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11-17  4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已知一种将固定于车轮的轮毂以能够相对于车体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轴承单元。轴承单元包括固定至车体的外圈、固定至轮毂的内圈以及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滚动体。此处,为了使车辆的行驶稳定,期望的是基于作用于车轮的力(例如横向力)来进行车辆的行驶控制。

    2、作为用于检测作用于车轮的力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设置于内圈的内周侧并固定至轮毂的被检测环和位移传感器单元。被检测环包括圆筒部和从圆筒部的轴向端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弯折部。位移传感器单元的前端部配置于内圈的内周侧。在位移传感器单元的前端部设置有在轴承单元的轴向上与弯折部相对的位移测定元件。

    3、当力作用于车轮时,内圈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外圈的中心轴线的斜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位移测定元件与弯折部的轴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化。该距离的变化被检测为弯折部的轴向的位移。此外,检测出的位移被换算成作用于车轮的力。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000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弯折部设置于轴承单元内部,因此,力作用于车轮时的弯折部的轴向的位移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位移的检测精度可能会变差。

    2、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位移的检测精度的车辆用检测装置。

    3、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4、本公开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至车辆的车体的基座部;以及

    5、轴承,所述轴承具有外圈构件、内圈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圈构件与所述内圈构件之间的滚动体,所述轴承将所述车辆的车轮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旋转,

    6、所述外圈构件与所述内圈构件中的一方即第一轴承构件固定于所述车轮,另一方即第二轴承构件固定于所述基座部,

    7、所述车辆用检测装置包括:

    8、圆盘状的检测用旋转部,所述检测用旋转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一轴承构件一体旋转,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承构件向所述轴承的径向外侧延伸;以及

    9、位移检测部,所述位移检测部以与所述检测用旋转部非接触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中的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轴承分离且在所述轴承的轴向上与所述检测用旋转部相对的位置处,并输出与所述检测用旋转部的所述轴向的位移对应的信号。

    10、在本公开中,检测用旋转部设置成与构成轴承的第一轴承构件一体旋转。因此,检测用旋转部与固定于第一轴承构件的车轮一体旋转。

    11、此处,朝径向外侧越远离第一轴承构件,则横向力作用于车轮时的检测用旋转部的轴向的位移越增大。通过在位移变大的位置处设置位移检测部,能够提高位移的检测精度。因此,在本公开中,位移检测部设置于基座部中的、在径向上与轴承分离且轴向上与检测用旋转部相对的位置处。因此,例如与位移检测部设置于轴承内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相对于检测用旋转部的轴向的位移的变化的位移检测部的输出信号(例如输出信号的振幅)的变化。由此,能够提高位移检测部对位移的检测精度,并例如能够提高基于检测出的位移的横向力的计算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检测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车辆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的车体的基座部(42);以及轴承(50),所述轴承具有外圈构件(51)、内圈构件(52)以及滚动体(53),并将车辆的车轮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基座部旋转。外圈构件与内圈构件中的一方即第一轴承构件(52)固定于车轮,另一方即第二轴承构件(51)固定于基座部。检测装置包括:圆盘状的检测用旋转部(80、83、86),其相对于第一轴承构件向轴承的径向外侧延伸;以及位移检测部(90、90A、90B),其输出与检测用旋转部的轴向的位移对应的信号。

    技术研发人员:木田喜启,河野隆修,木村优介,赤间贞洋,堀畑晴美,近江徹哉,北浦靖宽,小林笃史,森川铁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电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8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