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机型气压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10-09  10


    本技术涉及气压棒,尤其涉及内置电机型气压棒。


    背景技术:

    1、升降椅是一种新型的椅子,它主要由座板、靠背、升降装置和椅脚构成,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座椅高度的需求。现有升降装置一般为电动结构、气动结构或手动结构。对于手动结构的升降装置操作较费力、麻烦,且美观性能较差,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对于气动结构的升降装置,其一般为带自锁结构的气弹簧,结构美观,升降过程比较顺滑,但升降操作需要人手动进行,且手动上升时不能承载太重的负载,比如常规技术中的升降椅子中,上升时需要人离开椅子的坐垫,才可以上升,下降时必须坐在椅子上,给椅子坐垫施加一定的负载,才可以下降,使用起来也不够方便;对于电动结构的升降装置,其一般由电机、丝杆、丝杆螺母和套管等组成,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进行升降,整个升降操作由电机提供动力,进行自动升降,但是座板负载的重量较大时,电机功率也需要相应的增加,大功率电机其体积以及运行时的噪音都会增加,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包括,

    4、升降杆,由升降杆外管和升降杆内管组成,升降杆外管能够沿着升降杆内管的轴线方向运动;

    5、气弹簧,设置在升降杆的内部,包括内侧壁设置有螺纹的螺纹管、活塞以及活塞杆,该螺纹管与升降杆内管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活塞位于活塞杆的自由端且与螺纹管的内壁转动配合,活塞杆与螺纹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导向组件;

    6、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升降杆外管的内部,并用于驱动活塞杆转动,使得活塞杆驱动升降杆外管能够沿着升降杆内管的轴线方向运动;

    7、套管,套设在升降杆的外侧,与升降杆外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套。

    8、优选的,所述螺纹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凸起,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与螺纹凸起相适配的螺纹凹槽,活塞与螺纹管之间不可自锁。

    9、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内管的外壁上沿其轴线设置有均匀分布第一凸条,升降杆内管的内壁上沿其轴线设置有均匀分布第一凹槽;

    10、所述升降杆内管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杆内管管塞,所述升降杆内管管塞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适配的第二凸条;

    11、所述升降杆外管和升降杆内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凸条适配的第二凹槽。

    12、优选的,所述螺纹管的端部设置固定安装有螺纹管后堵,螺纹管后堵与升降杆内管管塞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内管管塞的一端设置有与螺纹管后堵连接的后堵连接杆,升降杆内管管塞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套管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封板,定位杆的端部贯穿封板并通过卡簧与封板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齿轮盒和控制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盒驱动活塞杆转动。

    15、优选的,所述齿轮盒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活塞杆相连接,活塞杆上位于联轴器与螺纹管之间的区域套设有减震垫。

    16、优选的,所述密封导向组件包括隔套、油封、后顶套,油封位于隔套和后顶套之间,后顶套与螺纹管的端部固定连接。

    17、优选的,所述套管的连接端以及升降杆外管的连接端均呈圆台状。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该内置电机型气压棒中,通过电机驱动活塞杆转动,活塞与螺纹管之间相互配合,使得升降杆外管能够沿着升降杆内管的轴线方向运动,实现气压棒的上升或下降,活塞杆本身又与活塞与螺纹管等组成气弹簧,在内置电机型气压棒伸长时,气弹簧具有一定的输出力,同等条件下可以减小电机的负载,增加推力,电机功率小于传统电动推杆中电机的功率,使用过程中,可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提高了内置电机型气压棒的使用范围,且将电机安装在升降杆外管的内部,整个内置电机型气压棒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结构美观。

    20、2、该内置电机型气压棒中,螺纹管、活塞杆以及活塞等组成不可锁定气弹簧,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能够限制螺纹管的转动,实现气弹簧的自动锁定,实现气弹簧的解锁操作,气弹簧使用起来方便可靠。



    技术特征:

    1.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凸起,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与螺纹凸起相适配的螺纹凹槽,活塞与螺纹管之间不可自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内管的外壁上沿其轴线设置有均匀分布第一凸条,升降杆内管的内壁上沿其轴线设置有均匀分布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的端部设置固定安装有螺纹管后堵,螺纹管后堵与升降杆内管管塞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内管管塞的一端设置有与螺纹管后堵连接的后堵连接杆,升降杆内管管塞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套管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封板,定位杆的端部贯穿封板并通过卡簧与封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齿轮盒和控制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盒驱动活塞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盒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活塞杆相连接,活塞杆上位于联轴器与螺纹管之间的区域套设有减震垫。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导向组件包括隔套、油封、后顶套,油封位于隔套和后顶套之间,后顶套与螺纹管的端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连接端以及升降杆外管的连接端均呈圆台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气压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内置电机型气压棒,包括,升降杆,由升降杆外管和升降杆内管组成,升降杆外管能够沿着升降杆内管的轴线方向运动;气弹簧,设置在升降杆的内部,包括内侧壁设置有螺纹的螺纹管、活塞以及活塞杆;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升降杆外管的内部,并用于驱动活塞杆转动,使得活塞杆驱动升降杆外管能够沿着升降杆内管的轴线方向运动;套管,套设在升降杆的外侧,该内置电机型气压棒中,通过电机驱动活塞杆转动,实现气压棒的上升或下降,同等条件下可以减小电机的负载,增加推力,电机功率小于传统电动推杆中电机的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陶志文,李晓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惟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6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