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79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隔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用于消费电子、电动工具和电动车等行业,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功率高和绿色环保等优点。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面临更高能量密度及更高安全性能的挑战。隔膜是锂离子电池重要原材料之一,隔膜的厚度、耐热性、机械强度和孔隙率等指标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内阻及功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pe隔膜与pp隔膜,不仅热收缩率较高,与电解液亲和力较弱,设计电池时隔膜预留尺寸较大,而且体积能量密度小,一旦发生热失控,电池温度会迅速攀升,使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面临挑战。目前,多采用在聚烯烃隔膜表面涂覆陶瓷层增加隔膜热稳定性,由于陶瓷涂层与极片间粘结力较弱,为了提高隔膜与极片间粘结附着力,需要在陶瓷涂层表面或基膜表面涂覆一层聚合物胶层,聚合物为pvdf或pmma或其共聚物,但聚合物胶层造成隔膜透气损失,不利于锂离子传导;而且聚合物涂覆在隔膜上时,因隔膜厚度较薄,涂覆制成工艺要求较高,涂覆工艺复杂难控制,且聚合物胶层涂覆的隔膜与极片进行卷绕成电芯时,易发生极耳错位、hi-pot不良等现象;以及大多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钴酸类、磷酸铁锂等为主,其中ni、go等资源有限,磷酸铁锂安全性较好,但导电性差,倍率性能较低,导致低温时电动汽车出现充放电困难等现象,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能简化聚合物胶层的涂覆工艺,提高极片与隔膜的粘结力,避免电芯卷绕过程中出现极耳错位、hi-pot不良等现象,同时降低锂电池内阻,提高导电性能,提高锂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包括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叠放卷绕形成的电芯,所述隔膜的至少一侧表面涂覆有陶瓷涂层,所述正极片的两侧表面均涂覆有正极石墨层,所述正极片两侧的正极石墨层的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涂层,所述正极片一侧或两侧的正极材料涂层的表面涂覆有导电陶瓷层,所述导电陶瓷层的表面涂覆有第一聚合物胶层,所述负极片的表面涂覆有负极石墨层,所述负极片一侧或两侧的负极石墨层的表面涂覆有第二聚合物胶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片为铝箔,所述正极材料涂层为镍酸锂涂层、钴酸锂涂层、锰酸锂涂层、磷酸铁锂涂层或三元材料涂层中的一种,所述三元材料涂层为镍钴锰混合涂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陶瓷层为锂镧锆氧涂层、磷酸钛铝锂涂层或铝锂锗磷涂层,所述导电陶瓷层的涂覆厚度为3~6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石墨层的涂覆厚度为5~2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极片为铜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聚合物胶层为pvdf涂层、pmma涂层、pvdf共聚物涂层或pmma共聚物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聚合物胶层的涂覆厚度为2~2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聚合物胶层为pvdf涂层、pmma涂层、pvdf共聚物涂层或pmma共聚物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聚合物胶层的涂覆厚度为2~2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膜的一侧涂覆有陶瓷涂层,所述陶瓷涂层涂覆于隔膜面向正极片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膜为聚烯烃基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1、通过将聚合物胶层涂覆到正极片或负极片上,简化了涂覆工艺,涂覆更均匀,使得极片与隔膜之间的粘结力更好,也避免了电芯卷绕过程中出现的极耳错位、hi-pot不良等现象,同时也减少了隔膜的透气损失,更有利于锂离子传导,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2、通过在正极片上涂覆导电陶瓷层,由于导电陶瓷的比表面积大且电导率高,增大锂离子转移能力,提高离子电导率,使锂离子转移分布更均匀,减少因锂枝晶形成造成的锂离子亏损,能够改善电解质与极片间的界面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3、通过在正极片的表面涂覆正极石墨层,增大了锂电池内的正极活性物质及正极活性物质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导电性,增大了正极储锂空间,提高了锂电池循环性能,正极材料导电性增加,当受到外界撞击时一定程度上会改善锂电池局部因短路引起的爆炸或起火等现象,提高了锂电池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正极片;11、正极石墨层;12、正极材料涂层;13、导电陶瓷层;14、第一聚合物胶层;20、隔膜;21、陶瓷涂层;30、负极片;31;负极石墨层;32、第二聚合物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包括由正极片10、隔膜20和负极片30依次叠放卷绕形成的电芯,所述隔膜20面向正极片10的一侧表面涂覆有陶瓷涂层21,所述正极片10的两侧表面均涂覆有正极石墨层11,所述正极片10两侧的正极石墨层11的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涂层12,面向隔膜20一侧的所述正极材料涂层12的表面涂覆有导电陶瓷层13,所述导电陶瓷层13的表面涂覆有第一聚合物胶层14,所述负极片30的表面涂覆有负极石墨层31,所述负极片30面向隔膜20一侧的负极石墨层31的表面涂覆有第二聚合物胶层3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膜20为聚烯烃基膜。所述正极片10为铝箔,所述正极材料涂层12为镍酸锂涂层、钴酸锂涂层、锰酸锂涂层、磷酸铁锂涂层或三元材料涂层中的一种,所述三元材料涂层为镍钴锰混合涂层。所述导电陶瓷层13为锂镧锆氧涂层、磷酸钛铝锂涂层或铝锂锗磷涂层,所述导电陶瓷层13的涂覆厚度为3~6μm,所述正极石墨层11的涂覆厚度为5~20μm。所述第一聚合物胶层14为pvdf涂层、pmma涂层、pvdf共聚物涂层或pmma共聚物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聚合物胶层14的涂覆厚度为2~20μm。所述负极片30为铜箔,所述第二聚合物胶层32为pvdf涂层、pmma涂层、pvdf共聚物涂层或pmma共聚物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聚合物胶层32的涂覆厚度为2~20μ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正极石墨层11为在天然或人造石墨表面包覆了一层无定型碳的改性石墨层。所述导电陶瓷层13为也可为锂镧锆氧、磷酸钛铝锂或铝锂锗磷的混合涂层。所述陶瓷涂层21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涂覆于隔膜20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陶瓷层13也可同时涂覆于正极片10两侧的正极材料涂层12表面;第二聚合物胶层32也可以涂覆于负极片30两侧的负极石墨层31的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聚合物胶层涂覆到正极片10或负极片30上,简化了涂覆工艺,涂覆更均匀,使得极片与隔膜20之间的粘结力更好,也避免了电芯卷绕过程中出现的极耳错位、hi-pot不良等现象,同时也减少了隔膜20的透气损失,更有利于锂离子传导,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通过在正极片10上涂覆导电陶瓷层13,由于导电陶瓷的比表面积大且电导率高,增大锂离子转移能力,提高离子电导率,使锂离子转移分布更均匀,减少因锂枝晶形成造成的锂离子亏损,能够改善电解质与极片间的界面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通过在正极片10的表面涂覆正极石墨层11,增大了锂电池内的正极活性物质及正极活性物质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导电性,增大了正极储锂空间,提高了锂电池循环性能,正极材料导电性增加,当受到外界撞击时一定程度上会改善锂电池局部因短路引起的爆炸或起火等现象,提高了锂电池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叠放卷绕形成的电芯,所述隔膜的至少一侧表面涂覆有陶瓷涂层,所述正极片的两侧表面均涂覆有正极石墨层,所述正极片两侧的正极石墨层的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涂层,所述正极片一侧或两侧的正极材料涂层的表面涂覆有导电陶瓷层,所述导电陶瓷层的表面涂覆有第一聚合物胶层,所述负极片的表面涂覆有负极石墨层,所述负极片一侧或两侧的负极石墨层的表面涂覆有第二聚合物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为铝箔,所述正极材料涂层为镍酸锂涂层、钴酸锂涂层、锰酸锂涂层、磷酸铁锂涂层或三元材料涂层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陶瓷层为锂镧锆氧涂层、磷酸钛铝锂涂层或铝锂锗磷涂层,所述导电陶瓷层的涂覆厚度为3~6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石墨层的涂覆厚度为5~2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为铜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胶层为pvdf涂层、pmma涂层、pvdf共聚物涂层或pmma共聚物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聚合物胶层的涂覆厚度为2~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合物胶层为pvdf涂层、pmma涂层、pvdf共聚物涂层或pmma共聚物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聚合物胶层的涂覆厚度为2~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的一侧涂覆有陶瓷涂层,所述陶瓷涂层涂覆于隔膜面向正极片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聚烯烃基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内阻锂离子电池,包括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叠放卷绕形成的电芯,所述隔膜的至少一侧表面涂覆有陶瓷涂层,所述正极片的两侧表面均涂覆有正极石墨层,所述正极片两侧的正极石墨层的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涂层,所述正极片一侧或两侧的正极材料涂层的表面涂覆有导电陶瓷层,所述导电陶瓷层的表面涂覆有第一聚合物胶层,所述负极片的表面涂覆有负极石墨层,所述负极片一侧或两侧的负极石墨层的表面涂覆有第二聚合物胶层。通过在正极片上涂覆正极石墨层和导电陶瓷层,增大锂离子转移能力,增大了锂电池内的正极活性物质及正极活性物质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导电性,增大了正极储锂空间,提高了锂电池循环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田;王晓明;刘勇标;周素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