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8-09  13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水稻收货后,剩余秸秆铺散在稻田地里,在入冬前或开春后,将秸秆压入泥浆底部,有助于增加泥浆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有利于水稻插秧作业。

    2、在申请号为202322295840.2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设置在收割机上的秸秆还田装置,该装置通过土壤输送装置将回填上的土抛洒在沟槽内秸秆上端,实现秸秆还田,作业简便,且链式开沟机通过外接开沟机动力装置进行驱动,结构简单。

    3、由于水稻种植区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导致土壤黏重形成泥浆,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不便将泥浆抛洒在秸秆上端,并容易产生作业后秸秆堆积并散露在泥浆表面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该装置通过利用拖拉机的牵引动力与辊筒的自重,将散露在泥浆表面的秸秆压入至泥浆底部,并通过调节秸秆压板的长度以及辊筒的重量控制将秸秆压入泥浆的深度。

    2、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包括:辊筒、配重加料组件、连接组件、条形槽组、滑块组、秸秆压板、限位槽和定位销;辊筒为中空腔体;配重加料组件设置在辊筒的一侧;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二连接部和固定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均匀设置在辊筒的两侧,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位置相对,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固定轴与辊筒铰接;条形槽组包括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分别贯穿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处;滑块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一端分别嵌入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内;秸秆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连;限位槽呈半圆型,限位槽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定位销分别设置在辊筒的两侧,且定位销嵌入限位槽内。

    4、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重加料组件包括:加料槽和侧盖板;加料槽设置在辊筒的一侧;侧盖板盖设在加料槽处,并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呈凸型,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小直径的一端分别嵌入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内。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连接孔、至少两个调节孔、螺纹杆和螺母;两个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一侧;至少两个调节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且调节孔与连接孔位置相对;螺纹杆的一端依次穿过调节孔和连接孔;螺母套设在螺纹杆的外侧,且螺母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侧壁相贴。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拉杆和辊筒轴;两个拉杆分别设置在辊筒的两侧,且拉杆与拖拉机后悬挂机架相连;辊筒轴依次穿过拉杆和辊筒。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秸秆压板为一体式结构。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1、1.当拖拉机带动设备前进过程中,秸秆压板经过辊筒旋转接触到泥浆及泥浆表面的秸秆,并在辊筒的重力下使秸秆压板将秸秆压紧至泥浆中,从而避免秸秆拥堵,并减少了拖拉机作业的功耗,且通过泥浆与秸秆压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秸秆压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绕着固定轴处转动角度,从而使定位销嵌入限位槽内,对其进行限位,进而保证在秸秆压板在最下方工作时,垂直于泥浆表面,且继续工作时,由于泥浆阻力,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脱离定位销竖直状态并脱离泥浆。

    12、2.通过配重加料组件向辊筒内添加适量沙子等重物,增加辊筒的重量,从而提升秸秆压埋的效果,且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沿着条形槽内滑动,从而调节秸秆压板的长度,进而实现工作人员根据调节秸秆压板的长度以及辊筒的重量控制将秸秆压入泥浆的深度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加料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呈凸型,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小直径的一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秸秆压板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稻秸秆还田压辊装置,所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辊筒、配重加料组件、连接组件、条形槽组、滑块组、秸秆压板、限位槽和定位销;辊筒为中空腔体;配重加料组件设置在辊筒的一侧;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二连接部和固定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均匀设置在辊筒的两侧,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位置相对,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固定轴与辊筒铰接;条形槽组包括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该装置通过利用拖拉机的牵引动力与辊筒的自重,将散露在泥浆表面的秸秆压入泥浆底,并通过调节秸秆压板的长度以及辊筒的重量控制将秸秆压入泥浆的深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程晋,钟钢,陈良,王福义,高希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4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2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