双循环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包括与烘干通道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沿垂直于产品输送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之连通的冷却风扇、排风口;且所述冷却通道沿垂直于产品输送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三网孔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