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顶管管道施工中,一般包括顶管管道13和工作井1,工作井1具有圆柱体形状的井腔15,工作井1贯穿开有管道孔14,顶管管道13贯穿安装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中,顶管管道13外壁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空间a。这样,工作井1外部的水会顺着顶管管道13及间隙空间a中,这就会导致工作井1的井腔15堆积大量水,同时顶管管道13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之间的间隙空间a会导致顶管管道13定位性能降低、密封性能降低,经常出现漏水漏砂等危害。工作井1与顶管管道13由于存在间隙空间a,会导致工作井1内外侧水流互通,这会给工作井1的维护以及工作井1内部施工带来诸多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利用橡胶止水圈形成止水效果,待橡胶止水圈失效后利用u型密封圈形成止水效果后再更换橡胶止水圈止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防止进出洞处漏水漏砂等优点,同时橡胶止水圈更换方便快速,既保证了人员安全也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包括顶管管道和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具有圆柱体形状的井腔,所述工作井贯穿开有管道孔,所述顶管管道贯穿安装于工作井的管道孔中,所述顶管管道外壁与工作井的管道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空间a,所述工作井的井腔侧壁上固定有圆环体形状的前止水墙。所述前止水墙的内壁上固定有双橡胶止水装置,所述双橡胶止水装置包括预埋螺杆、u型密封圈和橡胶止水圈,所述u型密封圈设置于前止水墙的内壁上,所述u型密封圈整体呈“u”形形状,所述u型密封圈底部与顶管管道外侧壁之间构成间隙空间b;所述橡胶止水圈安装于u型密封圈侧面,所述橡胶止水圈由环形连接部和管道密封贴合部组成,所述橡胶止水圈截面呈“l”形状,所述橡胶止水圈的管道密封贴合部密封配合插接于间隙空间b中,所述预埋螺杆依次贯穿橡胶止水圈的环形连接部、u型密封圈与前止水墙固定连接;所述预埋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a和螺母b,所述螺母b安装于橡胶止水圈的环形连接部外侧,所述螺母a安装于u型密封圈与橡胶止水圈的环形连接部之间。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u型密封圈侧面与前止水墙侧面之间安装有预埋钢环板。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a侧面与u型密封圈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a。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a侧面与橡胶止水圈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b。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b侧面与橡胶止水圈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板,所述钢压板侧面与橡胶止水圈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c。
作为优选,所述u型密封圈与橡胶止水圈上均匀分布安装有若干个预埋螺杆。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橡胶止水圈形成止水效果,待橡胶止水圈失效后利用u型密封圈形成止水效果后再更换橡胶止水圈止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防止进出洞处漏水漏砂等优点,同时橡胶止水圈更换方便快速,既保证了人员安全也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成本。
(2)在正常顶管管道施工过程中,采用橡胶止水圈咬合在顶管管道外壁起到止水效果;当橡胶止水圈损坏时,采用螺母a压缩u型密封圈,使得u型密封圈的底板膨胀凸起并咬合顶管管道外壁,在更换完毕以后,再用螺母a舒张u型密封圈,使得u型密封圈的底板凸起收缩并与管道外壁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橡胶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止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工作井,2-前止水墙,3-预埋钢环板,4-预埋螺杆,5-u型密封圈,6-钢压环a,7-螺母a,8-钢压环b,9-橡胶止水圈,10-钢压环c,11-钢压板,12-螺母b,13-顶管管道,14-管道孔,15-井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包括顶管管道13和工作井1,工作井1具有圆柱体形状的井腔15,工作井1贯穿开有管道孔14,顶管管道13贯穿安装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中,顶管管道13外壁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内壁存在间隙空间a(由于工作井1在施工时,为了满足顶管管道13安装,必然会将工作井1的管道孔14做大,故在顶管管道13安装后,顶管管道13外壁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内壁之间就存在间隙空间a),工作井1的井腔15侧壁上固定有圆环体形状的前止水墙2。
为了防止工作井1内侧与外侧之间发生水流互通现象,前止水墙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双橡胶止水装置,双橡胶止水装置包括预埋螺杆4、u型密封圈5和橡胶止水圈9,u型密封圈5设置于前止水墙2的内壁上,u型密封圈5整体呈“u”形形状,u型密封圈5由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底板组成,u型密封圈5的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相互平行,第一环形板底部与第二环形板底部通过底板连接固定,如图2所示,u型密封圈5的第一环形板靠近前止水墙2一侧,u型密封圈5的第二环形板靠近橡胶止水圈9一侧,u型密封圈5底部与顶管管道13外侧壁之间构成间隙空间b。
如图2、图3所示,橡胶止水圈9安装于u型密封圈5侧面,橡胶止水圈9由环形连接部和管道密封贴合部组成,橡胶止水圈9截面呈“l”形状,橡胶止水圈9的管道密封贴合部密封配合插接于间隙空间b中,预埋螺杆4依次贯穿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u型密封圈5与前止水墙2固定连接。预埋螺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a7和螺母b12,螺母b12安装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外侧,螺母a7安装于u型密封圈5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之间。
如图3所示,u型密封圈5侧面与前止水墙2侧面之间安装有预埋钢环板3,螺母a7侧面与u型密封圈5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a6,螺母a7侧面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b8。螺母b12侧面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板11,钢压板11侧面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c10。
如图1所示,u型密封圈5与橡胶止水圈9上均匀分布安装有若干个预埋螺杆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在顶管管道13安装施工时,在工作井1的井腔15内部施工固定好前止水墙2,将顶管管道13贯穿安装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中,并将预埋螺杆4螺纹固定于前止水墙2上,在预埋螺栓4依次分别安装预埋钢环板3、u型密封圈5、钢压环a6、螺母a7、钢压环b8、橡胶止水圈9、钢压环c10、钢压板11和螺母b12;安装完成后,拧紧螺母a7和螺母b12,螺母a7贴合于u型密封圈5的第二环形板,但螺母a7不能使u型密封圈5处于压缩状态,螺母b12紧密拧紧安装于预埋螺杆4端部。由于橡胶止水圈9的管道密封贴合部密封配合插接于间隙空间b中,如图2所示,这样就会封闭间隙空间a和间隙空间b,使得工作井1的井腔15内外两侧不会发生相互间的水流现象。当橡胶止水圈9损坏时,首先继续拧紧螺母a7、同时拧松螺母b12并取下拧紧螺母a7,螺母a7让u型密封圈5压缩,待u型密封圈5底部(即u型密封圈5的底板)凸起,慢慢取下橡胶止水圈9,并继续拧紧拧紧螺母a7,让u型密封圈5底部压缩所形成的凸起紧密贴合顶管管道13外壁上,然后更换新的橡胶止水圈9,拧松螺母a7、同时拧紧螺母b12,安装完成后,同时拧松螺母a7和拧紧螺母b12致使u型密封圈5凸起收缩消失并与顶管管道13的外壁分离后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u型密封圈5可以直接与顶管管道13外壁紧密贴合,同时橡胶止水圈9的管道密封贴合部与顶管管道13外壁紧密贴合,这样顶管管道13外壁上就形成两道橡胶止水结构,这样在更换新的橡胶止水圈9时,先拧紧螺母a7,使得u型密封圈5底部(即u型密封圈5的底板)凸起并紧密密封贴合于顶管管道13外壁上,然后拧松螺母b12并取下螺母b12,接着依次取下钢压板11、钢压环c10、橡胶止水圈9,然后更换新的橡胶止水圈9后,依次安装钢压环c10、钢压板11,并安装好螺母b12并拧紧螺母b12,接着拧松螺母a7让u型密封圈5凸起收缩消失并与顶管管道13的外壁分离后停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包括顶管管道(13)和工作井(1),所述工作井(1)具有圆柱体形状的井腔(15),所述工作井(1)贯穿开有管道孔(14),所述顶管管道(13)贯穿安装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中,所述顶管管道(13)外壁与工作井(1)的管道孔(14)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空间a,所述工作井(1)的井腔(15)侧壁上固定有圆环体形状的前止水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止水墙(2)的内壁上固定有双橡胶止水装置,所述双橡胶止水装置包括预埋螺杆(4)、u型密封圈(5)和橡胶止水圈(9),所述u型密封圈(5)设置于前止水墙(2)的内壁上,所述u型密封圈(5)整体呈“u”形形状,所述u型密封圈(5)底部与顶管管道(13)外侧壁之间构成间隙空间b;所述橡胶止水圈(9)安装于u型密封圈(5)侧面,所述橡胶止水圈(9)由环形连接部和管道密封贴合部组成,所述橡胶止水圈(9)截面呈“l”形状,所述橡胶止水圈(9)的管道密封贴合部密封配合插接于间隙空间b中,所述预埋螺杆(4)依次贯穿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u型密封圈(5)与前止水墙(2)固定连接;所述预埋螺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a(7)和螺母b(12),所述螺母b(12)安装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外侧,所述螺母a(7)安装于u型密封圈(5)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密封圈(5)侧面与前止水墙(2)侧面之间安装有预埋钢环板(3)。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a(7)侧面与u型密封圈(5)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a(6)。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a(7)侧面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b(8)。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b(12)侧面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板(11),所述钢压板(11)侧面与橡胶止水圈(9)的环形连接部侧面之间配合安装有钢压环c(1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的顶管施工洞口双橡胶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密封圈(5)与橡胶止水圈(9)上均匀分布安装有若干个预埋螺杆(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