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透气充气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9-13  23


    本申请涉及充气床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透气充气床。


    背景技术:

    1、充气床利用空气无孔不入的特点,睡觉时使人体与睡床百分百吻合,使人身体各部分均匀受力,从而克服了传统睡床因受力不均带来的血液循环障碍,又名健康床。

    2、现有充气床大多整床都由pvc制成,使得充气床与使用者的接触位置不够透气,导致使用者睡觉时的汗液和热量无法及时排出,这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此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有利于提高舒适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透气充气床。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风透气充气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通风透气充气床,包括:

    4、床体,所述床体内部具有容气腔,所述床体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容气腔充放气的充气泵;

    5、透气部,所述透气部设置于所述床体的顶层与人体接触,所述透气部包括接触层和支撑层,所述接触层的边沿与所述床体的顶层边沿密封连接,所述接触层与所述床体的顶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支撑层的容置空间,所述接触层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若干个透气孔均将所述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泵向床体的容气腔内充气形成充气床。当使用者使用充气床时,透气部将人体与床体隔开,支撑层容置于接触层与床体顶层围设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形成透气空间,若干个透气孔将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连通,使得人体与接触层的接触位置可以进行透气,使用者睡觉时的汗液和热量可以及时排出,从而有利于提高舒适度。

    7、优选的,所述支撑层设置为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填充满所述容置空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层质地柔软,海绵层撑起容置空间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9、优选的,所述接触层包括顶面和侧围边,所述侧围边的内侧边环绕连接于所述顶面的边沿,所述侧围边的外侧边环绕连接于所述床体的顶层边沿,所述若干个透气孔均开设于所述顶面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面和侧围边的连接结构具有立体感,使得海绵层充满容置空间,由此提高透气部的平整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充气床的使用舒适度。

    11、优选的,所述侧围边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若干个通气孔均将所述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通气孔将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连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透气效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充气床使用时的舒适度。

    13、优选的,所述充气泵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容气腔连通以向所述容气腔充放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以向所述容置空间通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输出端对容气腔进行充放气操作,第二输出端向容置空间通气,有利于加速容置空间内气体的流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透气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充气床使用时的舒适度。

    15、优选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输出端通过通风管与容置空间相连通,从而实现第二输出端向容置空间内的通气操作。

    17、优选的,所述床体设置有拉带,所述拉带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容气腔内,所述拉带的上端与所述床体的顶层固定连接,所述拉带的下端与所述床体的底层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带在容气腔内呈均匀间隔设置有利于防止充气床在充气后鼓包变形的情况发生,且有利于提高充气床在充气后的结构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床体包括拉丝空间布,所述拉丝空间布的内部空间形成容气腔,所述拉丝空间布的顶层设置为所述床体的顶层,所述拉丝空间布的底层设置为所述床体的底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丝空间布的顶层直接设置为床体的顶层,拉丝空间布的底层直接设置为床体的底层,不需要另外在床体内增设拉带结构,从而便于充气床的生产制造。

    21、优选的,所述拉丝空间布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拉丝空间布呈上下层叠固定设置,最上层拉丝空间布的顶层设置为所述床体的顶层,最下层拉丝空间布的底层设置为所述床体的底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拉丝空间布上下层叠固定设置,在便于充气床生产制造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床体的结构稳定性。

    23、优选的,所述海绵层和所述接触层通过火焰复合的方式连接。

    24、火焰复合的工艺是通过喷出大于200度的火苗快速燃烧海绵层和接触层相接触的表面,海绵层燃烧后释放粘合物质,并通过压轮加压和滚动,使得海绵层和接触层快速粘合在一起,此方式打破了传统胶水复合的方式,增强了复合的粘合度。同时,在传统胶水复合的方式中胶水外溢会阻塞透气孔 ,因而充气床无法达成通风透气的功效,而火焰复合的方式不会对透气孔的通风透气功能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火焰复合的工艺环保,不需要使用胶水,复合后充气床的手感柔软舒适,且能够减少面料的折痕,从而有利于提高充气床使用时的舒适度。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在接触层开设若干个透气孔,且透气孔均将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连通,使得人体与接触层的接触位置可以进行透气,使用者睡觉时的汗液和热量可以及时排出,从而有利于提高舒适度。

    27、2.通过设置海绵层,海绵层撑起容置空间以形成透气空间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充气床使用时的舒适度。

    28、3.在侧围边开设通气孔,且通气孔将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连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透气效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充气床使用时的舒适度。

    29、4.设置第二输出端和通风管,第二输出端通过通风管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第二输出端向容置空间通气,有利于加速容置空间内气体的流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透气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充气床使用时的舒适度。

    30、5.海绵层和接触层通过火焰复合的工艺进行连接,火焰复合的工艺是通过喷出大于200度的火苗快速燃烧海绵层和接触层相接触的表面,海绵层燃烧后释放粘合物质,并通过压轮加压和滚动,使得海绵层和接触层快速粘合在一起,此方式打破了传统胶水复合的方式,增强了复合的粘合度。同时,在传统胶水复合的方式中胶水外溢会阻塞透气孔 ,因而充气床无法达成通风透气的功效,而火焰复合的方式不会对透气孔的通风透气功能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火焰复合的工艺环保,不需要使用胶水,复合后充气床的手感柔软舒适,且能够减少面料的折痕,从而有利于提高充气床使用时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设置为海绵层(42),所述海绵层(42)填充满所述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41)包括顶面(411)和侧围边(412),所述侧围边(412)的内侧边环绕连接于所述顶面(411)的边沿,所述侧围边(412)的外侧边环绕连接于所述床体(1)的顶层边沿,所述若干个透气孔(5)均开设于所述顶面(4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边(412)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6),所述若干个通气孔(6)均将所述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3)具有第一输出端(7)和第二输出端(8),所述第一输出端(7)与所述容气腔连通以向所述容气腔充放气,所述第二输出端(8)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以向所述容置空间通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端(8)连接有通风管(9),所述通风管(9)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设置有拉带(10),所述拉带(10)间隔均匀设置在所述容气腔内,所述拉带(10)的上端与所述床体(1)的顶层固定连接,所述拉带(10)的下端与所述床体(1)的底层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包括拉丝空间布(11),所述拉丝空间布(11)的内部空间形成容气腔,所述拉丝空间布(11)的顶层设置为所述床体(1)的顶层,所述拉丝空间布(11)的底层设置为所述床体(1)的底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空间布(11)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拉丝空间布(11)呈上下层叠固定设置,最上层拉丝空间布(11)的顶层设置为所述床体(1)的顶层,最下层拉丝空间布(11)的底层设置为所述床体(1)的底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透气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42)和所述接触层(41)通过火焰复合的方式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通风透气充气床,包括床体和透气部,所述床体内部具有容气腔,所述床体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容气腔充放气的充气泵,所述透气部设置于所述床体的顶层与人体接触,所述透气部包括接触层和支撑层,所述接触层的边沿与所述床体的顶层边沿密封连接,所述接触层与所述床体的顶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支撑层的容置空间,所述接触层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若干个所述透气孔均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和外界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史菊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红宇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4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