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使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可动部运作的电动式致动器。
背景技术:
1、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28566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动式致动器具备电动马达、使用两个正齿轮的第1减速部以及使用蜗杆和蜗轮的第2减速部,电动马达隔着蜗杆配置在蜗轮的相反侧。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式致动器中,由于电动马达隔着蜗杆而配置在蜗轮的相反侧,因此电动式致动器的外形尺寸为电动马达、蜗杆和蜗轮各自的外形尺寸的总和以上。另外,外形尺寸是指投影到与蜗轮的旋转轴线正交的虚拟平面上时的各部的外形尺寸。
2、鉴于这一点,本公开公开了能够使外径尺寸小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动式致动器的外径尺寸的电动式致动器的一个示例。
3、优选使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可动部运作的电动式致动器具备例如以下构成要件中的至少一个。
4、即,该构成要件具备:电动马达;第1齿轮,第1齿轮设置在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第2齿轮,第2齿轮第1齿轮啮合,并且第2齿轮具有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蜗杆,蜗杆构成为受到来自第2齿轮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并且蜗杆具有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并且蜗杆具有平行于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旋转轴线,以及输出部,输出部构成为从蜗轮获得驱动力并输出旋转力,并且输出部具有与蜗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电动马达的投影到与蜗轮的旋转轴线正交的虚拟平面上的至少一部分,与投影到该虚拟平面上的蜗杆和投影到该虚拟平面上的蜗轮中的至少一者重合。
5、由此,在该电动式致动器中,电动马达的投影到该虚拟平面上的至少一部分,与投影到该虚拟平面上的蜗杆和投影到该虚拟平面上的蜗轮中的至少一者重合,因此可使外径尺寸小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式致动器的外径尺寸。
6、另外,该电动式致动器可以具有例如以下构造。
7、即,优选具备齿轮箱,该齿轮箱收纳第2齿轮、蜗杆以及蜗轮,并且优选电动马达以配置在齿轮箱外的状态被该齿轮箱支承。
8、由此,与将电动马达收纳在齿轮箱内的构造相比,既能够使在电动马达产生的热量易于散发,又能够抑制该热量积聚在齿轮箱中。进而,能够抑制封入在齿轮箱内的润滑剂等因热量而劣化的情况。
9、优选电动式致动器具备支承电动马达的多个支承部,并且优选多个支承部包括:设置在电动马达的马达主体的输出轴侧的第1支承部和设置在隔着马达主体而与输出轴相反的一侧的第2支承部。
10、由此,构成为具有相对较大质量的电动马达被电动马达主体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支承,因此能够抑制在电动马达产生的振动的最大振幅、以及因激振力而振动的该电动马达的最大振幅变得过大,其中,该激振力是从外部经由交通工具用座椅而作用于电动马达的力。
11、优选构成为多个支承部中的输出轴侧的支承部经由弹性部件来支承马达主体。由此,能够吸收多个支承部的尺寸偏差以及上述振动。
12、优选具备滑动轴承部,该滑动轴承部以使得输出轴的前端侧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的前端侧,并且该滑动轴承部固定于齿轮箱。由此,能够将第1齿轮与第2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长期保持在适当的状态。
13、优选电动马达是直流电动马达,该直流电动马达内在马达主体内的与输出轴相反的一侧具有换向器和电刷。由此,即使封入在齿轮箱内的润滑剂进入到马达主体内,也能够抑制润滑剂到达换向器和电刷。
1.一种电动式致动器,其使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可动部运作,该电动式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