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11-16  5


    本技术涉及抛光设备,具体为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


    背景技术:

    1、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在使用抛光设备对工件进行抛光加工时,需要通过磁力抛光机来对其进行操作,磁力抛光设备可以使工件内孔、死角、细小夹缝起到明显较好的抛光研磨去除毛刺的效果,采用磁场力量传导至不锈钢磨针使工件作高频率旋转运动,最终达到精密工件快速去除毛刺、污垢的效果。

    2、在使用抛光设备时,通常将工件放入抛光设备的抛光槽体内,再倒入抛光液进行抛光,而由于抛光槽体一般为单一的槽体结构,在抛光后,需要逐个将工件取出,较为麻烦,影响了加工效率,因此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包括:

    3、抛光槽体,所述抛光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篮筐,且所述篮筐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吊钩,所述抛光槽体的一侧设置有滤箱,且所述滤箱与抛光槽体之间安装有导管,并且所述导管的内部安装有阀门,所述滤箱远离抛光槽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滤箱的内壁上皆固定有凸台,且所述凸台的表面设置有过滤盘;

    4、自动升降机构,所述自动升降机构设置在抛光槽体的另一侧,所述自动升降机构包括机座、双轴电机、转杆、主动锥齿、丝杆、从动锥齿,所述机座固定在抛光槽体远离滤箱一侧的外壁上,所述双轴电机安装在机座底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转杆皆安装在双轴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主动锥齿安装在转杆的一端,所述丝杆皆转动安装在机座内部的两侧,所述从动锥齿固定在丝杆的底端,从动锥齿与主动锥齿相互啮合。

    5、优选的,所述抛光槽体的底部设置有斜面,便于抛光液完全排出。

    6、优选的,所述自动升降机构还包括活动臂、挂杆,所述活动臂设置在丝杆之间,活动臂的两端皆延伸至机座的内部并与丝杆螺纹连接,便于驱动挂杆升降。

    7、优选的,所述挂杆皆固定在活动臂一侧的外壁上,挂杆与吊钩相互配合,便于悬挂篮筐。

    8、优选的,所述滤箱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底端与过滤盘的顶端固定连接,便于对滤箱进行密封。

    9、优选的,所述滤箱顶部的两外壁上皆安装有卡块,卡块与盖板紧密卡接,便于对盖板进行定位。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便于快速将工件取出,提高了加工效率;

    11、通过设置有篮筐、吊钩、机座、双轴电机、转杆、主动锥齿、丝杆、活动臂、挂杆、从动锥齿,将工件置于篮筐内,篮筐位于抛光槽体内,进行抛光,抛光完毕后,双轴电机驱动转杆转动,在主动锥齿和从动锥齿的传动作用下,使得丝杆转动,活动臂通过挂杆带动篮筐从抛光槽体内部移出,篮筐提升至抛光槽体的上方后,即可将篮筐取下,再将工件集中倒出即可,从而便于快速将工件取出,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槽体(1)的底部设置有斜面(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5)还包括活动臂(506)、挂杆(507),所述活动臂(506)设置在丝杆(505)之间,活动臂(506)的两端皆延伸至机座(501)的内部并与丝杆(505)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507)皆固定在活动臂(506)一侧的外壁上,挂杆(507)与吊钩(4)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箱(8)的顶端设置有盖板(12),盖板(12)的底端与过滤盘(11)的顶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箱(8)顶部的两外壁上皆安装有卡块(13),卡块(13)与盖板(12)紧密卡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光设备用抛光槽体,包括:抛光槽体,所述抛光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篮筐,且所述篮筐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吊钩,所述抛光槽体的一侧设置有滤箱,所述滤箱的内壁上皆固定有凸台,且所述凸台的表面设置有过滤盘;自动升降机构,所述自动升降机构设置在抛光槽体的另一侧,所述自动升降机构包括机座、双轴电机、转杆、主动锥齿、丝杆、从动锥齿,所述机座固定在抛光槽体远离滤箱一侧的外壁上,所述双轴电机安装在机座底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转杆皆安装在双轴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主动锥齿安装在转杆的一端,所述丝杆皆转动安装在机座内部的两侧,所述从动锥齿固定在丝杆的底端。本技术便于快速将工件取出,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凡,孙铖,梁伟鹏,王旗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凡
    技术研发日:2023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8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