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菌株及其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作为污染物的“汇”,在工农矿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会使多种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固废堆积、降雨淋滤等途径集中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在超过其自净能力后,形成了一种复合污染的土壤。典型的复合污染物,如疏水性持久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和无机污染物镉(cd)等,常见在焦化厂、煤气化厂等企业场地或周边土壤中。在土壤中协同或拮抗交互作用的复合污染物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或放大,给生态环境带来突出风险。
2、目前,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主要以热解吸、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等物理化学修复为主。物理化学修复总体效率高、周期短,但多数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甚至改变土壤基本形貌,属于典型的高能量密度、高成本修复。然而,目前针对大量重金属或/和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中,植物、微生物及其联合修复技术仅占5%左右,开发绿色低碳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应用体系任重道远。
3、将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微生物代谢方式来降解处理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可行的技术方案。但有机污染物往往伴随有重金属污染。因此,筛选高效有机污染物降解菌株时,还需注意考察相关降解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强化对重金属的稳定,从而为微生物在土壤修复、环境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技术支撑。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多功能菌株,用于修复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水体和土壤。该菌株可高效降解多环芳烃菲和芘并能够耐受重金属离子镉,同时具有固氮溶磷等植物益生特征,分泌脲酶诱导矿物沉淀促进重金属的去除和稳定,从而可以满足相关环境条件下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污染去除/稳定的修复技术需要。
2、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的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多功能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 paraburkholderiafungorum,于2022年5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534。
5、所述菌株是发明人从新乡市工业园区复合污染基质中分离得到,主要生物学特性为:短杆状,白色菌落,革兰氏阴性菌。
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用于降解苯系污染物。
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用于钝化水体和/或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
8、优选的,所述苯系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
9、优选的,所述重金属离子包括镉离子。
10、优选的,所述多环芳烃包括菲和/或芘。
1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用于诱导碳酸盐和/或磷酸盐沉淀。
1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作为植物益生菌中的应用。
13、有益效果:
14、本发明筛选所得副伯克霍尔德氏菌jt-m8菌株,与已有报道的其他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的菌株不同的是菌株jt-m8可高效降解多环芳烃中的菲和/或芘,对于重金属离子镉具有较好耐受性;同时,菌株代谢过程中,产脲酶、固氮且可溶磷,将不溶性磷酸盐溶解转换为可溶性磷盐,进而可为其他生物例如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或者诱导碳酸盐/磷酸盐沉淀,进一步络合或者稳定重金属镉。
1.一种多功能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于2022年5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53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降解苯系污染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钝化水体和/或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系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离子包括镉离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环芳烃包括菲和/或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诱导碳酸盐和/或磷酸盐沉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菌株在作为植物益生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