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8-08  15


    本技术涉及韧带康复训练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1、韧带一般是指关节周围的薄薄的韧性软组织,与关节囊相接触,并和关节囊一起把持稳定软组织。韧带损伤主要有撕裂伤、断裂伤、韧带周围腱鞘囊肿、韧带肿瘤等,治疗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2、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之后,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目前主要的康复措施是按照医生医嘱进行腿部活动。然而医生只会交代腿部活动的大致动作,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若无旁人监督,经常会出现动作变形不达标的情况,最终影响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包括:铺板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铺板组件上的四个检测机构;所述铺板组件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导向架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导向架之间的下肢垫板;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基台、摆转杆、滑移座、置物架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摆转杆与所述基台铰接,所述滑移座套设在所述摆转杆上,所述置物架通过阻尼转轴与所述滑移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置物架上。

    4、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架上开设长形镂空槽以形成导向横梁,所述导向横梁的底部设置第一直线导轨,所述导向横梁的顶部开设若干第一卡槽;所述基台上开设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一通槽的槽顶壁设置卡装件。

    5、进一步的,所述基台上设置半圆环形调整板,所述半圆环形调整板上开设若干调整通孔,所述摆转杆上开设圆孔;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贯穿于所述调整通孔与所述圆孔的定位杆。

    6、进一步的,所述摆转杆上开设矩形通槽以形成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设置第二直线导轨,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开设若干第二卡槽;所述滑移座上开设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二通槽的槽顶壁设置卡装件。

    7、进一步的,所述卡装件包括:梯形卡块以及复位弹簧,所述梯形卡块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为与所述梯形卡块相适配的梯形凹槽。

    8、进一步的,所述下肢垫板包括: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软板两侧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由固定杆及活动杆组成,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铰接,所述固定杆上设置铁片,所述活动杆上设置磁铁。

    9、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还包括:器件箱以及收纳箱,所述器件箱与所述收纳箱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架的前后两端。

    10、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可辅助检测患者腿部是否到达预设位置,而且可根据不同活动动作以及患者体型调整传感器位置,具有易于调节,适配性大的优点,进而保证患者的康复训练达标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铺板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铺板组件上的四个检测机构;所述铺板组件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导向架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导向架之间的下肢垫板;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基台、摆转杆、滑移座、置物架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摆转杆与所述基台铰接,所述滑移座套设在所述摆转杆上,所述置物架通过阻尼转轴与所述滑移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置物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上开设长形镂空槽以形成导向横梁,所述导向横梁的底部设置第一直线导轨,所述导向横梁的顶部开设若干第一卡槽;所述基台上开设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一通槽的槽顶壁设置卡装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上设置半圆环形调整板,所述半圆环形调整板上开设若干调整通孔,所述摆转杆上开设圆孔;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贯穿于所述调整通孔与所述圆孔的定位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转杆上开设矩形通槽以形成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设置第二直线导轨,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开设若干第二卡槽;所述滑移座上开设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二通槽的槽顶壁设置卡装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件包括:梯形卡块以及复位弹簧,所述梯形卡块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为与所述梯形卡块相适配的梯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垫板包括: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软板两侧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由固定杆及活动杆组成,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铰接,所述固定杆上设置铁片,所述活动杆上设置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器件箱以及收纳箱,所述器件箱与所述收纳箱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架的前后两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装置,包括:铺板组件以及设置在铺板组件上的四个检测机构;铺板组件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导向架以及位于两个导向架之间的下肢垫板;检测机构包括:基台、摆转杆、滑移座、置物架以及压力传感器,摆转杆与基台铰接,滑移座套设在摆转杆上,置物架通过阻尼转轴与滑移座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置物架上。可辅助检测患者腿部是否到达预设位置,而且可根据不同活动动作以及患者体型调整传感器位置,具有易于调节,适配性大的优点,进而保证患者的康复训练达标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盛英文,贾伟,郭徽,刘昊,徐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西医疗区
    技术研发日:2024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234.html

    最新回复(0)