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59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是指非常规能源,即可再生能源,一般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通过对这些能源进行利用,通过技术的转化,将这些能源转换成电能。

    在对风能进行利用的时候,采用的装置一般都是风车,通过利用风吹动风车,使风车进行旋转,通过风车扇叶的旋转,使风车一端设置的线圈进行自转,进而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电能。

    为了充分利用风力,风车体积都非常大,不仅是风车的扇叶体积巨大,扇叶和发电机组的安装位置也非常高,因此支撑扇叶和发电机组的支撑杆的高度也很高,为了支撑风车和发电机组的重量,支撑杆的强度要求也很高,这就导致支撑杆本身的体积和重量也很大。因此,风车整体巨大的体积和重量导致风车的安装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解决现有风车结构体积和重量巨大不易安装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包括发电机组、固定发电机组用的支撑杆和限定支撑杆用的底座,发电机组的一端安装有机翼,底座上设有两夹块,支撑杆下端固定有调节块,调节块两侧设有连接块,连接块转动连接于两夹块,调节块上设有限位孔,两夹块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限位杆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限位孔和第二连接孔将支撑杆与底座固定。

    进一步的,支撑杆上设有可供绳索穿过的拉环。

    进一步的,支撑杆上设有水平尺。

    进一步的,水平尺设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均设于支撑杆上,下固定块与支撑杆的轴向垂直设置,上固定块上通过弹簧接有活动块,活动块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将水平尺压在下固定块上。

    进一步的,两夹块相邻面中轴线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宽度不小于连接块的直径使连接块可在滑槽内滑动,滑槽上端延伸至夹块上端面,下端设有连接槽,调节块两侧的连接块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两夹块的连接槽中。

    进一步的,滑槽的宽度等于连接块的直径。

    进一步的,限位杆一端设有凸块,第二连接孔一端外侧开设有凹槽,凸块穿入第二连接孔上的凹槽中。

    进一步的,机翼正反两侧均镶嵌打磨光亮的铝片。

    进一步的,限位孔设有多个,分布在以连接块为圆心的圆弧上。

    进一步的,限位杆上两端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槽分别位于两夹块外侧,限位栓穿入卡槽中将限位杆与夹块固定,限位栓的截面为t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支撑杆下端的调节块和底座上的两夹块,实现支撑杆与底座的可转动连接,在将底座固定后,可利用牵引绳等装置将支撑杆拉起,再利用限位杆穿过两夹块和调节块,将支撑杆与底座相对固定,完成整个风车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容易实现,降低了风车的安装难度。支撑杆上的水平尺可辅助观察支撑杆安装是否竖直。调节块上的限位孔设有多个,可适应不同坡度的安装需求,通过选择合适的限位孔,保证支撑杆始终竖直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电机组;2、机翼;3、铝片;4、支撑杆;5、拉环;6、调节块;7、连接块;8、限位孔;9、上固定块;10、弹簧;11、活动块;12、下固定块;13、水平尺;14、底座;15、通孔;16、夹块;17、第一连接孔;18、第二连接孔;19、滑槽;20、连接槽;21、限位杆;22、卡槽;23、凸块;24、限位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包括发电机组1、固定发电机组1用的支撑杆4和限定支撑杆4用的底座14,发电机组1的一端安装有机翼2,其特征在于:底座14上设有两夹块16,支撑杆4下端固定有调节块6,调节块6两侧设有连接块7,连接块7转动连接于两夹块16,调节块6上设有限位孔8,两夹块16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7和第二连接孔18,限位杆21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7、限位孔8和第二连接孔18将支撑杆4与底座14固定。底座14通过通孔15固定在地面上。

    通过支撑杆4下端的调节块6和底座14上的两个夹块16,实现支撑杆4与底座14的可转动连接,在将底座14固定后,可利用牵引绳等装置将支撑杆4拉起,再利用限位杆21穿过两夹块16和调节块6,将支撑杆4与底座14相对固定,完成整个风车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容易实现,降低了风车的安装难度。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杆4上设有可供绳索穿过的拉环5,便于通过牵引绳等绳索将支撑杆4拉起,无需通过额外的装置在支撑杆4上固定牵引绳。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杆4上设有水平尺13,可辅助观察支撑杆安装是否竖直。

    在该实施例中,水平尺13设于上固定块9和下固定块12之间,上固定块9和下固定块12均设于支撑杆4上,下固定块12与支撑杆4的轴向垂直设置,上固定块9上通过弹簧10接有活动块11,活动块11在弹簧10弹力作用下将水平尺13压在下固定块12上。下固定块12与支撑杆4轴向垂直设置,活动块11将水平尺13压在下固定块12上时可保证水平尺13与支撑杆4也是轴向垂直的,从而可利用水平尺13判断支撑杆4是否竖直。安装完成后,可将活动块11向上抬起,抽出水平尺13。

    在该实施例中,两夹块16相邻面中轴线上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的宽度不小于连接块7的直径使连接块7可在滑槽19内滑动,滑槽19上端延伸至夹块16上端面,下端设有连接槽20,调节块6两侧的连接块7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两夹块16的连接槽20中。调节块6两侧的连接块7可通过滑槽19上端穿入滑槽19中并滑动至底部的连接槽20中,因此两夹块16可采用与底座14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可采用铸造等工艺一体成型,便于底座14和夹块16的生产与加工,保证底座14的整体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滑槽19的宽度等于连接块7的直径。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槽19的宽度也可大于连接块7的直径。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杆21一端设有凸块23,第二连接孔18一端外侧开设有凹槽,凸块23穿入第二连接孔18上的凹槽中。第二连接孔18朝向外侧的凹槽与凸块23配合,既可以实现限位杆21的周向定位,又可以实现限位杆21的轴向定位,避免限位杆21在穿过第一连接孔、限位孔和第二连接孔时轴向移动距离过长,因风车重量较大,限位杆21移动过长后再回调位置较为困难,会增加安装工作量。

    在该实施例中,机翼2正反两侧均镶嵌打磨光亮的铝片3。在机翼2进行旋转发电的时候,机翼2两侧镶嵌的铝片3,铝片3受光照反射,可以避免鸟群撞击到机翼2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孔8设有多个,分布在以连接块7为圆心的圆弧上。多个限位孔8可适应不同坡度的安装需求,通过选择合适的限位孔8,保证支撑杆始终竖直安装。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杆21上两端均开设有卡槽22,两个卡槽22分别位于两夹块16外侧,限位栓24穿入卡槽22中将限位杆21与夹块16固定,限位栓24的截面为t状。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包括发电机组(1)、固定所述发电机组(1)用的支撑杆(4)和限定所述支撑杆(4)用的底座(14),所述发电机组(1)的一端安装有机翼(2),其特征在于:底座(14)上设有两夹块(16),所述支撑杆(4)下端固定有调节块(6),所述调节块(6)两侧设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转动连接于两夹块(16),所述调节块(6)上设有限位孔(8),所述两夹块(16)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7)和第二连接孔(18),限位杆(21)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7)、限位孔(8)和第二连接孔(18)将支撑杆(4)与底座(1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上设有可供绳索穿过的拉环(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上设有水平尺(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尺(13)设于上固定块(9)和下固定块(12)之间,所述上固定块(9)和下固定块(12)均设于支撑杆上,所述下固定块(12)与支撑杆(4)的轴向垂直设置,所述上固定块(9)上通过弹簧(10)接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在弹簧(10)弹力作用下将水平尺(13)压在下固定块(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夹块(16)相邻面中轴线上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的宽度不小于连接块(7)的直径使连接块(7)可在滑槽(19)内滑动,所述滑槽(19)上端延伸至夹块(16)上端面,下端设有连接槽(20),所述调节块(6)两侧的连接块(7)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两夹块(16)的连接槽(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9)的宽度等于连接块(7)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1)一端设有凸块(23),所述第二连接孔(18)一端外侧开设有凹槽,凸块(23)穿入第二连接孔(18)上的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2)正反两侧均镶嵌打磨光亮的铝片(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8)设有多个,分布在以连接块(7)为圆心的圆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1)上两端均开设有卡槽(22),两个卡槽(22)分别位于两夹块(16)外侧,限位栓(24)穿入卡槽(22)中将限位杆(21)与夹块(16)固定,所述限位栓(24)的截面为t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风能转换技术的便于安装的风车,包括发电机组、固定发电机组用的支撑杆和限定支撑杆用的底座,发电机组的一端安装有机翼,底座上设有两夹块,支撑杆下端固定有调节块,调节块两侧设有连接块,连接块转动连接于两夹块,调节块上设有限位孔,两夹块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限位杆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限位孔和第二连接孔将支撑杆与底座固定。通过支撑杆下端的调节块和底座上的两夹块,实现支撑杆与底座的可转动连接,在将底座固定后,可利用牵引绳等装置将支撑杆拉起,再利用限位杆穿过两夹块和调节块,将支撑杆与底座相对固定,完成整个风车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容易实现,降低了风车的安装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蔡梦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蔡梦瑶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