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30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铆接结构。



    背景技术:

    铰链广泛应用于窗门和窗框的连接结构中,铰链内部一般采用铆钉对各传动连接臂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中,铆钉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各传动连接臂与铆钉之间的配合连接不稳定,导致铰链的使用寿命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铆接结构,其铆钉与铰接臂和连接臂的配合稳定,有利于延长铰链铆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铰链铆接结构,包括通过铆钉传动连接的铰接臂和连接臂;

    所述铰接臂上设有用于铆钉铆接的铆接通道,连接臂上设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安装通道,铆钉依次穿过铆接通道和安装通道;

    所述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盖部、第一柱部、第二柱部及第三柱部;

    所述第一柱部设置在铆接通道内,第三柱部设置在安装通道内。

    所述铆接通道包括第一通孔部及连接在第一通孔部下方的第二通孔部,第一通孔部贯通铰接臂的上表面,第二通孔部贯通铰接臂的下表面。

    所述盖部设置在铰接臂的上表面并抵靠在第一通孔部的上方,第一柱部设置在第一通孔部内,第二柱部设置在第二通孔部内并抵靠在第一通孔部的的下方。

    所述盖部设置在第一通孔部内并抵靠在第二通孔部上方,第一柱部设置在第二通孔部内,第二柱部设置在铰接臂的下表面并抵靠在第二通孔部的下方,第二柱部设置在安装通道的上方。

    所述铰接臂的下表面设置有位于第二通孔部下方的安装凸台,第二通孔部贯通安装凸台的底面,第二柱部设置在安装凸台的底面上。

    所述铆钉包括设置在第二柱部和第三柱部之间的延长柱部;

    所述延长柱部设置在连接臂的上表面并抵靠在安装通道的上方。

    所述铆钉包括连接在第三柱部底面的定位台,定位台设置在安装通道内。

    所述定位台呈圆台状,定位台的上底面与第三柱部的底面相接;

    所述安装通道包括第三通孔部及连接在第三通孔部下方并呈圆台状的第四通孔部,第三通孔部贯通连接臂的上表面,第四通孔部的下底面贯通连接臂的下表面;

    所述第三柱部设置在第三通孔部内,定位台设置在第四通孔部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a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铰接臂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铆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图7b部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铰接臂的局部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铆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c部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铰接臂的局部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连接臂的局部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铆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5,本铰链铆接结构,包括通过铆钉传动连接的铰接臂1和连接臂2;

    所述铰接臂1上设有用于铆钉铆接的铆接通道7,连接臂2上设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安装通道8,铆钉依次穿过铆接通道7和安装通道8;

    所述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盖部3、第一柱部4、第二柱部5及第三柱部6;

    所述第一柱部4设置在铆接通道7内,第三柱部6设置在安装通道8内。

    铰接臂1与铆钉铆接后,铆钉不能相对于铰接臂1进行转动,即铆钉在铆接通道7不能转动。

    铆钉的第三柱部6直接伸入到连接臂2的安装通道8内,即安装通道8相当于一通孔。铰接臂1和连接臂2一同设置在窗门或者窗框的安装槽轨内,铰接臂1和连接臂2在安装槽轨内进行沿安装槽轨长度方向的前后移动,即铰接臂1和连接臂2之间无需进行相对的转动,因此,铰接臂1与铆钉进行固定式铆接。

    铆钉与铰接臂1和连接臂2的配合稳定,有利于延长铰链铆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铆接通道7包括第一通孔部9及连接在第一通孔部9下方的第二通孔部10,第一通孔部9贯通铰接臂1的上表面,第二通孔部10贯通铰接臂1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盖部3设置在铰接臂1的上表面并抵靠在第一通孔部9的上方,第一柱部4设置在第一通孔部9内,第二柱部5设置在第二通孔部10内并抵靠在第一通孔部9的的下方。实现对第二柱部5的容纳,使第二柱部5不向下凸出铰接臂1的下表面。

    第二柱部5为铆钉铆接过程中形成的,第二柱部5和盖部3分别位于第一通孔部9的上下两侧并对第一通孔部9起到夹持的作用。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10和图15,本铰链铆接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盖部3设置在第一通孔部9内并抵靠在第二通孔部10上方,实现对盖部3的容纳,使盖部3不向上凸出铰接臂1的上表面,第一柱部4设置在第二通孔部10内,第二柱部5设置在铰接臂1的下表面并抵靠在第二通孔部10的下方,第二柱部5设置在安装通道8的上方。

    铰接臂1与铆钉铆接后,铆钉能相对于铰接臂1进行转动,即铆钉在铆接通道7能够进行转动。

    铆钉与连接臂2铆接后,铆钉不能相对于连接臂2进行转动,即铆钉在安装通道8不能转动。

    铆钉进行的两步式铆接方式,首先与铰接臂1进行铆接,然后与连接臂2进行铆接。

    铆钉与铰接臂1的配合以及铆钉与连接臂2的配合互不影响,使得铆钉与连接臂2进行固定式铆接后,铆钉仍能相对于铰接臂1进行转动。

    第二柱部5位于铰接臂1和连接臂2之间,第二柱部5代替旧有技术中的垫片,节省了垫片这一部件。并且,第二柱部5为铆钉铆接过程中形成的,第二柱部5的结构更为稳定,有利于延长铰链铆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铆钉包括连接在第三柱部6底面的定位台13,定位台13设置在安装通道8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台13呈圆台状,定位台13的上底面与第三柱部6的底面相接;

    所述安装通道8包括第三通孔部14及连接在第三通孔部14下方并呈圆台状的第四通孔部15,即第四通孔部15的形状与定位台13的形状相契合,第三通孔部14贯通连接臂2的上表面,第四通孔部15的下底面贯通连接臂2的下表面;

    所述第三柱部6设置在第三通孔部14内,定位台13设置在第四通孔部15内。

    定位台13的设置实现铆钉与连接臂2之间的固定连接。

    定位台13下底面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弧形部16,定位台13的底部设有成型孔17,成型孔17的设置便于定位台13的形成。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论述。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11-16,本铰链铆接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铰接臂1的下表面设置有位于第二通孔部10下方的安装凸台11,第二通孔部10贯通安装凸台11的底面,第二柱部5设置在安装凸台11的底面上。

    安装凸台11的设置增大了铰接臂1和连接臂2之间的间隔区间,以适应不同的安装要求。

    铰接臂1与铆钉铆接后,铆钉能相对于铰接臂1进行转动,即铆钉在铆接通道7能够进行转动。

    铆钉与连接臂2铆接后,铆钉不能相对于连接臂2进行转动,即铆钉在安装通道8不能转动。

    铆钉进行的两步式铆接方式,首先与铰接臂1进行铆接,然后与连接臂2进行铆接。

    铆钉与铰接臂1的配合以及铆钉与连接臂2的配合互不影响,使得铆钉与连接臂2进行固定式铆接后,铆钉仍能相对于铰接臂1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铆钉包括设置在第二柱部5和第三柱部6之间的延长柱部12;

    所述延长柱部12设置在连接臂2的上表面并抵靠在安装通道8的上方。

    延长柱部12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铰接臂1和连接臂2之间的间隔区间。

    第二柱部5和延长柱部12代替旧有技术中的垫片,节省了垫片这一部件。并且,第二柱部5和延长柱部12为铆钉铆接过程中形成的,第二柱部5和延长柱部12的结构更为稳定,有利于延长铰链铆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二实施例,不再重复论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铆钉传动连接的铰接臂(1)和连接臂(2);

    所述铰接臂(1)上设有用于铆钉铆接的铆接通道(7),连接臂(2)上设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安装通道(8),铆钉依次穿过铆接通道(7)和安装通道(8);

    所述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盖部(3)、第一柱部(4)、第二柱部(5)及第三柱部(6);

    所述第一柱部(4)设置在铆接通道(7)内,第三柱部(6)设置在安装通道(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通道(7)包括第一通孔部(9)及连接在第一通孔部(9)下方的第二通孔部(10),第一通孔部(9)贯通铰接臂(1)的上表面,第二通孔部(10)贯通铰接臂(1)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3)设置在铰接臂(1)的上表面并抵靠在第一通孔部(9)的上方,第一柱部(4)设置在第一通孔部(9)内,第二柱部(5)设置在第二通孔部(10)内并抵靠在第一通孔部(9)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3)设置在第一通孔部(9)内并抵靠在第二通孔部(10)上方,第一柱部(4)设置在第二通孔部(10)内,第二柱部(5)设置在铰接臂(1)的下表面并抵靠在第二通孔部(10)的下方,第二柱部(5)设置在安装通道(8)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臂(1)的下表面设置有位于第二通孔部(10)下方的安装凸台(11),第二通孔部(10)贯通安装凸台(11)的底面,第二柱部(5)设置在安装凸台(11)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包括设置在第二柱部(5)和第三柱部(6)之间的延长柱部(12);

    所述延长柱部(12)设置在连接臂(2)的上表面并抵靠在安装通道(8)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包括连接在第三柱部(6)底面的定位台(13),定位台(13)设置在安装通道(8)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13)呈圆台状,定位台(13)的上底面与第三柱部(6)的底面相接;

    所述安装通道(8)包括第三通孔部(14)及连接在第三通孔部(14)下方并呈圆台状的第四通孔部(15),第三通孔部(14)贯通连接臂(2)的上表面,第四通孔部(15)的下底面贯通连接臂(2)的下表面;

    所述第三柱部(6)设置在第三通孔部(14)内,定位台(13)设置在第四通孔部(15)内。

    技术总结
    一种铰链铆接结构,包括通过铆钉传动连接的铰接臂和连接臂;所述铰接臂上设有用于铆钉铆接的铆接通道,连接臂上设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安装通道,铆钉依次穿过铆接通道和安装通道;所述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盖部、第一柱部、第二柱部及第三柱部;所述第一柱部设置在铆接通道内,第三柱部设置在安装通道内。本实用新型铆钉与铰接臂和连接臂的配合稳定,有利于延长铰链铆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廖冠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汇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