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钢筋笼下放后防坍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11-16  2


    本技术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和房建工程,尤其设计防坍塌,具体来讲,涉及灌注桩钢筋笼下放后防坍塌装置。


    背景技术:

    1、灌注桩施工在穿越易坍塌地层时,现场会根据地层的易坍塌情况来调整泥浆配合比和钻头掘进速度。桩孔完成并验收合格后须及时下放钢筋笼,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在等待混凝土到达现场的过程中,由于泥浆的静置可能导致配合比改变,在地层易坍塌的地方发生泥土坍塌进钢筋笼。在混凝土浇筑前须进行二次清底来保证浇筑顺利进行。二次清底不彻底可能导致桩尖承载力不足,并且坍塌还会造成混凝土超方。

    2、因此,研究一种灌注桩施工在易坍塌地层,桩孔钢筋笼下放后防坍塌的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在灌注桩钢筋笼穿越易坍塌地层段时防止泥土坍塌进入钢筋笼内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有效保障灌注桩的质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注桩钢筋笼下放后防坍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钢筋笼、保护层垫块和外护板;

    3、保护层垫块的数量多个并固定在钢筋笼外周的不同部位上;

    4、外护板为中空柱状结构,其套设在钢筋笼上并位于钢筋笼对应地层易塌陷区域部位之外,外护板与该部位上的保护层垫块连接,外护板的下部具有向外突出的环形横板。

    5、可选择地,所述外护板由薄钢板制作而成。

    6、可选择地,所述外护板由多个圆弧板拼接而成。

    7、可选择地,所述连接包括焊接固定。

    8、可选择地,所述保护层垫块为梯形垫块。

    9、可选择地,所述保护层垫块具有多组,每组中所述保护层垫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组所述保护层垫块自上而下固定在所述钢筋笼外周的不同位置。

    10、可选择地,所述每组中的保护层垫块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11、可选择地,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和箍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13、1)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灌注桩施工相比,能克服大量泥土坍塌进行钢筋笼内。

    14、2)本实用新型因增加了特殊处理的外护板,使得大量泥土无法进行钢筋笼内,在质量上保障了灌注桩的桩端质量。

    15、3)本实用新型在二次清底过程中,因为掉入钢筋笼的泥土量少,能够减少二次清底的难度与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灌注桩钢筋笼下放后防坍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钢筋笼、保护层垫块和外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板由薄钢板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板由多个圆弧板拼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包括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垫块为梯形垫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垫块具有多组,每组中所述保护层垫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组所述保护层垫块自上而下固定在所述钢筋笼外周的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中的保护层垫块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和箍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钢筋笼下放后防坍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钢筋笼、保护层垫块和外护板;保护层垫块的数量多个并固定在钢筋笼外周的不同部位上;外护板为中空柱状结构,其套设在钢筋笼上并位于钢筋笼对应地层易塌陷区域部位之外,外护板与该部位上的保护层垫块连接,外护板的下部具有向外突出的环形横板。本技术与传统灌注桩施工相比,能克服大量泥土坍塌进行钢筋笼内,在质量上保障了灌注桩的桩端质量;在二次清底过程中,因为掉入钢筋笼的泥土量少,能够减少二次清底的难度与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彬,吴懿,马靖营,景阳松,刘丰年,秦皓天,林子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8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