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直驱模块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网络流量的迅速增长,直驱模块等芯片出光(optical input&output,oio)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驱模块可以包括变换电路和连接器(可以采用金手指)。变换电路可以通过差分线与连接器实现连接。
2、在连接器的极性、线序等链路信息与变换电路的极性、线序等链路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为了使连接器符合多源协议(multisource agreement,msa),相关技术往往通过打孔换层技术或者绕线技术实现链路信息的调整。但是,打孔换层技术会破坏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导致差分线的损耗增加,进而导致直驱模块的损耗增加。绕线技术会降低差分线的耦合度,差分线传输的差分信号之间存在延时,造成差分线的噪声增大,进而导致直驱模块的可靠性降低。
3、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且提高直驱模块的可靠性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直驱模块和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而且不破坏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第一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提高直驱模块的可靠性。同时,第一差分线的耦合度高,能够减小第一差分线的噪声,进而提高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可以包括:获取直驱模块的第一链路信息。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
3、本技术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进而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与相关技术提供的打孔换层技术或者绕线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通信方法不破坏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第一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提高直驱模块的可靠性。同时,第一差分线的耦合度高,能够减小第一差分线的噪声,进而提高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4、可选地,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直驱模块的第一线序信息,以进一步实现直驱模块的极性与链路的极性匹配以及直驱模块的线序与链路的线序匹配。
5、示例性的,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可以通过第一差分线连接。直驱模块可以为直驱电模块或直驱光模块等,本技术不做限定。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可以包括:基于第一极性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极性进行匹配;和/或,基于第一线序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线序进行匹配。
7、进一步地,与第一链路信息类似,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的第二链路信息可以包括链路的第二极性信息和/或链路的第二线序信息。于是,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具体可以包括:
8、在第一极性信息与第二极性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极性信息配置为第三极性信息。其中,第三极性信息可以与第一极性信息匹配,以实现链路与直驱模块的极性匹配。
9、在第一线序信息与第二线序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线序信息配置为第三线序信息。其中,第三线序信息可以与第一线序信息匹配,以实现链路与直驱模块的线序匹配。
10、可以看出,第三极性信息和第三线序信息可以构成第三链路信息,第三链路信息可以与第一链路信息匹配。可以看出,第三链路信息为配置后的链路信息,第二链路信息为配置前的链路信息。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连接直驱模块。通信设备可以用于:获取直驱模块的第一链路信息,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
12、本技术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链路进行配置,进而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与相关技术提供的打孔换层技术或者绕线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通信设备不破坏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第一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提高直驱模块的可靠性。同时,第一差分线的耦合度高,能够减小第一差分线的噪声,进而提高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13、可选地,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直驱模块的第一线序信息,以进一步实现直驱模块的极性与链路的极性匹配以及直驱模块的线序与链路的线序匹配。
14、进一步地,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配置芯片。控制器可以与配置芯片连接。
15、可选地,控制器可以用于:获取第一链路信息。
16、可选地,配置芯片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链路进行配置。
17、由于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于是,配置芯片可以具体用于:基于第一极性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极性进行匹配。配置芯片还可以具体用于第一线序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线序进行匹配。进而可以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
18、示例性的,控制器可以发送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给配置芯片,以实现配置芯片的控制。于是,配置芯片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并基于第一极性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极性进行匹配。配置芯片还可以根据第二信号,并基于第一线序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线序进行匹配。
19、上述介绍仅是通信设备实现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当然,通信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本技术不做限定。
20、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连接直驱模块。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和配置模块。控制模块可以与配置模块连接。
21、可选地,控制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直驱模块的第一链路信息。
22、配置模块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
23、本技术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链路进行配置,进而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与相关技术提供的打孔换层技术或者绕线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通信设备不破坏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第一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提高直驱模块的可靠性。同时,第一差分线的耦合度高,能够减小第一差分线的噪声,进而提高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24、可选地,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直驱模块的第一线序信息,以进一步实现直驱模块的极性与链路的极性匹配以及直驱模块的线序与链路的线序匹配。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于是,配置模块可以具体用于:基于第一极性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极性进行匹配。配置模块还可以具体用于第一线序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线序进行匹配。进而可以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
26、示例性的,控制模块以发送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给配置模块,以实现配置模块的控制。于是,配置模块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并基于第一极性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极性进行匹配。配置模块还可以根据第二信号,并基于第一线序信息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线序进行匹配。
27、上述介绍仅是通信设备实现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当然,通信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本技术不做限定。
28、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直驱模块,直驱模块可以存储有第一链路信息。于是,在直驱模块插入通信设备的情况下,第一链路信息可以被通信设备获取,以用于配置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而可以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
29、与相关技术提供的打孔换层技术或者绕线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直驱模块不破坏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第一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提高直驱模块的可靠性。同时,第一差分线的耦合度高,能够减小第一差分线的噪声,进而提高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30、可选地,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直驱模块的第一线序信息,以进一步实现直驱模块的极性与链路的极性匹配以及直驱模块的线序与链路的线序匹配。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直驱模块可以为直驱电模块或直驱光模块等。直驱电模块或直驱光模块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控制器可以与存储器连接。
32、可选地,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所述第一链路信息;
33、处理器可以用于:读取第一链路信息并发送给通信设备。
34、在一示例中,直驱电模块还可以包括连接器和变换电路。变换电路可以与连接器连接,连接器可以与通信设备连接。
35、可选地,变换电路可以用于:将第一电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并通过连接器传输给通信设备。变换电路还可以用于:将通信设备通过连接器传输的第三电信号转换为第四电信号并输出。
36、可以看出,针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连接器和变换电路的直驱模块,其输入信号可以包括第一电信号和/或第三电信号,其输出信号可以包括第二电信号和/或第四电信号。于是,该直驱模块可以叫作直驱电模块。
37、在另一示例中,直驱光模块还可以包括连接器、变换电路和收发电路。其中,收发电路可以与变换电路连接,变换电路可以通过第二差分线与连接器连接,连接器可以通过第一差分线与通信设备连接。
38、可选地,收发电路可以用于: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并传输给变换电路。
39、变换电路可以用于:将第一电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并通过连接器传输给通信设备。变换电路还可以用于将通信设备通过连接器传输的第三电信号转换为第四电信号并传输给收发电路。
40、收发电路还可以用于:将第四电信号转换为第二光信号并输出。
41、可以看出,针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连接器、变换电路和收发电路的直驱模块,其输入信号可以包括第一光信号和/或第三电信号,其输出信号可以包括第二电信号和/或第二光信号。于是,该直驱模块可以叫作直驱光模块。
42、进一步地,上述直驱电模块和直驱光模块中的连接器均可以采用金手指等。
43、在一示例中,直驱电模块和直驱光模块中的变换电路可以包括第一放大器和/或第二放大器。第一放大器和/或第二放大器可以通过第二差分线与连接器连接,连接器可以通过第一差分线与通信设备连接。
44、可选地,第一放大器可以用于:将第一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得到的第二电信号传输给连接器。
45、第二放大器可以用于:将第三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得到的第四电信号输出。
46、在另一示例中,上述收发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器和/或第二光电转换器。第一光电转换器可以通过第三差分线与第一放大器连接,第二光电转换器可以通过第三差分线与第二放大器连接。
47、可选地,第一光电转换器可以用于: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并传输给第一放大器。可以看出,第一光电转换器可以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48、第二光电转换器可以用于:将来自第四放大器的第四电信号转换为第二光信号并输出。可以看出,第二光电转换器可以实现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
49、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另一种直驱模块,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与存储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还可以与通信设备连接。
50、可选地,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第一链路信息。
51、处理单元可以用于:读取第一链路信息并发送给通信设备。
52、与相关技术提供的打孔换层技术或者绕线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直驱模块不破坏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第一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提高直驱模块的可靠性。同时,第一差分线的耦合度高,能够减小第一差分线的噪声,进而提高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53、可选地,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直驱模块的第一线序信息,以进一步实现直驱模块的极性与链路的极性匹配以及直驱模块的线序与链路的线序匹配。
5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直驱模块还可以包括连接单元和变换单元。变换单元可以通过第二差分线与连接单元连接,连接单元可以通过第一差分线与通信设备连接。
55、可选地,变换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一电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并通过连接单元传输给通信设备。变换单元还可以用于:将通信设备通过连接单元传输的第三电信号转换为第四电信号并输出。
56、可以看出,针对包括存储单元、控制单元、连接单元和变换单元的直驱模块,其输入信号可以包括第一电信号和/或第三电信号,其输出信号可以包括第二电信号和/或第四电信号。于是,该直驱模块可以叫作直驱电模块。
57、进一步地,直驱模块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收发单元可以与变换单元连接。
58、可选地,收发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并传输给变换单元。收发单元还用于将第四电信号转换为第二光信号并输出。
59、可以看出,针对包括存储单元、控制单元、连接单元、变换单元和收发单元的直驱模块,其输入信号可以包括第一光信号和/或第三电信号,其输出信号可以包括第二电信号和/或第二光信号。于是,该直驱模块可以叫作直驱光模块。
60、在一示例中,直驱电模块和直驱光模块中的变换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放大单元和/或第二放大单元。第一放大单元和/或第二放大单元可以通过第二差分线与连接器连接,连接器可以通过第一差分线与通信设备连接。
61、可选地,第一放大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一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得到的第二电信号传输给连接单元。
62、第二放大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三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得到的第四电信号输出。
63、在另一示例中,上述收发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和/或第二光电转换单元。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可以通过第三差分线与第一放大单元连接,第二光电转换单元可以通过第三差分线与第二放大单元连接。
64、可选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并传输给第一放大单元。可以看出,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可以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65、第二光电转换单元可以用于:将来自第四放大单元的第四电信号转换为第二光信号并输出。可以看出,第二光电转换单元可以实现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
66、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通信设备和直驱模块。通信设备可以与直驱模块连接。
67、可选地,直驱模块用于:将存储的第一链路信息发送给通信设备。
68、通信设备可以用于:获取第一链路信息,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与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
69、本技术提供的通信系统可以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对链路进行配置,进而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与相关技术提供的打孔换层技术或者绕线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通信系统不破坏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第一差分线的阻抗连续性,能够减小直驱模块的损耗,直驱模块的可靠性。同时,第一差分线的耦合度高,能够减小第一差分线的噪声,进而提高提高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70、可选地,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直驱模块的第一线序信息,以进一步实现直驱模块的极性与链路的极性匹配以及直驱模块的线序与链路的线序匹配。
7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链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于是,通信设备可以用于:基于第一极性信息,可以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极性进行匹配。通信设备还可以用于:基于第一线序信息,可以将链路与直驱模块的线序进行匹配。进而可以实现通信设备与直驱模块建立通信。
72、第七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芯片,芯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通信方法。
73、第八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第七方面提供的芯片。
74、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部分,本技术不做限定。
75、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与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一致,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对与所述直驱模块连接的链路进行配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直驱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差分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模块为直驱电模块或直驱光模块。
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连接直驱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控制器和配置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芯片具体用于: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连接直驱模块,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控制模块和配置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13.一种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模块存储有第一链路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模块为直驱电模块或直驱光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电模块或所述直驱光模块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电模块还包括连接器和变换电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光模块还包括连接器、变换电路和收发电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器和/或第二光电转换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和/或第二放大器;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通信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差分线连接,所述变换电路与所述连接器之间通过第二差分线连接,。
22.一种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模块还包括连接单元和变换单元;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模块还包括收发单元;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和/或第二光电转换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单元和/或第二放大单元;
2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设备和直驱模块;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直驱模块的第一极性信息和/或第一线序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具体用于:
3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3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