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节气门体,具体涉及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双缸摩托车发动机上的机械节气门体总成主要由节气门壳体、节气门板、节气门轴、步进电机(怠速控制阀)及喷油器等组成,在壳体上设有两个进气通道,在进气通道内安装有节气门板及节气门轴,喷油器安装在壳体的外部,在壳体上还设有步进电机及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可检测节气门板的开启大小,ecu驱动步进电机控制节气门旁通通路中的空气量,实现怠速控制。而电子节气门体总成包含驱动其门板转动的电机及齿轮组件,相对机械节气门体总成重量增加较多,电子节气门体总成重量的增加导致其在整车上对进气歧管施加的力较大,对进气歧管的强度要求更高,此外,电子节气门体总成的驱动电机的位置设置不仅会影响进气歧管的受力情况,还会影响发动机的整体外观协调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能够切实地解决现有技术对于电机的位置设置影响进气歧管的受力情况的问题,以及节气门体总成与发动机布置整体外观协调性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其包括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所述节气门体总成通过进气歧管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节气门体总成包括节气门体壳体和电机,所述节气门体壳体上安装有节气门轴,所述节气门体壳体上还设有进气道,所述电机的转轴中心与所述节气门轴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进气道的气道中心线的夹角为80°~100°,所述发动机上设有发动机缸体,所述电机的转轴中心与所述节气门轴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缸体内燃烧室中心线的夹角为-10°~10°。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的气道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气道中心线平行。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上均设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节气门板,所述节气门板与所述节气门轴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为双缸发动机。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歧管的材质为橡胶。
8、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9、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电机的转轴中心与节气门轴的中心的连线与进气道的气道中心线的夹角为80°~100°,使得进气歧管的受力改善,因此无需增加进气歧管的硬度,从而不仅能够避免进气歧管的自身开裂,还能够防止因进气歧管硬度过高导致节气门体总成振动情况恶化;同时,电机的转轴中心与节气门轴的中心的连线与发动机缸体的缸体内燃室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0°~10°,能够提高节气门体总成与发动机的整体布置协调性,美观大方。
1.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所述节气门体总成通过进气歧管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节气门体总成包括节气门体壳体和电机,所述节气门体壳体上安装有节气门轴,所述节气门体壳体上还设有进气道,所述电机的转轴中心与所述节气门轴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进气道的气道中心线的夹角为80°~100°,所述发动机上设有发动机缸体,所述电机的转轴中心与所述节气门轴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缸体内燃烧室中心线的夹角为-1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的气道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气道中心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上均设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节气门板,所述节气门板与所述节气门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双缸发动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气门体总成和发动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的材质为橡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