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应用于山地光伏项目的直插式固定支架构件与太阳能组件安装施工中。
背景技术:
1、山地光伏项目中支架通常为单立杆直插式固定支架形式,支架包括上下立柱、前斜撑、后斜撑、斜梁、檩条等主要构件,各构件之间通过抱箍、螺栓连接,光伏太阳能组件安装后整体为带角度倾斜的结构形式,前低后高的结构,且前端底的部分距地面距离≥2.5m,后端高的部分距离地面更高,支架自身无操作平台。
2、支架及太阳能组件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山地地形复杂,高低起伏较大,地表存在大量突兀的岩石、植被等,移动脚手架无平整支撑平台,钢管脚手架搭设难度大,耗用钢管、扣件数量较多,且无可靠基础,使用成本较大,因此传统的搭设钢管脚手架的施工方案不足以应对此类工程项目的施工。因此,研制一种应对山地光伏项目的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山地光伏项目的直插式固定支架构件与太阳能组件安装施工。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支架主体、纵梁、钢芭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主体固定在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上,每个所述支架主体的两根横梁并上下错开向两侧伸出布置在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的两侧,若干纵梁分别固定在所有支架主体的两侧横梁上,若干钢芭片分别固定在对应纵梁上。钢芭片铺设于纵梁之上作为作业平台。
4、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立柱、两根横梁、两根抱箍、两根螺栓,立柱通过两根抱箍和两根螺栓固定在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上,两根横梁一端与立柱固定。
5、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若干角钢限位件,每个角钢限位件固定在横梁上,每根纵梁通过一角钢限位件固定在横梁上。
6、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两根斜撑,两根斜撑分别固定在两根横梁与立柱之间。斜撑用于加强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
7、操作平台的立柱、横梁、斜撑、角钢限位件通过切割、焊接连接形成支架主体,纵梁与角钢限位件通过螺栓连接,钢芭片通过与纵梁绑扎连接形成上部平台,支架主体的立柱通过抱箍和螺栓连接于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杆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数个支架主体上安装上部平台后形成稳固操作平台。
8、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之间的设置间距等于光伏支架图纸立柱间距要求设置,按照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数量、施工部署及场地的地貌起伏情况,确定一次需搭设的操作平台跨数。在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施工完成后,将所述的操作平台的支架主体部分与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通过上下两个抱箍与螺栓连接紧固,再将纵梁与角钢限位件通过螺栓连接,钢芭片通过与纵梁绑扎连接形成的上部平台安装于支架主体之上,便形成了操作平台整体安装。
9、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规格及尺寸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在安装过程中登高作业不便、攀爬支架、移动支架及钢管脚手架不便搭设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在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过程中攀爬支架及使用移动支架及钢管脚手架的情况,提高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1.一种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支架主体、纵梁(4)、钢芭片(5),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主体固定在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上,每个所述支架主体的两根横梁(2)并上下错开向两侧伸出布置在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的两侧,若干纵梁(4)分别固定在所有支架主体的两侧横梁(2)上,若干钢芭片(5)分别固定在对应纵梁(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立柱(1)、两根横梁(2)、两根抱箍(7)、两根螺栓(8),立柱(1)通过两根抱箍(7)和两根螺栓(8)固定在光伏支架的钢管立柱上,两根横梁(2)一端与立柱(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若干角钢限位件(6),每个角钢限位件(6)固定在横梁(2)上,每根纵梁(4)通过一角钢限位件(6)固定在横梁(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山地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两根斜撑(3),两根斜撑(3)分别固定在两根横梁(2)与立柱(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