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压缩机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11-07  5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目前,目前制冷行业的双级离心压缩机主要采用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两级叶轮采用背靠背的形式分别挂在电机两端,另一种是两级叶轮采用串列的形式挂在电机一端,两级叶轮中间通过叶片回流器连接。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第一,现有结构两级叶轮成本较高。第二,现有的叶轮结构组件较多,结构不够紧凑,且安装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离心压缩机的气体流动压力损失较大导致整机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离心压缩机,所述离心压缩机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压缩腔和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一级流道;

    4、叶轮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压缩腔中,所述叶轮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且所述一级叶轮的气体流出侧与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通过所述一级流道连通;

    5、导流片组件,设置在所述一级流道中,所述导流片组件用于引导所述一级流道中的气流流动以减少气流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6、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压缩机具有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在连通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一级流道中设有导流片组件,导流片组件能够在一级流道内进行气流导流,以使一级流道内气流分布更加均匀且流动更加稳定,例如在一级流道的转弯处和一级流道的出口端设置导流片组件,以对该处的气流进行组织,使得气流的分布均匀且流动方向稳定,进而减少气流在一级流道中流动的压力损失,从而使得离心压缩机的效率得到提高。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压缩机,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流道包括扩压段和流道段,所述扩压段的进口端与所述一级叶轮的气体流出侧连通,所述扩压段的出口端与所述流道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流道段的出口端与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连通。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段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端与所述扩压段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的周向延伸的角度小于360°。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流片,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设置在第一流道的内部,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弯曲弧度与其他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弯曲弧度不同,所述第一导流片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片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流片至所述第二流道的气体流出侧的最大距离呈正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段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呈直管型结构,所述第二流道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导流片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片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中,所述第二导流片偏离所述第三流道的中心轴线设置。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流片,所述第三导流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三导流片与所述第二导流片共面设置。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组件还包括第四导流片,所述第四导流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中,所述第四导流片偏离所述第二流道的中心轴线设置。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叶轮与所述二级叶轮为一体结构,所述一级叶轮的一级工作面与所述二级叶轮的二级工作面相背设置,且所述一级叶轮背离所述一级工作面的一侧与所述二级叶轮背离所述二级工作面的一侧相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离心压缩机。

    1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制冷设备具有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离心压缩机相同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压缩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流道包括扩压段和流道段,所述扩压段的进口端与所述一级叶轮的气体流出侧连通,所述扩压段的出口端与所述流道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流道段的出口端与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段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端与所述扩压段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的周向延伸的角度小于3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流片,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设置在第一流道的内部,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弯曲弧度与其他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弯曲弧度不同,所述第一导流片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片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流片至所述第二流道的气体流出侧的最大距离呈正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段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呈直管型结构,所述第二流道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导流片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片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中,所述第二导流片偏离所述第三流道的中心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流片,所述第三导流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三导流片与所述第二导流片共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组件还包括第四导流片,所述第四导流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中,所述第四导流片偏离所述第二流道的中心轴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叶轮与所述二级叶轮为一体结构,所述一级叶轮的一级工作面与所述二级叶轮的二级工作面相背设置,且所述一级叶轮背离所述一级工作面的一侧与所述二级叶轮背离所述二级工作面的一侧相连接。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压缩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离心压缩机和制冷设备,离心压缩机包括壳体、叶轮组件和导流片组件,壳体内设有压缩腔和与压缩腔连通的一级流道,叶轮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压缩腔中,叶轮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且一级叶轮的气体流出侧与二级叶轮的气体进入侧通过一级流道连通,导流片组件设置在一级流道中,导流片组件用于引导一级流道中的气流流动以减少气流在流动时的压力损失。本技术的叶轮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叶轮组件具有两级叶轮,两级叶轮整体铣制或铸造为一体,叶轮组件制造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减少了压缩机组件的数量,便于安装和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黄占,吴昕,杨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3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