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塞拉门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塞拉门拆装工装。
背景技术:
1、当前,高速动车组、地铁和市域列车等轨道交通工具广泛采用塞拉门系统作为乘客门和司机室门的标准配置。自1997年开始,在中国铁路主干线运行的新型25g型、25t型和160km/h动力集中型客车中,塞拉门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车辆逐渐进入维修周期,从2003年开始,应用塞拉门系统的车辆开始陆续进入厂修阶段。
2、长期以来,塞拉门的拆装工作主要依赖人力托举完成,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塞拉门的驱动机构不仅要负责门的运行、锁闭和开合动作,而且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因此驱动机构本身约重40kg,门扇更重达90kg,安装位置离地高达3米。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角度,操作难度大,且安全风险较高,无法有效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意外伤害。
3、因此,亟待研发一种工装技术,以提高塞拉门拆装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减少人力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塞拉门拆装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减少人力投入,本技术提供一种塞拉门拆装工装。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塞拉门拆装工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塞拉门拆装工装,包括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分别用于固定所述塞拉门的驱动机构与门扇,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通过升降单元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升降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沿第一方向移动;
4、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分别通过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与所述升降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分别用于对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进行沿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的调节,以及对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进行旋转偏向调节。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作业需求,通过升降单元将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调节至与塞拉门对应的位置高度,并通过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分别对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进行进一步的调节,包括前后、左右、旋转、偏向的调节,以使得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能够与塞拉门的驱动机构与门扇对应,调节完成后,通过承托单元承托固定塞拉门的驱动机构,并通过吸附单元吸附固定塞拉门的门扇,从而完成对塞拉门的固定,再通过升降单元将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调节至安装或拆卸所需的位置高度,完成塞拉门的安装或拆卸工作;本技术的工装,其具有自动化的升降和调节功能,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能够提高塞拉门的拆装效率,减少人为调整的时间和劳动成本;多方向的调节和旋转偏向调节使得这种工装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塞拉门,增加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为工程和维护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单元的启闭,从而控制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吸附单元移动至对应的作业位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控单元控制升降单元的启闭,实现对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自动化的高度调节,确保其准确地到达设定的作业位置,自动化的电控系统可以快速响应调整需求,相较于手动操作,可以显著提升拆装效率,减少调整时间和劳动强度,还增强了其准确性、安全性和操作效率,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方案。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驱动件、第一活动支架与第二活动支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支架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和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支架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启动后,驱动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跟随移动并带动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一同移动,以实现将承托单元与吸附单元调节至目标的作业高度位置的目的。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支架上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套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在所述第一滑轨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移,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一滑轨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移动件,所述第一滑杆延伸出所述第一滑轨并通过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承托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移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移动件用于对所述承托单元进行沿所述第三方向的调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杆在第一滑轨内沿第二方向滑移时,它会带动承托单元在该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移动件通过其与承托单元的连接,使得承托单元能够沿第三方向进行调节,第一滑杆通过转动连接与移动件连接,允许移动件的旋转运动,从而能够实现承托单元的旋转调节;从而使得第一调节单元设计能够适用于需要在多个方向上进行调整的应用场景,这种设计能够提供准确的调节,确保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有效的定位和调整。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座,所述承托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并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沿所述第三方向滑移,所述承托单元与所述第一滑座通过固定件固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中,根据需要沿第三方向滑动承托单元,以实现所需的精确位置调整,滑动时,第一滑座的转动功能允许承托单元在需要的方向上自由移动,调整到目标位置后,使用固定件将承托单元固定,确保其不会因振动或操作导致位置变化,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上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内套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在所述第二滑轨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移,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二滑轨通过锁紧件固定;所述第一滑杆延伸出所述第一滑轨并设有固定架;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转动件与滑动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二滑杆通过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吸附单元通过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滑动件用于对所述吸附单元进行沿所述第三方向的调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滑杆在第二滑轨内沿第二方向滑移时,它会带动固定架移动,从而带动吸附单元在该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通过滑动件的设计,使得吸附单元能够沿第三方向进行调节,第二滑杆通过转动件与固定架连接,允许固定架的旋转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吸附单元的旋转调节;这种设计提供了多方向的调节功能,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精度,滑动件和转动件的结合使得吸附单元能够在位置和角度上进行精准调节,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适应性和操作便捷性。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滑动件包括夹持滑动块与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滑座,所述吸附单元与所述夹持滑动块连接,所述夹持滑动块卡装在所述第二滑座上并在所述第二滑座上沿第三方向滑移,所述夹持滑动块与所述第二滑座通过连接件固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过程中,通过夹持滑动块带动吸附单元在第二滑座上沿第三方向移动,调节至目标位置后,使用连接件将夹持滑动块与第二滑座连接固定;通过夹持滑动块与第二滑座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吸附单元在第三方向上的调节,从而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夹持滑动块上的连接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槽连通设置,以用于所述夹持滑动块与所述第二滑座的连接固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时,夹持滑动块上的连接孔会与第二滑座上的连接槽对接,这种对接通过机械结构(如螺钉、卡扣等)实现,以确保夹持滑动块在滑动座上的固定和稳定性;通过设计对接的连接孔和连接槽,组装和拆卸变得更加简便,可以通过简单的插入或锁定动作完成夹持滑动块和第二滑座的固定,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铰接结构与转动手轮,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铰接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手轮设于所述铰接结构上并用于对所述固定架进行转动偏向调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转动该转动手轮,使得铰接结构带动固定架围绕与第二滑杆连接的轴线进行转动,这种转动可以调节固定架的角度,从而实现对吸附单元的位置或方向的调整;铰接结构提供了稳定的转动连接,确保固定架与吸附单元在调节过程中保持稳定性,转动手轮的设置简化了调节操作,并提高了调节的舒适性和效率。
2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配置使得支撑架能够在地面上滑动或移动,减少与地面的摩擦;滚轮使得支撑架能够轻松移动,尤其是在需要频繁调整位置的情况下,这样可以快速改变支撑架的位置,即能够改变整个拆装工装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2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塞拉门拆装工装,通过承托单元、吸附单元、升降单元、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的设计,使得其具有自动化的升降和调节功能,能够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能够提高塞拉门的拆装效率,减少人为调整的时间和劳动成本;多方向的调节和旋转偏向调节使得这种工装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塞拉门,增加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为工程和维护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1.一种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1)上的承托单元(5)与吸附单元(6),所述承托单元(5)与所述吸附单元(6)分别用于固定所述塞拉门的驱动机构与门扇,所述承托单元(5)与所述吸附单元(6)通过升降单元(2)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所述升降单元(2)用于驱动所述承托单元(5)与所述吸附单元(6)沿第一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单元(7),所述电控单元(7)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单元(2)的启闭,从而控制所述承托单元(5)与所述吸附单元(6)移动至对应的作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2)包括驱动件(21)、第一活动支架(22)与第二活动支架(23),所述第一调节单元(3)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4)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支架(22)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23)和所述驱动件(21)连接,所述驱动件(2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支架(22)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23)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3)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支架(22)上的第一滑轨(31),所述第一滑轨(31)内套装有第一滑杆(32),所述第一滑杆(32)在所述第一滑轨(31)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移,所述第一滑杆(32)与所述第一滑轨(31)通过紧固件(33)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34)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31)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座(341),所述承托单元(5)设于所述第一滑座(341)上,并在所述第一滑座(341)上沿所述第三方向滑移,所述承托单元(5)与所述第一滑座(341)通过固定件(35)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4)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23)上的第二滑轨(41),所述第二滑轨(41)内套装有第二滑杆(42),所述第二滑杆(42)在所述第二滑轨(41)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移,所述第二滑杆(42)与所述第二滑轨(41)通过锁紧件(43)固定,所述第一滑杆(32)延伸出所述第一滑轨(31)并设有固定架(4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45)包括夹持滑动块(47)与设于所述固定架(46)上的第二滑座(48),所述吸附单元(6)与所述夹持滑动块(47)连接,所述夹持滑动块(47)卡装在所述第二滑座(48)上并在所述第二滑座(48)上沿第三方向滑移,所述夹持滑动块(47)与所述第二滑座(48)通过连接件(8)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包括设于所述夹持滑动块(47)上的连接孔(8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滑座(48)上的连接槽(82),所述连接孔(81)与所述连接槽(82)连通设置,以用于所述夹持滑动块(47)与所述第二滑座(48)的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4)包括铰接结构(9)与转动手轮(49),所述第二滑杆(42)与所述固定架(46)通过所述铰接结构(9)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手轮(49)设于所述铰接结构(9)并用于对所述固定架(46)进行转动偏向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拉门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