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防盗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41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防盗锁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锁芯钥匙机械防盗结构,通常采用单一齿形,且锁仁为单一锁芯,针对平台产品互开率高,钥匙齿码容易被破解,防盗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防盗锁组件,它具有安全性较高,齿形较为美观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用防盗锁组件,包括有锁壳和钥匙,该锁壳内部具有左右通透的配合孔,该配合孔内穿设有锁仁,该锁仁内具有左部开口从而供该钥匙从左至右穿入的匙孔,

    所述配合孔的圆周侧壁的上部设有上限位槽、下部设有下限位槽;

    所述匙孔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至该锁仁的上部表面的上插孔、下部设有向下延伸至该锁仁的下部表面的下插孔,上插孔内插有能够上下移动的上排片、下插孔内插有能够上下移动的下排片,上排片和下排片的中部均设有穿孔,穿孔的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或后侧壁上择一的设有编码台,上排片的上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凸台、下排片的下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下凸台;

    所述钥匙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均设有牙槽,且位于钥匙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的牙槽具有深度上的变化,位于钥匙的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的牙槽具有上下方向上的弯曲度变化;

    以及,

    上凸台相配于上限位槽,下凸台相配于下限位槽;

    上排片和下排片均配有压簧,压簧使相应的上排片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压簧使相应的下排片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牙槽相配于编码台。

    所述锁仁的右端面上设有向右凸出的联动块,联动块的断面呈非圆形,同时,该车用防盗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件,该连接板的中部设有套设在该联动块上的联动孔,联动孔的形状相同于该联动块的断面,以及,该连接板的边侧设有铰接孔,该连接件上设有卡在该铰接孔内的连接头。

    所述连接件的下部设有滑块。

    所述滑块上卡设有“e”型固定件。

    所述锁壳和该锁仁之间设有扭簧。

    所述上排片和下排片的边侧均设有用于压簧的一端抵靠的支撑台。

    所述上排片中,有部分上排片的穿孔的编码台位于相应穿孔的前侧壁上,还有部分上排片的穿孔的编码台位于相应穿孔的后侧壁上。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齿形较为美观。本发明的车用防盗锁组件的钥匙的胚齿码互开率大幅度下降,经测算,齿码可多达10万以上。同时,在不知道内部锁芯类型情况下无法读码,复制难度提升,齿形为非常规,防盗性能大幅度提升。以及,齿形为四面铣齿,外观优良,但是钥匙胚铣齿以常规方式即可加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用防盗锁组件的立体分解图(以下各图相较于图1均进行了放大);

    图2是本发明的锁壳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锁仁的立体图(和图1中的视角不同);

    图4至图7是不同类型的上排片和下排片的立体图;

    图8和图9是本发明的钥匙在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中:

    10、锁壳,11、配合孔,111、上限位槽,112、下限位槽;

    20、锁仁,21、匙孔,211、上插孔,212、下插孔,22、上排片,221、上凸台,23、下排片,231、下凸台,24、穿孔,241、2411、2412、2413、2414、编码台,25、压簧,26、支撑台;

    30、钥匙,31、311、312、313、314、牙槽;

    40、连接板,41、联动孔,42、铰接孔;

    50、连接件,51、连接头,52、滑块,53、“e”型固定件;

    6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所示:车用防盗锁组件,包括有锁壳10和钥匙30。该锁壳10通常呈固定状。该锁壳10内部具有左右通透的配合孔11,该配合孔11内穿设有能够在该配合孔11内进行旋转的锁仁20。比如,该锁仁20和该配合孔11间隙配合。该锁仁20内具有左部开口从而供该钥匙30从左至右穿入的匙孔21。一般的,该匙孔21左右通透。本实施例中,该匙孔21和该钥匙30的断面均为方形。

    进一步的讲:

    结合图2所示,该配合孔11的圆周侧壁的上部设有上限位槽111、下部设有下限位槽112,该上限位槽111和下限位槽112均沿着该配合孔11的纵向进行延伸。

    结合图3至图7所示,该匙孔21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至该锁仁20的上部表面的上插孔211、下部设有向下延伸至该锁仁20的下部表面的下插孔212。上插孔211内插有能够上下移动的上排片22、下插孔212内插有能够上下移动的下排片23。本实施例中,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均为延伸方形垂直于该匙孔21的延伸方向的平板状。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的中部均设有穿孔24。穿孔24的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或后侧壁上择一的设有编码台241。即,一个穿孔24中仅有一个侧壁上设有编码台241,从而编码台241或者位于相应的穿孔24的上侧壁上,或者位于下侧壁上,或者位于前侧壁上,或者位于后侧壁上。上排片22的上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凸台221、下排片23的下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下凸台231。

    结合图8和图9所示,该钥匙30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均设有牙槽31。即,该钥匙30的断面最好呈方形。位于钥匙30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的牙槽31具有深度上的变化。即,位于钥匙30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的牙槽31的底部呈坑洼不平状。位于钥匙30的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的牙槽31具有上下方向上的弯曲度变化。即,位于钥匙30的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的牙槽31呈弯曲变化状。

    更具体的:

    上凸台221相配于上限位槽111,下凸台231相配于下限位槽112。即,在初始状态下,上排片22位于相对上方,从而上凸台221卡在该上限位槽111内,迫使该锁仁20无法旋转;同时,在初始状态下,下排片23位于相对下方,从而下凸台231卡在该下限位槽112内,同样迫使该锁仁20无法旋转。

    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均配有压簧25。压簧25使相应的上排片22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压簧25使相应的下排片23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即,初始状态下,在压簧25的作用下,上排片22位于相对上方、下排片23位于相对下方。

    牙槽31相配于编码台241。即,编码台241卡在相应的牙槽31的某个部位,从而使相应的上排片22或下排片23位于合适的高度。比如,某个上排片22上的穿孔24的下侧壁上具有编码台241,该个上排片22对应的是该钥匙30的下侧表面上的牙槽31的某个位置;当正确的钥匙30插入后,牙槽31向下顶着相应的编码台241,对应的上排片22即会克服相应的压簧25的压力而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直至该个上排片22的上凸台221从该上限位槽111内脱出,使该锁仁20具备了旋转的可能性。同理,某个下排片23的穿孔24内的编码台241一般位于相应的穿孔24的下侧壁上,对应的牙槽31位于该钥匙30的下侧表面上。无论是上排片22还是下排片23,他们的穿孔24内的前侧壁上设有编码台241的话,则对应于该钥匙30的前侧表面上的牙槽31,弯曲的牙槽31拨动相应的编码台241,使相应的上排片22向下或下排片23向上移动。同理,穿孔24的后侧壁上的编码台241则对应于该钥匙30的后侧表面上的牙槽31。在图4至图9中,该钥匙30上侧表面、下侧表面、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的牙槽31分别以标号311、312、313、314标出,他们对应的编码台241分别以标号2411、2412、2413、2414标出。

    这样,车用防盗锁组件的钥匙的胚齿码互开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复制难度提升,齿形为非常规。以及,齿形外观优良。

    优化的:

    该锁仁20的右端面上设有向右凸出的联动块27,联动块27的断面呈非圆形。同时,该车用防盗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40和连接件50。该连接板40的中部设有套设在该联动块27上的联动孔41,联动孔41的形状相同于该联动块27的断面。以及,该连接板40的边侧设有铰接孔42,该连接件50上设有卡在该铰接孔42内的连接头51。即,该锁仁20旋转后,能够带着该连接板40旋转,继而带动该连接件50上下移动。该连接件50上下移动后,连动其他部件,能够形成开锁和上锁。此为常规方式,不再赘述。

    该连接件50的下部设有滑块52。该滑块52上卡设有“e”型固定件53。即,该滑块52通过该“e”型固定件53连接相关的开锁部件。

    该锁壳10和该锁仁20之间设有扭簧60。即,该扭簧60的两端分别勾在该锁壳10和该锁仁20上,从而使该锁仁20旋转能够及时复位。

    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的边侧均设有用于压簧25的一端抵靠的支撑台26。显然,卡入相应的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的上插孔211和下插孔212内设有用于压簧25的另一端支撑的台阶(图上未示出),而用于压簧25穿入的部位具有容纳孔,而容纳孔的直径大于上排片22或下排片23的厚度。

    另外:

    上排片22中,有部分上排片22的穿孔24的编码台241位于相应穿孔24的前侧壁上,还有部分上排片22的穿孔24的编码台241位于相应穿孔24的后侧壁上。比如,根据铣出锁仁20的上插孔211的型号的不同,上插孔211内可以插入不同类型的上排片22,而上排片22类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穿孔24内装配台241处于相应的穿孔24的哪一个侧壁上的不同。即,上排片22中的装配台241是图4至图7中2413类型,还是装2414类型,则具有不同的效果。类似于图中1所示的上排片22中,除了必然具有的2411类型,还具有部分装2413类型,以及部分装2414类型。当然,排列的类型不仅限于此。这样,对应的齿码不一样,提升了铣齿的数量;必须先知道锁仁20选用哪一种类型才能铣齿,且效果不一致,铣齿的数量大幅度提升,防复制效果更佳。

    同理,下排片23中,亦可有部分下排片23的穿孔24的编码台241位于相应穿孔24的前侧壁上,还有部分下排片23的穿孔24的编码台241位于相应穿孔24的后侧壁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车用防盗锁组件,包括有锁壳(10)和钥匙(30),该锁壳(10)内部具有左右通透的配合孔(11),该配合孔(11)内穿设有锁仁(20),该锁仁(20)内具有左部开口从而供该钥匙(30)从左至右穿入的匙孔(21),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孔(11)的圆周侧壁的上部设有上限位槽(111)、下部设有下限位槽(112);

    所述匙孔(21)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至该锁仁(20)的上部表面的上插孔(211)、下部设有向下延伸至该锁仁(20)的下部表面的下插孔(212),上插孔(211)内插有能够上下移动的上排片(22)、下插孔(212)内插有能够上下移动的下排片(23),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的中部均设有穿孔(24),穿孔(24)的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或后侧壁上择一的设有编码台(241),上排片(22)的上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凸台(221)、下排片(23)的下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下凸台(231);

    所述钥匙(30)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均设有牙槽(31),且位于钥匙(30)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的牙槽(31)具有深度上的变化,位于钥匙(30)的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的牙槽(31)具有上下方向上的弯曲度变化;

    以及,

    上凸台(221)相配于上限位槽(111),下凸台(231)相配于下限位槽(112);

    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均配有压簧(25),压簧(25)使相应的上排片(22)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压簧(25)使相应的下排片(23)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牙槽(31)相配于编码台(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盗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仁(20)的右端面上设有向右凸出的联动块(27),联动块(27)的断面呈非圆形,同时,该车用防盗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40)和连接件(50),该连接板(40)的中部设有套设在该联动块(27)上的联动孔(41),联动孔(41)的形状相同于该联动块(27)的断面,以及,该连接板(40)的边侧设有铰接孔(42),该连接件(50)上设有卡在该铰接孔(42)内的连接头(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防盗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0)的下部设有滑块(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防盗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2)上卡设有“e”型固定件(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盗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0)和该锁仁(20)之间设有扭簧(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盗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片(22)和下排片(23)的边侧均设有用于压簧(25)的一端抵靠的支撑台(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盗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片(22)中,有部分上排片(22)的穿孔(24)的编码台(241)位于相应穿孔(24)的前侧壁上,还有部分上排片(22)的穿孔(24)的编码台(241)位于相应穿孔(24)的后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防盗锁组件,包括有锁壳和钥匙,该锁壳内部具有配合孔,该配合孔内穿设有锁仁,该锁仁内具有匙孔,配合孔上设有上限位槽、下限位槽;匙孔的侧壁的上设有上插孔、下插孔,上插孔内插有上排片、下插孔内插有下排片,上排片和下排片的中部均设有穿孔,穿孔的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或后侧壁上择一的设有编码台,上排片的上设有上凸台、下排片上设有下凸台;钥匙的上侧表面、下侧表面、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均设有牙槽;以及,上凸台相配于上限位槽,下凸台相配于下限位槽;上排片和下排片均配有压簧;牙槽相配于编码台。优点是:安全性较高,齿形较为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雄;周君毅;商李兵;周且璋;霍振银;韦福坤;王志庚;曹迎奎;向天新;陈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显亮(昆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