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98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具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



    背景技术:

    专业教育是一项涵盖了众多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工程,这些课程彼此衔接并相互关联,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逻辑清晰,学生就很难抓住重点和难点。在遇到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通常只能选择死记硬背,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正值翻转课堂盛行的当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决定了教学计划能否顺利开展,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有的老师会采用教具模型作为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消化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这类教具模型往往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局限性强,很难推广到整个专业教学中。此外,传统的教具模型没有与电子教学设备进行良好的对接,缺乏与时俱进,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的教具模型功能单一,难以通用以及没有与电子设备进行良好对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自由组合的教具模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由两个大三棱锥通过公共底面对接组成组合多面体,在组合多面体的每个顶点位置分别设置有球槽并匹配套装有圆球;相邻两个大三棱锥的底面中心分别设置有半圆球槽,两侧的半圆球槽套装一个公共中心球;每个大三棱锥的底面中心点到其上顶点之间的连线作为内分割线,以每个大三棱锥的各棱边为外分割线,将每个大三棱锥分割为三个直角三棱锥,位于各顶点位置的球槽也被分割为多个子球槽,每个子球槽的中心设置有插孔,位于各球槽内的圆球侧面设置有对应的插杆,位于半圆球槽内的半圆球外侧面设置有对应的插杆,各插杆匹配套装于对应的插孔内;各直角三棱锥相邻侧面设置连接部件。

    上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所述连接部件是在各直角三棱锥相邻侧面设置凸凹对接结构,或者在各直角三棱锥相邻侧面内嵌装磁性部件,保持相邻对接面相互吸引。

    上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所述圆球的外向面上印刷或粘贴有教学所展示的内容。

    上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所述各直角三棱锥的每个侧面上印刷或粘贴有与电子教学设备对接的二维码。

    上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所述插孔为圆柱状或者多边形状,对应插杆形状与插孔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是由6个直角三棱锥组合而成的,这6个直角三棱锥既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演示,也可以根据课程需求纵向进行拼合使用,还可以每个直角三棱锥单独使用,组合方式灵活多变;圆球和插孔之间采用插杆连接,圆球上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印刷或粘贴教学内容,通用性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每个三棱锥侧面贴有与电子教学设备对接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显示的电子信息与三个顶点的内容相对应,达到教具模型与电子教学设备同步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凸凹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6个直角三棱锥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一个三棱锥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公共中心球与插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为圆球、2为公共中心球、21为半圆球、3为球槽、4为半圆球槽、5为子球槽、6为凸块、7为凹槽、8为插杆、9为插孔、10为外分割线、11为内分割线、12为二维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作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如图1所示,是由两个大三棱锥通过公共底面ace对接组成实心的组合六面体,在组合六面体的每个顶点位置分别设置有球槽3并匹配套装有圆球1;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三棱锥的底面中心o点分别设置有半圆球槽4,两侧的半圆球槽套装一个公共中心球2;两个三棱锥的底面中心点o点到a、b、c、d、e点之间的连线作为内分割线11,以每个三棱锥的各棱边为外分割线10,将每个三棱锥分割为以o点为公共点的三个直角三棱锥,位于a、b、c、d、e点位置的球槽3也被分割为多个子球槽5,每个子球槽5的中心设置有插孔9,位于各球槽内的圆球1侧面设置有对应的插杆8,如图6所示,位于半圆球槽4内的半圆球21外侧面设置有对应的插杆8,各插杆匹配套装于对应的插孔9内;如图3和图5所示,各直角三棱锥相邻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凸块6与两个凹槽7配合使用的连接结构。

    该教具模型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时,如图2所示,a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印刷有“结构”,b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印刷有“表征”,c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印刷有“缺陷”,d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印刷有“工艺”,e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印刷有“成分”,公共点o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印刷有“性能”,该教具模型纵向拆分为左、右两部分时,左半部分可以演示“结构”、“表征”、“缺陷”以及“成分”4个因素对材料“性能”的综合影响;调换球的位置,右半部分可以演示“结构”、“工艺”、“缺陷”以及“成分”4个因素对材料“性能”的综合影响。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教具模型材料选用树脂或工程塑料等不透明材料制成,根据展示需要打开相应的直角三棱锥后即可展示对应内容。

    如图4所示,将该组合式教具模型拆分成六个独立的直角三棱锥时,如三棱柱oabe,可以演示“结构”、“表征”和“成分”3个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图5所示,每个三棱锥的侧面上均粘贴有二维码,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显示屏上展示出教具模型所对应的知识内容,将实体模型与电子教学设备相结合,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而且圆球面上的不同角度印刷有不同的内容,可以实现多种方案的自由组合,其他5个独立的直角三棱锥原理相同。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主要内容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教具模型为亚克力材质,由于亚克力的透明性质,整体组合时可以演示“结构”、“表征”、“缺陷”、“工艺”以及“成分”5个因素对材料“性能”的综合影响。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教具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外国语专业教学课程,此时组合方式为:在a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句法”,在b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语文”,在c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文法”,在d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语言”,在e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词法”,连接点o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语意”;各直角三棱锥的相邻侧面内嵌装有薄片式磁铁,保持相邻对接面相互吸引。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主要内容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的每个圆球上的插杆形状均不相同,相对应的插孔与插杆形状相匹配,可以快速的实现圆球与球槽的对接,方便快捷。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教具模型还可以应用于技术类专业教学课程,此时组合方式为:在a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材料”,在b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检测”,在c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设计”,在d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工艺”,在e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包装”,连接点o处球型槽内的圆球上粘贴“性价比”;各直角三棱锥的相邻侧面内嵌装有薄片式磁铁,保持相邻对接面相互吸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调换圆球的位置,能够实现多种组合,对于不同的学科课程,只需更换圆球表面的内容以及相应的二维码就可以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由两个三棱锥通过公共底面对接组成组合多面体,在组合多面体的每个顶点位置分别设置有球槽并匹配套装有圆球;相邻两个三棱锥的底面中心分别设置有半圆球槽,两侧半圆球槽套装一个公共中心球;每个三棱锥的底面中心点到其上顶点之间的连线作为内分割线,以每个三棱锥的各棱边为外分割线,将三棱锥分割为三个直角三棱锥,位于各顶点位置的球槽也被分割为多个子球槽,每个子球槽的中心设置有插孔,位于各球槽内的圆球侧面设置有对应的插杆,位于半圆球槽内的半圆球外侧面设置有对应的插杆,各插杆匹配套装于对应的插孔内;各直角三棱锥相邻侧面设置连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是在各直角三棱锥相邻侧面设置凸凹对接结构,或者在各直角三棱锥相邻侧面内嵌装磁性部件,保持相邻对接面相互吸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球的外向面上均匀印刷或粘贴有教学所展示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直角三棱锥的每个侧面上印刷或粘贴有与电子教学设备对接的二维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为圆柱状或者多边形状,对应插杆形状与插孔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教具模型,由两个三棱锥通过公共底面对接组成组合多面体,在组合多面体的每个顶点位置分别设置有球槽并匹配套装有圆球;相邻两个三棱锥的底面中心分别设置有半圆球槽,两个半圆球槽套装一个公共中心球;每个三棱锥的底面中心点到其上顶点之间的连线作为内分割线,以每个三棱锥的各棱边为外分割线,将三棱锥分割为三个直角三棱锥,位于各顶点位置的球槽也被分割为多个子球槽,每个子球槽的中心设有插孔,位于各球槽内的圆球侧面设置有对应的插杆,各插杆匹配套装于对应的插孔内。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组合方式灵活多变,通用性强,适用于不同学科,且能与电子教学设备进行了良好的对接。

    技术研发人员:董振伟;熊海岩;李品将;高远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昌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12.1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