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及储能机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11-03  3


    本申请涉及柜内除湿,尤其是一种除湿装置及储能机柜。


    背景技术:

    1、随着储能电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形式的储能单元,例如储能机柜等,也不断受到市场青睐。在储能机柜内,当湿度过高时可能引起放电、锈蚀等故障,因此需要将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由于其空间相对密闭,因此通常通过添加除湿系统来改善其小环境的湿度。如何提升除湿系统对于储能机柜的除湿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除湿装置及储能机柜,能够提升除湿系统对于储能机柜的除湿效率。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包括:

    3、壳体;

    4、至少两个除湿组件,所有所述除湿组件左右排列并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5、其中,每个所述除湿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和凝露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所述凝露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6、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凝露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有所述凝露散热器的下方。

    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组凝露收集单元和排液管道,对于每组所述凝露收集单元和所述排液管道,其中的所述凝露收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凝露散热器的下侧,且所述凝露收集单元的底部通过所述排液管道连接于所述出液口,以通过所述出液口将收集的凝露排出。

    8、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空气循环通道,对于每个所述空气循环通道,所述空气循环通道用于向所述散热器通入经过所述凝露散热器的外部空气,所述空气循环通道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凝露散热器之间。

    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散热风扇,对于每个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进行降温。

    1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导风风机,对于每个所述导风风机,所述导风风机设置于所述凝露散热器的入风口一侧,所述导风风机用于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导入所述凝露散热器。

    1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采用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凝露散热器采用多个冷凝翅片。

    1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翅片密度大于所述凝露散热器的冷凝翅片密度。

    13、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温湿度检测单元,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前环境下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调节各个所述除湿组件的工作状态。

    1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1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机柜,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除湿装置。

    16、本申请提出的除湿装置及储能机柜,其中的除湿装置通过在壳体内左右排列并联设置至少两个除湿组件,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上下串联方式,该除湿装置能够降低除湿组件的整体风阻,确保除湿组件的散热器一侧实现稳定散热,提升除湿系统对于储能机柜的除湿效率,并且还将壳体一端的出液口设置于所有凝露散热器的下方,使得凝露散热器处的凝露能够直接经由出液口流向壳体外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除湿结构采用内部吸收凝露的方式,该除湿装置更加简洁方便,且成本更低,也能够提升除湿系统对于储能机柜的除湿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组凝露收集单元和排液管道,对于每组所述凝露收集单元和所述排液管道,其中的所述凝露收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凝露散热器的下侧,且所述凝露收集单元的底部通过所述排液管道连接于所述出液口,以通过所述出液口将收集的凝露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空气循环通道,对于每个所述空气循环通道,所述空气循环通道用于向所述散热器通入经过所述凝露散热器的外部空气,所述空气循环通道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凝露散热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散热风扇,对于每个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进行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导风风机,对于每个所述导风风机,所述导风风机设置于所述凝露散热器的入风口一侧,所述导风风机用于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导入所述凝露散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采用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凝露散热器采用多个冷凝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翅片密度大于所述凝露散热器的冷凝翅片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温湿度检测单元,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前环境下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调节各个所述除湿组件的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10.一种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除湿装置及储能机柜。其中,除湿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两个除湿组件,所有除湿组件左右排列并联设置于壳体内;其中,每个除湿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和凝露散热器,散热器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凝露散热器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远离散热器的一侧;壳体一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凝露的出液口,出液口设置于所有凝露散热器的下方。本申请中,采用除湿组件左右排列并联设置于壳体的方式,以及将壳体一端的出液口设置于所有凝露散热器的下方,能够降低除湿组件的整体风阻,更加简洁方便且成本更低,能够提升除湿系统对于储能机柜的除湿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倪同,巩飞飞,李翔,林高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新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60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