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技术2025-11-13  4


    本公开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用户的终端设备可以向用户展示数据,比如播放视频。其具体过程为: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该请求具体可以为请求数据包的形式,服务器根据该请求向终端设备返回所需的数据,从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展示。

    2、在展示数据时,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尽可能保证数据按照期望顺序达到终端设备,比如,视频的各个视频帧对应的视频数据按照视频的播放顺序有序到达终端设备,从而保证用户观看视频的流畅度。

    3、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尽可能使得数据按照期望顺序有序到达终端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尽可能使得数据按照期望顺序有序到达终端设备。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3、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多个数据传输路径中的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丢包率、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超时重传时长;

    4、根据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丢包率、所述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所述数据超时重传时长,分别确定每个数据传输路径从向所述服务器传输请求数据包开始到接收到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为止所用的预估时长;

    5、基于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

    6、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向所述服务器传输所述目标请求数据包。

    7、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8、数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多个数据传输路径中的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丢包率、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超时重传时长;

    9、时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丢包率、所述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所述数据超时重传时长,分别确定每个数据传输路径从向所述服务器传输请求数据包开始到接收到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为止所用的预估时长;

    10、数据选择单元,用于基于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

    11、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向所述服务器传输所述目标请求数据包。

    12、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在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确定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多个数据传输路径中的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丢包率、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超时重传时长,根据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丢包率、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数据超时重传时长,分别确定每个数据传输路径从向服务器传输请求数据包开始到接收到与请求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为止所用的预估时长,基于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预估时长,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向服务器传输目标请求数据包。可见,通过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能够结合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从向服务器传输请求数据包开始到接收到相应的响应数据包为止所用的预估时长,为数据传输路径选择需要发送的请求数据包,从而使得各个请求数据包所对应的响应数据包能够尽可能按照期望顺序有序到达终端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丢包率、所述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所述数据超时重传时长,分别确定每个数据传输路径从向所述服务器传输请求数据包开始到接收到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为止所用的预估时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调整权重、所述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所述数据超时重传时长,确定所述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路径的调整后的所述数据超时重传时长和所述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数据传输往返时长,确定所述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在各个数据传输路径中选取所述预估时长满足预设要求的第二数据传输路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路径的吞吐量,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路径的吞吐量,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预估时长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吞吐量,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差值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路径的所述吞吐量,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乘积与预设的数据包大小,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包括:

    12.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确定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多个数据传输路径中的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丢包率、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超时重传时长;根据每个数据传输路径的丢包率、数据传输往返时长和数据超时重传时长,确定每个数据传输路径从向服务器传输请求数据包开始到接收到与请求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为止所用的预估时长;基于预估时长,在各个未传输的请求数据包中选择将由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传输的目标请求数据包;通过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向服务器传输目标请求数据包。通过本实施例,能够尽可能使得数据按照期望顺序有序到达终端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彭亚洁,李浩哲,魏德惠,韩锐,薛志晨,张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抖音视界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6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