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防贴透气涤纶布。
背景技术:
1、涤纶是一种弹性好强度高的纤维,涤纶面料具有挺括、保形性好的特点,是一种用途广泛、耗量大的纤维。
2、涤纶织物是通过涤纶复合纱经纬编织而成的,利用涤纶材料的特性来制作服装服饰等日常用品。
3、夏季服饰在穿着的过程中会不断吸收使用者体表的汗液,尤其是在运动或者高温的时候,人体皮肤不断排出的汗液会被面料吸收,被汗液浸湿的面料上的孔隙会被堵住,且涤纶纤维作为化学纤维,其透气性较差,这就使得面料大量地堆积在皮肤与面料之间,面料会贴附在皮肤,影响穿着的舒适性。
4、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贴透气涤纶布。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防贴透气涤纶布,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连接部和透气部,所述透气部和连接部的编织密度一致,所述透气部的纱线支数低于连接部的纱线支数,所述外层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外层上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透气部相抵并在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透气空腔,若干所述透气孔与透气空腔连通。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孔的投影面位于透气部的投影面内,所述透气部被支撑件顶起的部分的截面呈劣弧。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采用硅橡胶材料,所述支撑件与透气部的中线处相抵,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大于透气部与外层的间距。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和内层设置为平纹组织。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经纬纱线设置为透气速干纱线,所述内层的经纬纱线设置为透气舒适纱线。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舒适纱线由纱芯和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包覆纱组成,所述纱芯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覆纱由若干竹原纤维加捻而成。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速干纱线由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加捻而成,所述第一股线由若干苎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股线由若干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纤维的截面设置为梅花形。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外层上固定连接的支撑件在外层和内层的透气部之间形成若干个透气空腔,且透气部的纱线支数小于连接部的纱线支数,其透气效果更好,通过增加面料内部的空间,提高面料内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面料整体的透气性和散湿性,外层上开设的透气孔连通透气空腔,通过提高面料内外空气的空气交换率,进一步提高面料整体的透气性。
1.防贴透气涤纶布,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2)和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2)包括连接部(5)和透气部(4),所述透气部(4)和连接部(5)的编织密度一致,所述透气部(4)的纱线支数低于连接部(5)的纱线支数,所述外层(1)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所述外层(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件(7),所述支撑件(7)与透气部(4)相抵并在外层(1)和内层(2)之间形成透气空腔(6),若干所述透气孔(3)与透气空腔(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3)的投影面位于透气部(4)的投影面内,所述透气部(4)被支撑件(7)顶起的部分的截面呈劣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贴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7)采用硅橡胶材料,所述支撑件(7)与透气部(4)的中线处相抵,所述支撑件(7)的高度大于透气部(4)与外层(1)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和内层(2)设置为平纹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贴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的经纬纱线设置为透气速干纱线(11),所述内层(2)的经纬纱线设置为透气舒适纱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贴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舒适纱线(8)由纱芯(9)和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包覆纱(10)组成,所述纱芯(9)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覆纱(10)由若干竹原纤维加捻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贴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速干纱线(11)由第一股线(12)和第二股线(13)加捻而成,所述第一股线(12)由若干苎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股线(13)由若干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纤维的截面设置为梅花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