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1、如今,包括化学、生物学、医学在内的众多学科和领域对高通量的测试筛选有着迫切的需求。而基于液滴的微流控技术被认为特别适合高通量筛选。然而,这种将大量液滴作为微反应器的高通量测试筛选需要可靠的索引策略,以识别每个微反应器。传统的基于微孔板的筛选策略中,反应器在孔板网格的位置是进行识别的索引,即位置编码。而微液滴筛选则由于其移动性、灵活性和庞大数量,难以通过位置编码的方式来确定液滴的“身份”。荧光编码被认为是识别液滴的一种有效策略。通过在液滴内加入含有不同数量、不同类型、不同浓度配比的荧光组分的试剂,每个液滴可以被检测到特定形式的荧光信号,作为自己的识别特征,因而高通量筛选中对大量液滴微反应器的索引可以实现。
2、在微流控液滴中实现荧光编码,意味着需要有对应的一系列的荧光编码试剂,包含有不同数量配比的荧光组分。目前,荧光编码试剂的配制通过传统的溶液配制、混合、稀释的方法来进行。然而,要得到越多种类的荧光编码试剂,所需要步骤就越为繁琐,而且每一步骤中都需要一定的人工操作,容易引入和积累误差,影响准确度。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荧光编码试剂步骤繁琐并且容易引入和积累误差导致影响检测准确度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
3、基底;
4、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底,所述混合结构包括微型储液池和用于形成线性浓度梯度的树状单元;所述树状单元包括入样端和多个出样端,所述微型储液池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入样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出样端与多个所述微型储液池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出样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微型储液池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微型储液池用于储存荧光编码试剂,多个所述微型储液池均能够用于与通道移液器连接。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树状单元还包括蜿蜒层,所述蜿蜒层的数量为多层,每一所述蜿蜒层均包括多根蜿蜒管道和一根水平连接管道,第一层的所述蜿蜒层中所述蜿蜒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三根,其余层的所述蜿蜒层中所述蜿蜒管道的数量大于上一层所述蜿蜒层中所述蜿蜒管道的数量;不同层的所述蜿蜒管道通过所述水平连接管道相连通。
6、在一实施例中,同一层的多个所述蜿蜒管道对称分布,每一所述蜿蜒管道的长度均相等,每一所述蜿蜒管道的宽度均相等。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蜿蜒管道形成有多个交错间隔排布的半圆凹槽。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蜿蜒管道的两端呈倒角设置,所述蜿蜒管道两端的管口直径范围均为399μm至401μm;所述蜿蜒管道长度范围为12.7mm至12.9mm。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圆凹槽的直径范围为999μm至1001μm。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储液池的内径范围为3.9mm至4.1mm。
11、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微型储液池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8.9mm至9.1mm。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包括两片相互贴合的透明子基底,所述混合结构设置于一所述透明子基底背离另一所述透明子基底的一侧。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连接管道内径的范围为399μm至401μm。
14、上述方案中,微流控芯片包括基底和混合结构;混合结构设置于基底,混合结构包括微型储液池和用于形成线性浓度梯度的树状单元;树状单元包括入样端和多个出样端,微型储液池的数量为多个,入样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出样端与多个微型储液池的数量相等,多个出样端分别与多个微型储液池一一对应连通;微型储液池用于储存荧光编码试剂,多个微型储液池均能够用于与通道移液器连接。具体地,作业人员在基底上通过光刻、软光刻、热压印等方法加工形成混合结构,然后作业人员在两个入样端分别导入不同光谱特性的荧光试剂,使荧光试剂在用于形成线性浓度梯度的树状单元流动进行混合和分流,最终产生与出样端的数量相等数量的不同的浓度的混合荧光试剂,不同浓度的混合荧光试剂最终分别流向多个微型储液池,这样每一微型储液池中的混合荧光试剂的浓度与成分均不相同,多个微型储液池经过设计,都能够与常用的通道移液器相匹配,这样就可以通过通道移液器直接快速地取用所得的混合荧光试剂,也可以很方便结合微孔板进行下一步操作。通过该实用新型可以简化荧光编码试剂的配制的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有利于液滴微流控的高通量检测筛选;例如,入样端的数量为三个,三种具有不同光谱特性的荧光试剂(包含组分如荧光染料、荧光蛋白、量子点等),以染料alexafluor 350、488、568为例,分别导入三个入样端,三种荧光试剂在形成八条线性浓度梯度分布的树状单元中进行充分的混合与分流,最终流入八个微型储液池中,也就是具有不同信号特征以及不同浓度的混合荧光编码试剂,配制的八种混合荧光编码试剂可以用于液滴微流控系统,生成八种区分明显的液滴,用于后续测量,这样就不需要人工进行配制,大大简化了荧光编码试剂混合步骤,同时大大降低了误差,提高检测准确性。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状单元还包括蜿蜒层,所述蜿蜒层的数量为多层,每一所述蜿蜒层均包括多根蜿蜒管道和一根水平连接管道,第一层的所述蜿蜒层中所述蜿蜒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三根,其余层的所述蜿蜒层中所述蜿蜒管道的数量大于上一层所述蜿蜒层中所述蜿蜒管道的数量;不同层的所述蜿蜒管道通过所述水平连接管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同一层的多个所述蜿蜒管道对称分布,每一所述蜿蜒管道的长度均相等,每一所述蜿蜒管道的宽度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蜿蜒管道形成有多个交错间隔排布的半圆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蜿蜒管道的两端呈倒角设置,所述蜿蜒管道两端的管口直径范围均为399μm至401μm;所述蜿蜒管道长度范围为12.7mm至12.9mm。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凹槽的直径范围为999μm至1001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储液池的内径范围为3.9mm至4.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微型储液池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8.9mm至9.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两片相互贴合的透明子基底,所述混合结构设置于一所述透明子基底背离另一所述透明子基底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管道内径的范围为399μm至401μ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