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高频性能佳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9169425u号公开的电连接器,其通过增加接地件来减少电连接器的信号串扰。然而,因应电连接器的高速传输的发展趋势,业界对于电连接器高频性能的需求持续提高,目前的电连接器已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排第一导电端子及与第一导电端子相对的一排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两端的接触部及接脚部,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接地端子及与接地端子交替排布的信号端子对,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设有位于端子厚度方向的内侧的将多个所述接地端子串联导接的连接件及位于端子厚度方向的外侧的抵接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吸波构件。
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绝缘框体,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以形成第一端子模组,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体以形成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绝缘框体的前端设有对接槽而后端设有与所述对接槽连通的装配槽,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配接后自后向前装入所述装配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自其固定部延伸形成有位于所述对接槽上下两侧的具有突伸入所述对接槽的所述接触部的弹性臂。
4、进一步的,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外表面在对应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多个接地端子的固定部处凹设有将该固定部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露出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表面在对应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多个接地端子的固定部处凹设有将该固定部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露出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吸波构件,所述吸波构件包括基体及自所述基体突伸形成的若干突块,所述突块插入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以抵接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固定部。
5、进一步的,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端子厚度方向的内侧的连接件均包括与各自所述信号端子隔开设置的基片及自所述基片弯折形成的抵接于各自多个所述接地端子以将各自多个所述接地端子串联导接的若干连接片。
6、进一步的,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包括水平段及自所述水平段向下弯折形成的弯折段,所述连接件的包括对应于水平段的水平部及对应于弯折段的弯折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弯折部之间的交界处在对应于所述接地端子处开设有通孔。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基片与连接片在第一方向上呈凹凸设置的波浪形。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处,两个所述连接件的若干连接片分别焊接于所述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多个接地端子的固定部的厚度方向的内侧。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焊接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多个接地端子后再注塑成型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分别进一步将两个连接件包覆。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配接的第一配接面与第二配接面,所述第一配接面与所述第二配接面设有相互卡合以避免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突块与凹槽。
11、进一步的,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包括水平段及自所述水平段向下弯折形成的弯折段,所述接脚部自所述弯折段延伸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吸波构件覆盖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弯折段的长度大致与所述连接件覆盖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弯折段的长度大致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一排第一导电端子及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的内侧分别通过连接件彼此串联,而一排第一导电端子及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的外侧分别通过吸波构件彼此串联,从而有效改善电连接器的高频信号的电气性能。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排第一导电端子及与第一导电端子相对的一排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两端的接触部及接脚部,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接地端子及与接地端子交替排布的信号端子对,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设有位于端子厚度方向的内侧的将多个所述接地端子串联导接的连接件及位于端子厚度方向的外侧的抵接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吸波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绝缘框体,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以形成第一端子模组,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体以形成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绝缘框体的前端设有对接槽而后端设有与所述对接槽连通的装配槽,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配接后自后向前装入所述装配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自其固定部延伸形成有位于所述对接槽上下两侧的具有突伸入所述对接槽的所述接触部的弹性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外表面在对应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多个接地端子的固定部处凹设有将该固定部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露出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表面在对应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多个接地端子的固定部处凹设有将该固定部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露出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吸波构件,所述吸波构件包括基体及自所述基体突伸形成的若干突块,所述突块插入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以抵接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固定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端子厚度方向的内侧的连接件均包括与各自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对隔开设置的基片及自所述基片弯折形成的抵接于各自多个所述接地端子以将各自多个所述接地端子串联导接的若干连接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包括水平段及自所述水平段向下弯折形成的弯折段,所述连接件的包括对应于水平段的水平部及对应于弯折段的弯折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弯折部之间的交界处在对应于所述接地端子处开设有通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基片与连接片在第一方向上呈凹凸设置的波浪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处,两个所述连接件的若干连接片分别焊接于所述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多个接地端子的固定部的厚度方向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焊接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多个接地端子后再注塑成型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分别进一步将两个连接件包覆。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配接的第一配接面与第二配接面,所述第一配接面与所述第二配接面设有相互卡合以避免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突块与凹槽。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包括水平段及自所述水平段向下弯折形成的弯折段,所述接脚部自所述弯折段延伸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吸波构件覆盖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弯折段的长度大致与所述连接件覆盖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弯折段的长度大致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