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康复运动训练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1、为解决医院行动不便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节约康复成本,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协助将康复训练设备移动至病床旁,并且康复训练器的训练端空间位置需能够灵活变动。康复运动训练机是用于训练人体肌肉的设备,尤其是对于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中风和偏瘫、风湿病、截瘫和四肢麻痹、帕金森综合症、肌力障碍、下肢术后感觉障碍、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脏血管病等疾病的患者具有很重要的疗效,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一般在使用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的初期,因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不够而不能采取坐式康复训练,多采用卧式的康复训练器械。
2、患者在训练初期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较弱,在设备上不易进行相对脚踏板的前后体位的微调,通过医务人员或他人辅助进行体位微调又不易找到舒适的位置,且容易是训练人员心理压力增加,自卑的情绪加重,不利于康复,而且在微调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其包括:
4、踩踏自锁底盘;
5、高度升降装置,所述高度升降装置竖向设置在所述踩踏自锁底盘上,用于调节高度;
6、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水平设置在所述高度升降装置上;以及,
7、小腿支撑装置,其包括固定架、转动轴、限位柱与绳系调节组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装置远离所述高度升降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绳系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限位柱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限位柱用于调节所述转动轴的转动速率;以及,
8、下肢训练执行端,所述下肢训练执行端与所述绳系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绳系调节组件用于微调所述下肢训练执行端的角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轴上设置一个限位柱来调节转动轴的转动速率,以使防止绳系调节组件转动过快导致二次事故发生,安全性能更高。在下肢训练执行端设计有绳系调节组件,可调节下肢训练执行端的角度,方便设备适配不同病患的要求,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加市场竞争力。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杆与固定轴。所述支撑杆斜向上设置,所述固定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且两者呈t型结构设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方便调节。所述固定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的活动槽,所述转动轴穿射过所述活动槽设置。所述固定轴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槽连通的螺孔,所述限位柱活动设置在所述螺孔内,以使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活动槽内的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操作便捷,组装方便,节约成本。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横截面设置为齿状结构,所述转动轴沿其圆周方向布间隔设有多条朝外侧开口的挡槽,所述挡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一致,可以提高锁定的效率以及稳定性。所述限位柱的端部卡设于所述挡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挡槽包括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设置为v型结构且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槽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槽壁的长度,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限位柱的端部抵触连接,提高调节的稳定性,防止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挡槽脱离。同时,也可以使得所述棘轮处于正转状态,防止所述棘轮反转误伤患者。当所述限位柱拉起时,所述棘轮可以实现正转与反转。
1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侧边固定设置有一个螺柱,所述螺柱内设置有所述螺孔。所述限位柱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限位柱与所述螺柱过盈连接,手动按压或者拔起所述限位柱进行锁定或者接触锁定,操作更便捷。
14、进一步的,所述绳系调节组件包括两根弹性绳与两个棘轮,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棘轮,每个所述棘轮上均缠绕设置有一根所述弹性绳,两根所述弹性绳与所述下肢训练执行端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棘轮带动所述弹性绳调节所述下肢训练执行端的位置,方便适配不同病患的需求,提高兼容性。
15、进一步的,所述踩踏自锁底盘包括底架、踩踏组件、自锁组件与两组连杆限位组件。所述踩踏组件包括踏板、扭簧与转动杆,所述踏板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扭簧套装在所述转动杆上,用于带动所述踏板踩踏后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自锁组件包括摆动件与自锁块,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自锁块固定在所述底架上,所述自锁块上设置有自锁位与解锁位。所述连杆限位组件包括连杆单元与支撑件,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铰接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杆单元;所述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连杆单元用于带动所述支撑件上升或者下降以使所述踩踏自锁底盘限位固定或者自由移动。其中,当所述踏板第一次踩踏完成时,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自锁位,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地面支撑连接以使所述踩踏自锁底盘脱离地面,所述踩踏自锁底盘处于限位固定状态。当所述踏板第二次踩踏完成时,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解锁位,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地面分离,所述踩踏自锁底盘处于可移动状态。可通过踩下单踏板实现机器顶升限位,并且踏板可自动复位至起始位置,当需放下机器移动时,可再次踩下踏板,实现机器缩回固定,并且踏板自动复位至起始位置,实现机器移动,踩踏方便,同时操作简单,不容易混淆,设备友好性程度高,极大的提升产品操作性能。
16、进一步的,所述自锁块内设置有环形的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内设置有所述自锁位与所述解锁位。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轨迹槽内,可以有效的将所述摆动件的端部限定在所述自锁块内,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17、进一步的,所述轨迹槽的内侧壁设置为曲率渐变的弧面结构,所述轨迹槽位于所述解锁位的内侧壁突出设置,所述轨迹槽位于所述自锁位的内侧壁内凹设置。所述轨迹槽的外侧壁对应所述轨迹槽的内侧壁设置。所述轨迹槽设置为多台阶单通道模式,使所述活动杆只能单方向在所述轨迹槽内循环运动,防止逆运行。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轴上设置一个限位柱来调节转动轴的转动速率,以使防止绳系调节组件转动过快导致二次事故发生,安全性能更高。在下肢训练执行端设计有绳系调节组件,可调节下肢训练执行端的角度,方便设备适配不同病患的要求,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加市场竞争力。
1.一种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71)包括支撑杆(711)与固定轴(712),所述支撑杆(711)斜向上设置,所述固定轴(71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711)的一端,且两者呈t型结构设置;所述固定轴(71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的活动槽,所述转动轴(72)穿射过所述活动槽设置;所述固定轴(712)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槽连通的螺孔,所述限位柱(73)活动设置在所述螺孔内,以使所述限位柱(73)位于所述活动槽内的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转动轴(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72)的横截面设置为齿状结构,所述转动轴(72)沿其圆周方向布间隔设有多条朝外侧开口的挡槽(721),所述挡槽(7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7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限位柱(73)的端部卡设于所述挡槽(7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槽(721)包括第一槽壁(7211)与第二槽壁(7212),所述第一槽壁(7211)与所述第二槽壁(7212)设置为v型结构且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槽壁(72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槽壁(7212)的长度,所述第一槽壁(7211)与所述限位柱(73)的端部抵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72)的侧边固定设置有一个螺柱(722),所述螺柱(722)内设置有所述螺孔;所述限位柱(73)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限位柱(73)与所述螺柱(722)过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系调节组件(74)包括两根弹性绳(741)与两个棘轮(742),所述转动轴(72)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棘轮(742),每个所述棘轮(742)上均缠绕设置有一根所述弹性绳(741),两根所述弹性绳(741)与所述下肢训练执行端(8)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棘轮(742)带动所述弹性绳(741)调节所述下肢训练执行端(8)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自锁底盘(2)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块(235)内设置有环形的轨迹槽(2351),所述轨迹槽(2351)内设置有所述自锁位(2352)与所述解锁位(2353);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轨迹槽(235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床旁下肢康复训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槽(2351)的内侧壁设置为曲率渐变的弧面结构,所述轨迹槽(2351)位于所述解锁位(2353)的内侧壁突出设置,所述轨迹槽(2351)位于所述自锁位(2352)的内侧壁内凹设置;所述轨迹槽(2351)的外侧壁对应所述轨迹槽(2351)的内侧壁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